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文坛 7
家庭背景与求学 7
奔向抗日前线 11
到延安学习 14
再到延安学习 16
吕梁情怀 23
发表第一篇小说《碑》 23
任“抗联”文化部长 25
获奖作品《大家办合作》 29
任《晋绥日报》副刊编辑 32
新中国成立前的创作高潮 37
南下重庆 43
创办《晋南日报》 43
恢复重庆《新华日报》 45
挤时间写作 48
苦恼与焦虑 50
北京学习 55
到中央文研所学习 55
奔赴朝鲜前线 60
热情创作 63
与郁波结婚 66
重返故乡 71
回到省文联 71
张庆村深入生活 72
创作丰收 74
主编《山西文艺》 77
多种体裁并进 79
任省文联秘书长 82
坚强后盾郁波 84
繁忙工作 91
《汾水长流》 100
创作起因和反响 100
主题思想 102
艺术特点 106
“文革”前后 111
创作热情消退 111
奉命写报告文学 112
任“四清”工作队员 115
“文革”挨批斗 117
下放回灵石 118
再度辉煌 125
到文艺工作室工作 125
重新担任秘书长 126
任省作协党组书记 130
退到二线 148
陪夫人探亲访友 151
获得“人民作家”称号 154
又创佳绩 160
《奇婚记》 160
《几度元宵》和续篇《又是元宵》 161
《重阳风雨》 163
真情实感的散文 165
为中青年作家写序 170
撰写文艺评论 172
晚年生活 177
离休以后 177
创作《那是一只灰猫》 193
《明天清明》出版 195
《胡正文集》出版 196
奉献余热 199
悼念故人 202
情系乡土 203
文学人生 214
不懈追求新的理念 214
与人为善,大度包容 216
从不放弃深入生活的路子 217
坚持有责任感的写作态度 219
艺术上不断探索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