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及其特征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3
1.1.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及指标 3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2.1 按拓扑结构分类 5
1.2.2 按网络工作模式分类 7
1.2.3 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 8
1.2.4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9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2
1.3.1 分层和协议 12
1.3.2 OSI体系结构 14
1.3.3 TCP/IP参考模型 17
1.3.4 互联网体系架构 19
1.4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 23
1.4.1 标准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3
1.4.2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套接字) 25
1.4.3 协议软件的实现 26
1.4.4 互联网软件的实现 26
1.5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26
项目小结 27
习题 27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 28
2.1 项目解决方案 28
2.1.1 网络操作系统 28
2.1.2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 29
2.2 域名系统 30
2.2.1 域名的结构 31
2.2.2 域名的资源记录 32
2.2.3 域名服务器与域名解析 33
2.2.4 域名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34
2.3 FTP协议与服务 35
2.3.1 联机共享式文件访问 36
2.3.2 文件传送协议FTP 36
2.3.3 简单文件传送TFTP 37
2.3.4 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39
2.4 电子邮件 39
2.4.1 电子邮件的体系结构和服务 39
2.4.2 电子邮件信息的格式 40
2.4.3 电子邮件的协议 41
2.4.4 消息传输 42
2.4.5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44
2.5 万维网 45
2.5.1 WWW服务 45
2.5.2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46
2.5.3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47
2.5.4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48
2.5.5 Web交互 49
2.5.6 Web服务器的配置和安装 50
2.6 网络编程 51
2.6.1 探索因特网 51
2.6.2 与选定服务器交互的C/S或B/S编程 53
2.6.3 套接字编程 54
项目小结 59
习题 6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层 61
3.1 计算机网络端到端的通信 61
3.2 简单的多路复用UDP 62
3.2.1 UDP数据报的格式 63
3.2.2 UDP的伪首部和校验和 63
3.2.3 UDP的封装和协议的分层 64
3.2.4 UDP的多路复用、多路分解和端口 65
3.2.5 UDP协议的特点 66
3.3 可靠的字节流TCP 66
3.3.1 端到端的保障问题 67
3.3.2 TCP数据段的格式 70
3.3.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72
3.3.4 TCP的滑动窗口 74
3.3.5 TCP的重传 75
3.3.6 TCP的扩展 77
3.3.7 TCP的拥塞控制和拥塞避免 78
3.4 性能和资源分配 80
3.4.1 性能测试 80
3.4.2 计算机网络性能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81
3.4.3 网络延迟和吞吐量 82
3.5 IM软件实现 83
3.5.1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对话 84
3.5.2 服务器管理用户 84
3.5.3 客户端之间聊天 84
3.5.4 程序实现 84
项目小结 89
习题 89
第4章 网络互联 90
4.1 简单的网络互联 90
4.1.1 什么是互联网络 90
4.1.2 服务模型 91
4.1.3 全局地址 92
4.1.4 IP中的数据报转发 95
4.1.5 地址转换(ARP) 99
4.1.6 主机配置(DHCP) 107
4.1.7 差错报告(ICMP) 113
4.1.8 虚拟网络和隧道 116
4.2 路由选择 118
4.2.1 用图表示的网络 119
4.2.2 距离向量(RIP) 121
4.2.3 链路状态(OSPF) 124
4.2.4 度量标准 128
4.3 全球因特网 128
4.3.1 子网 129
4.3.2 无类路由选择(CIDR) 131
4.3.3 域间路由选择(BGP) 133
4.3.4 网络地址转换(NAT) 137
4.4 多点播送 140
4.4.1 多点播送概述 140
4.4.2 多点播送技术实现 141
4.4.3 典型多点播送网应用 145
4.4.4 多点播送技术小结 146
4.5 移动IP 146
4.5.1 基本原理 146
4.5.2 代理发现 147
4.5.3 注册 147
4.5.4 隧道技术 148
4.5.5 移动IP的不足与改进 149
4.6 IPv6 150
4.6.1 IPv6地址格式 150
4.6.2 IPv6地址类型 152
4.6.3 IPv6的数据报格式 153
4.6.4 IPv6路由机制 155
4.6.5 IPv4向IPv6过渡 156
项目小结 158
习题 158
第5章 直连的网络 161
5.1 以太网 161
5.1.1 物理特性 161
5.1.2 以太网的版本和拓扑结构 163
5.1.3 访问协议CSMA/CD 164
5.1.4 以太网的帧 165
5.1.5 以太网组网 167
5.1.6 以太网的链路长度限制和信道利用率 168
5.2 高速以太网 169
5.2.1 快速以太网 169
5.2.2 100VG-AnyLAN标准 170
5.2.3 千兆以太网 171
5.2.4 10G以太网 173
5.3 无线网络 173
5.3.1 物理特性 174
5.3.2 冲突避免 174
5.3.3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177
5.3.4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 178
5.3.5 Wi-Fi与3G 179
项目小结 181
习题 181
第6章 分组交换 183
6.1 交换和转发 183
6.1.1 数据报 183
6.1.2 虚电路交换 184
6.1.3 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比较 186
6.1.4 源路由选择 187
6.1.5 实现和性能 189
6.2 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189
6.2.1 网桥及其局限性 190
6.2.2 交换机 194
6.3 虚拟局域网与中继链路 199
6.3.1 虚拟局域网 199
6.3.2 中继链路 202
6.3.3 VLAN配置实例 202
6.4 广域网 205
6.4.1 PSTN 205
6.4.2 X.2 5 205
6.4.3 DDN 206
6.4.4 帧中继 207
6.4.5 ATM 208
6.5 接入技术 210
6.5.1 传统Modem的接入技术 211
6.5.2 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211
6.5.3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212
6.5.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213
6.5.5 光纤接入技术 213
6.5.6 无线接入技术 215
项目小结 216
习题 217
第7章 网络安全 218
7.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标准 218
7.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218
7.1.2 网络安全的内容 219
7.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及安全意识 219
7.2 加密 220
7.2.1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220
7.2.2 数据加密的方法 221
7.2.3 数字签名 223
7.2.4 认证技术与密钥分配 223
7.3 IP安全 223
7.3.1 IPSec的概念和特点 224
7.3.2 IPSec的结构 225
7.3.3 封装安全载荷 228
7.3.4 验证头(AH) 229
7.3.5 Internet密钥交换 230
7.3.6 端到端安全 233
7.3.7 虚拟专用网络 233
7.3.8 Road Warrior 234
7.3.9 嵌套式通道 235
7.3.10 链式通道 236
7.3.11 IPSec VPN配置实例 237
7.4 防火墙 238
7.4.1 防火墙的概念和作用 238
7.4.2 防火墙的安全控制模型和类型 239
7.4.3 防火墙的基本技术 240
7.4.4 防火墙的系统结构 242
7.4.5 防火墙的局限性 244
7.5 网络安全扫描与监测 245
7.5.1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245
7.5.2 网络扫描器的使用 247
7.5.3 网络分析 251
项目小结 255
习题 255
第8章 网络管理 256
8.1 网络管理 256
8.1.1 网络管理的概念 256
8.1.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57
8.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58
8.2.1 SNMP的管理模型 259
8.2.2 SNMP通信报文 259
8.2.3 SNMP的安全机制 260
8.2.4 管理信息标准 260
8.2.5 SNMPv2 261
8.2.6 SNMP版本比较 262
8.3 网络故障排除 263
8.3.1 网络故障的分类 263
8.3.2 网络故障的检测 264
8.3.3 网络故障的排除 266
8.3.4 网络设备的诊断技术 268
项目小结 271
习题 271
附录 网络术语和缩写词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