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6
1.2 研究现状 7
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实效相关概念的界定 7
1.2.2 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培训实效的相关研究 9
1.2.3 国内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相关研究 11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内容 16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19
2.1 劳动经济学理论 19
2.1.1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19
2.1.2 劳动力再生产 23
2.1.3 劳动的效率 25
2.2 职业教育学理论 26
2.2.1 职业教育的功能 26
2.2.2 职业教育的价值 28
2.2.3 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28
2.3 就业理论 29
2.3.1 就业结构 29
2.3.2 就业质量 33
2.3.3 就业培训 34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建模分析 37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37
3.1.1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 37
3.1.2 灰色关联度实证模型的构建 38
3.1.3 灰色关联度分析 42
3.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灰色预测 45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配度分析 47
3.2.1 适配度分析原理 48
3.2.2 适配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49
3.2.3 适配度评价结果分析 53
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工作契合度分析 56
3.3.1 契合度分析原理 56
3.3.2 几种常见的契合度分析模型 56
3.3.3 契合度评价分析 57
3.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人产出分析 68
3.4.1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68
3.4.2 投入产出效益模型 68
3.4.3 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69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79
4.1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证分析 79
4.1.1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79
4.1.2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83
4.1.3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求分析 85
4.2 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证分析 91
4.2.1 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91
4.2.2 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100
4.2.3 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求分析 104
4.3 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证分析 107
4.3.1 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07
4.3.2 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113
4.3.3 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求分析 115
4.4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证分析 122
4.4.1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23
4.4.2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125
4.4.3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求分析 128
5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的主要障碍 131
5.1 体制与机制的障碍 131
5.1.1 政出多门的领导体制 131
5.1.2 政绩导向的运行机制 131
5.1.3 政府主导的监管体系 132
5.2 区域分布的障碍 132
5.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供需分布不均衡 133
5.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条件不一致 134
5.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评价的体系不统一 134
5.3 供需单位的障碍 135
5.3.1 供需双方利益的博弈 135
5.3.2 信息不对称增加的成本 136
5.3.3 师资不匹配造成的浪费 137
5.4 劳动力个体的障碍 138
5.4.1 农民“小富即安” 138
5.4.2 劳动力个体“过早辍学” 139
5.4.3 劳动力个体“特长缺失” 141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要素的整合 142
6.1 培训政策的整合 142
6.1.1 培训政策整合的基础 142
6.1.2 培训政策整合的思路 143
6.1.3 培训政策整合的方略 144
6.2 培训方式的整合 146
6.2.1 培训方式整合的基础 146
6.2.2 培训方式整合的路径 147
6.2.3 培训方式整合的措施 148
6.3 培训内容的整合 149
6.3.1 培训内容整合的基础 149
6.3.2 培训内容整合的方法 150
6.3.3 培训内容整合的对策 151
6.4 绩效评价体系的整合 152
6.4.1 绩效评价体系整合的基础 152
6.4.2 绩效评价体系整合的方式 153
6.4.3 绩效评价体系整合的战略 154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效的特色模式 156
7.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效的瓶颈 156
7.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情况 156
7.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绩效提升的制约瓶颈 157
7.1.3 破解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绩效提升制约瓶颈的应对策略 159
7.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在机理 160
7.2.1 个体层面的作用 160
7.2.2 企业层面的作用 161
7.2.3 政府层面的作用 162
7.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评估模型 163
7.3.1 既有模型原理 163
7.3.2 应用优劣分析 165
7.3.3 特色模式构建 166
7.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益最大化的路径 168
7.4.1 放大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获利的动力源 168
7.4.2 抑制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博弈的失策点 170
7.4.3 拓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效的协同圈 172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效的政策性建议 175
8.1 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法制化 175
8.1.1 转移培训主体的法制化 175
8.1.2 转移培训客体的法制化 176
8.1.3 转移培训过程的法制化 176
8.2 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常态化 177
8.2.1 转移培训任务的常态化 177
8.2.2 转移培训管理的常态化 177
8.2.3 转移培训评估的常态化 178
8.3 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国际化 179
8.3.1 培训理念的国际化 179
8.3.2 培训体系的国际化 179
8.3.3 转移保障的国际化 180
9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应用展望 182
9.1 主要研究结论 182
9.1.1 理论研究结论 182
9.1.2 实证研究结论 183
9.2 政策建议 184
9.2.1 基层政府层面 184
9.2.2 企业层面 184
9.2.3 培训机构层面 184
9.2.4 中介机构层面 185
9.2.5 劳动力个人层面 185
9.3 本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及应用展望 185
9.3.1 本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85
9.3.2 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展望 186
附录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