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大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正璧编
  • 出 版 社:光明书局
  • 出版年份:1929
  • ISBN: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叙论 1

第一节 论文学 1

什么是文学 1

文学的条件的解说 4

第二节 论文学史 8

什么是文学史 8

文学史的种类 12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特色 13

中国文学史的时代区分 13

中国文学史材料的搜集及选择 14

第二章 太古至唐虞文学 17

第一节 文学的起原 17

文学起原说 17

文学之变迁 18

东西文学起原之一辙 19

第二节 唐虞以前至唐虞 20

唐虞以前 20

唐代文学 21

虞代文学 22

第三章 夏商周秦文学 25

第一节 夏商 25

夏代文学 25

商代文学 26

第二节 周秦 27

周初文学 27

诗经与孔子 28

左传与诸子文学 30

秦代文学 31

第四章 两汉文学 33

第一节 西汉 33

帝王作品 33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35

古诗十九首与苏李 36

东方朔与小说 38

杨雄及其他作家 39

第二节 东汉 40

班固与班昭 40

五噫和四愁 41

建安七子 42

第五章 三国两晋文学 43

第一节 三国 43

魏国文学 43

蜀中文学 44

吴地文学 45

第二节 两晋 45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46

二陆三张二潘一左 47

史与小说 49

诗人与乐府 51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学 55

第一节 南朝 55

佛教思潮之侵入与翻译文学 55

谢颜鲍 57

竟陵八友及其他 58

文选与批评文学 60

徐庾和陈后主 62

梁代的民间文学 63

第二节 北朝 64

北方文学之特色 64

木兰诗 64

邢魏与庾王 65

第七章 隋唐五代文学 67

第一节 隋唐 67

隋代文学改革之一瞥 67

初唐四杰与珠英学士 68

陈张与文章四友 69

王孟高岑及其他 70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 71

大历十才子及其前后 73

元白与韩柳及其他诗文作家 75

「三十六体」及其他 77

佛教文学与小说传奇 79

词的创作 81

第二节 五代 82

印刷术发明之影响于文学 82

蜀王王建和花蕊夫人 83

南唐君臣及其他词家 83

「陌上花开」之佳话 84

第八章 两宋文学 85

第一节 北宋 85

西昆体和古文复兴 85

欧阳修及其他 86

三苏和江西诗派 88

晏氏父子柳耆卿及其他词家 90

第二节 南宋 92

语录与禅学 92

杨范陆与四灵及其他 93

宣和遗事和鬼董狐 95

辛弃疾与姜白石 97

诗话与文料 98

第九章 辽金元文学 99

第一节 辽金 99

辽国文学的不传 99

西厢搊弹词 100

元遗山及其前之诗文作家 100

第二节 元代 101

散文及诗词作家 102

水浒与三国演义 103

关郑马白与高施—南北作曲家之代表 105

第十章 明清文学 109

第一节 明代 109

明初文学状况 109

永乐大典和八股文 110

三杨与前后七子及其后 111

西游记与金瓶梅及其他 116

弹词与南曲之盛 119

文派与文社之兴 121

第二节 清代 123

桐城派与阳湖派及其前后 123

四库全书与金圣叹 128

长生殿和桃花扇与九种曲和十种曲 130

昆腔与京剧 131

袁赵蒋三大家与尤郑 132

儒林外史红楼梦及翻译小说 140

章实斋的文学论与文学史之创作 144

余论 145

第十一章 现代文学与将来的趋势 147

第一节 现代文学 147

政治革命和文学革命 147

外国文学之传入与译界之王林琴南 148

陈独秀与胡适之 150

新诗之厄运与小说戏剧之进步 152

二大文学家—周树人和周作人 154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156

国故运动与新文学之冲突 158

第二节 将来之趋势 160

青年文学家的歧途 160

最近的将来的优胜者 161

未来文学之推测 161

第十二章 结论 165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变迁大势 165

南北二派之消长 165

诗歌的演进 166

小说的发达 167

散文的变化 168

儿童文学和地方文学 168

第二节 作者的态度和希望 170

作书的动机 170

史料的穷窘 171

理想中的完美的中国文学史 171

将来的希望 172

自跋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