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中国债券市场的新变化 8
1.1 国债是否会被抛弃 8
1.1.1 国债投资者结构 8
1.1.2 商业银行投资行为 10
1.2 信用利差的驱动因素 22
1.2.1 信用利差的特性和历史阶段划分 22
1.2.2 信用利差与经济周期 26
1.2.3 信用利差的驱动因素 30
1.3 期限利差中的秘密 36
1.3.1 期限利差与通货膨胀 36
1.3.2 期限利差与经济周期 39
1.3.3 期限利差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作用 43
1.4 信用风险的故事 45
1.4.1 天威保变与多晶硅 46
1.4.2 赛维LDK与硅片 52
1.4.3 超日太阳与组件 55
第二章 中国泛资产管理机构的崛起 60
2.1 银行理财产品的崛起 60
2.1.1 银行理财的发展及现状 60
2.1.2 银行理财的长足发展的内外驱动 66
2.1.3 银行理财的监管扶持与规范 71
2.1.4 银行理财的发展前景 82
2.2 信托规模快速上升 83
2.2.1 信托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83
2.2.2 信托快速崛起的机缘 91
2.2.3 信托近年的监管 94
2.2.4 信托的定位与展望 94
2.3 基金及券商理财的再创业 99
2.3.1 基金行业困境下的债基生长 99
2.3.2 券商理财迷途中的绝境逆袭 103
2.3.3 货币基金乘得好风上青云 105
2.3.4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齐齐上阵 109
2.4 宽阔的蓝海——中国泛资管市场展望 111
2.4.1 朝阳期的资产管理业未来空间广阔 111
2.4.2 创新为参与者打开了蓝海入海口 114
2.4.3 资管子业态资产的资产配置偏好 116
2.4.4 泛资管兴起对债市的影响 120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表内创新的活跃 125
3.1 银行同业业务模式简介 125
3.1.1 信用类业务简介 126
3.1.2 代理类业务简介 128
3.1.3 交易类业务 130
3.2 银行同业业务的规模扩张 132
3.2.1 上市银行报表途径 137
3.2.2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途径 143
3.3 宜疏还是宜堵——中国银行业创新展望 146
3.3.1 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146
3.3.2 同业业务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151
3.3.3 同业业务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154
3.3.4 同业业务将往何处去 155
第四章 美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回顾 159
4.1 美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简介 159
4.2 实体部门资产负债模式的变化 162
4.2.1 家庭部门资产负债模式:投资专业化 166
4.2.2 企业部门资产负债模式:负债加杠杆 170
4.2.3 政府部门资产负债模式:债务滚雪球 174
4.3 金融机构的沉浮 180
4.3.1 商业银行:增配高收益资产 183
4.3.2 储贷协会:错配风险暴露 189
4.3.3 人寿保险:债券投资稳步上升 192
4.3.4 养老金:政策扶持下快速增长 194
4.3.5 共同基金:数度高速增长 197
4.3.6 货币市场基金:替代存款正当时 200
4.4 金融自由化下的债券市场 207
第五章 金融自由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217
5.1 资金成本上移的冲击 217
5.1.1 双轨制下影子银行的兴起 217
5.1.2 存款压力下银行投资变化 220
5.2 债券供给的丰富 224
5.2.1 市政债券 224
5.2.2 资产证券化 230
5.3 债券市场研究框架 237
5.3.1 三位一体的传统研究框架 237
5.3.2 中国债券市场新驱动因素 240
5.3.3 研究框架向基本面回归 244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