第一章 红色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轨迹 1
一、概念内涵的时代拓展 1
(一)最初界定 1
(二)时代拓展 2
(三)历史延伸 3
二、红色旅游的本质特征 4
(一)政治性——一项国家的政治工程 4
(二)文化性——一项国家的文化工程 5
(三)经济性——一项国家的经济工程 6
(四)民生性——一项国家的民生工程 7
(五)公益性——一项国家的公共事业工程 7
(六)发展性——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宝库 8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 8
(一)红色旅游的萌芽与起步发展阶段 8
(二)红色旅游的强力推动与快速发展阶段 9
(三)红色旅游的全面深化发展阶段 10
(四)红色旅游回归常态化的持续发展新阶段 12
第二章 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需求特征 13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 13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驱动层次 13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14
(三)红色旅游发展的初始动力机制模型 16
(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 17
二、红色旅游动机的实证调查 20
(一)组织机构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 20
(二)旅游主体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 23
三、红色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 25
(一)市场规模从“井喷”向常态化发展 25
(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25
(三)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26
(四)自费已成市场主体 26
(五)市场国际化初见端倪 27
(六)短程周边市场仍占主体 27
(七)周期型的瞬时市场高峰仍将持续 27
(八)市场的品牌忠诚度高 28
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复合需求 28
附件1: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 30
附件2:个人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 32
第三章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与监测评估 34
一、发展现状 34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34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37
二、发展经验与基本规律 39
(一)成功经验 39
(二)基本规律 40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2
(一)发展不均衡 42
(二)设施不健全 43
(三)盲目冲动和攀比 43
(四)重硬件、轻软件 43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43
四、网络监测评估 44
(一)研究目的 44
(二)研究方法 44
(三)评估结果 45
(四)评估结论 51
第四章 推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53
一、指导思想 53
二、基本原则 54
三、发展思路 55
(一)整合资源,产品创新,建设符合需求的新体系 55
(二)细分市场,创新营销,寻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市场突破 56
(三)创新空间,打造载体,培育特色的红色旅游氛围 57
(四)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57
(五)紧扣中心,创新举措,挖掘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 58
(六)注重参与,互动设计,打造红色旅游的深度体验性 58
(七)文化创新,人性回归,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59
(八)新兴技术,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与震撼力 59
(九)延伸产业,业态创新,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 60
(十)珍惜遗存,保护创新,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61
四、近期重点 61
(一)深刻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性 61
(二)建立健全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 62
(三)加强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扶持 62
(四)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 63
(五)提升红色旅游的发展质量 63
(六)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64
(七)融合发展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64
(八)开展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 65
第五章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建设 66
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 66
(一)红色旅游景区分类 66
(二)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思路 69
(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标准化思考 74
二、红色旅游城市建设 77
(一)红色旅游城市的分级和分类 77
(二)红色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原则 79
(三)红色旅游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80
(四)红色旅游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 82
(五)红色旅游名城标志性和标准化思考 84
三、重点红色旅游县培育与扶持 87
(一)培育重点红色旅游县的重要意义 87
(二)重点红色旅游县的分类 89
(三)扶持重点红色旅游县的措施 91
四、红色旅游线路规划 93
(一)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93
(二)开发原则、标准与分类 94
(三)开发措施 97
附: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案例简析 100
浙江省平阳老革命根据地县的线路设计细节创新 100
五、红色旅游区域合作 102
(一)必要性与意义 102
(二)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103
(三)合作趋势及主要特征 105
(四)合作类型与主要措施 107
附: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案例简析 110
案例1:西南“三省四市”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构建 110
案例2:大别山红色旅游合作的体制困境 111
案例3:井冈山与瑞金红色旅游合作困境与突破思路 112
第六章 红色旅游的市场划分与重点市场开发 114
一、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 114
(一)青少年旅游需求特点 114
(二)青少年旅游市场特点 115
(三)青少年市场规模分析 117
(四)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旅游市场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117
(五)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原则与方向 118
(六)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方案与策略 120
二、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开发 121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121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必要性 123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124
(四)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126
(五)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操作模式 127
