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讲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海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0522630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讲 政治经济学导论 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

(一)古代与近代关于“经济”和“经济学”的基本含义 1

(二)近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2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4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5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9

(四)经济规律 10

(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3

(一)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13

(二)有利于认识经济运动过程的规律性,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14

(三)有利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14

第二讲 商品经济论 16

一、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 16

(一)商品经济的历史起源 16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 17

(三)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 19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1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3

(三)商品的价值量 25

(四)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7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职能 28

(六)价值规律 35

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39

(一)商品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39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41

第三讲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44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44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44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46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48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生产 49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9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1

(三)剩余价值率 52

(四)资本主义工资 53

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56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6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6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8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规律 59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59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61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62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64

第四讲 资本的流通过程 66

一、资本的循环 66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三种职能形式 66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69

(三)实现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 71

二、资本的周转 72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 72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74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77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78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79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79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80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84

四、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 89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8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93

第五讲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9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平均利润 9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9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98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102

二、剩余价值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103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04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106

(三)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112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16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16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17

第六讲 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120

一、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20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121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25

(三)资本输出 127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29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3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 134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3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 137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140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42

(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143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144

(三)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 146

第七讲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14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48

(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51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特点 154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154

(二)按劳分配 15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161

(四)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65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68

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69

(一)经济体制的概念 169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170

(三)如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171

第八讲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 1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 1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规定 178

(二)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80

(三)社会主义市场中国家职能的规定 181

(四)国民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体系 182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 183

(一)企业的经营决策 184

(二)企业经营中的价格问题 190

(三)企业资金 192

(四)企业的资金筹集与运用 193

三、个人经济行为 197

(一)个人消费收入 197

(二)个人消费支出 198

(三)个人消费行为方式 201

(四)个人作为投资者 207

(五)个人资产形式的选择 209

四、国家的经济职能 214

(一)国家经济职能的产生 21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215

五、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分解 220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21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分析 226

(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的条件 228

(四)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量失衡问题 240

(五)国民经济运行中实物平衡的条件 241

(六)国民经济运行中实物平衡的方法(投入产出分析) 245

(七)社会主义部门结构的协调 251

第九讲 社会主义经济协调 256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体系 256

(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256

(二)利益与动力的关系 259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 262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在总量上的不协调 263

(二)宏观与微观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及成因 265

(三)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并发 267

(四)政府对宏观与微观关系的协调作用 268

(五)政府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配合 272

三、个人收入调节 275

(一)个人收入差距 275

(二)个人收入的调节 278

(三)关于非按劳分配收入的调节 279

四、区域经济的协调 281

(一)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 281

(二)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依据 285

(三)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政策 292

第十讲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296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 296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 296

(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 299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301

(一)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301

(二)在需求略大于供给条件下的战略选择 305

(三)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308

(四)出口替代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的比较 311

(五)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早熟和滞后问题 312

(六)经济发展中投资的合理性问题 314

(七)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就业问题 316

三、衡量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志 319

(一)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319

(二)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的进一步认识 320

(三)对人的关心和培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321

(四)社会的评价标准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