(六)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方案与策略 129
三、老年人红色旅游市场开发 132
(一)老年旅游市场客源特征 132
(二)老年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133
(三)老年人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原则 135
(四)老年人红色旅游开发方案与策略 136
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 140
(一)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点 141
(二)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整合营销 142
(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市场服务 144
五、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 145
(一)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结合点 145
(二)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市场营销与服务 146
六、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 147
(一)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的结合点 147
(二)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的整合营销 148
七、红色旅游与会展旅游 149
(一)红色旅游和会展旅游的结合点 149
(二)红色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50
(三)红色会展旅游市场开发方案 151
八、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 152
(一)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的结合点 152
(二)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的整合营销 154
九、红色旅游与企业文化建设 157
(一)红色旅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157
(二)红色旅游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 158
第七章 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特点与战略 159
一、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特点与战略思路 159
(一)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特点 159
(二)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战略思路 160
(三)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工作建议 165
二、我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与营销的现状 166
(一)红色旅游营销费用情况 167
(二)红色旅游广告促销方式 168
(三)红色旅游活动促销情况 168
(四)目前红色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169
三、红色旅游产品分类宣传推广与营销 170
(一)革命历史遗址产品 170
(二)博物馆旅游产品 172
(三)烈士陵园类产品 174
四、红色旅游国际化宣传推广与营销 175
(一)借助名人效应 175
(二)进行组合营销 175
(三)高端形象策划 175
(四)历史事件营销 176
(五)战略战术营销 176
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案例 176
案例1:重庆“红岩联线” 176
案例2:中国红歌会 181
案例3: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 184
案例4:大别山红色旅游联合体 190
第八章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与典型案例策划 192
一、融合发展模式 192
(一)资源融合模式 192
(二)产品融合模式 193
(三)产业融合模式 196
(四)空间整合模式 197
二、综合性红色旅游区 198
案例1:“延安—榆林”红色旅游区 198
案例2: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区 200
案例3: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201
案例4:湘西北红色旅游区 203
案例5:皖东南新四军红色旅游区 204
案例6:武夷山红色旅游区 205
三、区域性红色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城市 206
案例1:南昌市 206
案例2:长沙市 207
案例3:武汉市 208
案例4:郑州市 210
案例5:合肥市 211
案例6:福州市 212
四、重点红色旅游县 213
案例1:麻城市(县) 213
案例2:红安县 214
案例3:新县 216
案例4:金寨县 217
案例5:大悟县 218
案例6:监利县 219
五、鄂豫皖区域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19
(一)红旅文娱产业 219
(二)红旅休闲产业 221
(三)红旅商贸产业 221
第九章 红色旅游的国际比较与创新发展 223
一、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国际比较 223
(一)国际比较的意义 223
(二)世界经典景区景点总结 225
(三)各国发展模式与经验总结 226
二、红色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234
(一)必要性与意义 234
(二)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236
(三)近期工作重点与建议 240
三、红色旅游文化创意活动开发 243
(一)必要性与意义 244
(二)活动类型及发展现状 245
(三)分类指导与提升思路 250
附:部分红色旅游文化创意活动简析 253
案例1:2005年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 253
案例2:《梦回延安保卫战》与《走进延安》项目 254
四、红色旅游人才资源创新管理 257
(一)红色旅游人才特点 257
(二)目前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258
(三)人才资源管理的角色转换 259
(四)红色旅游人才管理的推进措施 260
第十章 红色旅游文化遗存与资源的保护 265
一、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265
二、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点 266
(一)红色旅游资源类型 266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点 269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对资源保护的影响 271
(一)积极影响 271
(二)消极影响 272
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 273
(一)重视力度不够 274
(二)保护经费不足 274
(三)缺乏整体规划 274
(四)较少纳入国家文保体系 274
(五)普查难以开展 275
五、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关注 275
(一)概念界定模糊 275
(二)产权规定不利于保护 275
(三)指定经费难以落实 276
(四)资源开发缺少具体规定 276
(五)缺少具体保护办法 276
(六)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的局限性 277
六、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推进措施 277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保护体系 277
(二)加快资源保护的体制改革 278
(三)健全资源保护的制度规定 278
(四)结合各地发展战略与政策 279
(五)强化规划与修建中的保护理念 279
(六)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280
附: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保护 280
(一)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保护的特点 280
(二)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及其分类 281
(三)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保护重点工作 288
(四)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分类表 290
参考文献 297
致谢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