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性质与分支学科 1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表述的历史回顾 1
(二)确定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客观依据与确切表述 3
(三)经济地理系统的构成 5
(四)经济地理系统的要素流动 5
二、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8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8
(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8
三、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与分支学科 11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11
(二)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4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回顾 16
一、古代经济地理学 17
(一)古代西方的经济地理学思想与经济地理记述 17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地理学思想与经济地理记述 21
二、近代经济地理学 25
(一)西方近代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主要思潮 25
(二)俄国与苏联的近代经济地理学 30
(三)旧中国的近代经济地理学 33
三、现代经济地理学 35
(一)西方现代经济地理学的进展 35
(二)苏联现代经济地理学的演变 38
(三)中国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46
四、关于新经济地理学 48
(一)什么是新经济地理学 49
(二)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 49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 51
(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51
(五)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模型 52
(六)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 56
第三章 经济活动区位研究 60
一、经济活动区位及其构成与类型 60
(一)区位与经济活动区位 60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构成 60
(三)经济活动区位的类型 61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62
(一)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62
(二)区位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5
三、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的主要学派 74
(一)成本学派 75
(二)市场学派 76
(三)成本—市场学派 77
(四)社会学派 78
(五)行为学派 80
四、经济活动区位的主要理论 82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82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85
(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89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92
(五)空间结构理论 95
第四章 生产布局研究 101
一、生产布局及其类型、性质与任务 101
(一)生产活动的地域演进与生产布局的含义 101
(二)生产布局的构成类型 103
(三)生产布局的性质与内在矛盾 106
(四)生产布局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109
二、生产布局条件 111
(一)地理位置 111
(二)自然环境 112
(三)技术条件 125
(四)人口条件 129
(五)社会政治条件 132
三、生产布局的规律 134
(一)什么是生产布局规律 134
(二)生产布局的一般规律 135
(三)生产布局的特殊规律 139
四、生产布局原则 143
(一)生产布局原则及其与生产布局规律的关系 143
(二)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 144
(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布局原则研究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147
(四)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 148
五、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基本观点与合理化的标志 150
(一)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基本观点 150
(二)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54
六、生产布局综合效益的一般分析 156
(一)空间效益的分析 156
(二)时间效益的分析 157
(三)因素效益的分析 158
(四)综合效益的分析 158
第五章 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160
一、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客观领域 160
(一)区域、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地理 160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研究 161
(三)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 161
二、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165
(一)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165
(二)区域产业的构成 166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167
三、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169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条件 169
(二)制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70
(三)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物质构成 171
(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172
(五)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173
四、区域经济的地域系统 177
(一)区域经济地域系统的构成与属性 177
(二)经济地带系统 178
(三)经济区系统 182
(四)城市地域系统 189
五、经济地域差异与区域经济联合 197
(一)经济地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地理永恒的研究课题 197
(二)经济地域联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
(三)经济地域联合的理论基础 204
六、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 206
(一)区域开发及其研究的社会背景 206
(二)区域开发研究发展概况 209
(三)区域开发研究的基本任务 212
(四)区域开发研究的基本内容 214
(五)区域开发总体规划 219
七、区域开发与规划的相关理论 225
(一)艾萨德的区域科学思想 226
(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227
(三)弗农·W.拉坦的“梯度推移论” 228
(四)沃纳·松巴特的“点轴理论” 229
(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回波理论”与赫希曼的“极化—涓滴论” 229
(六)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 230
(七)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31
第六章 城市地理研究 233
一、什么是城市 233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34
(一)城市形成、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 234
(二)城市化的时空过程 240
三、城市的职能与性质 244
(一)城市职能 244
(二)城市性质 247
(三)城市职能、性质运动的一般趋势 249
四、城市规模 250
(一)城市规模及其研究的意义 250
(二)影响城市规模的外部环境因素 251
(三)城市最佳规模问题 252
五、城市结构 253
(一)城市经济结构 253
(二)城市空间结构 257
六、城市基础设施 259
(一)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 259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260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261
七、城市生态环境 262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262
(二)城市环境污染 263
(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65
八、城市相互作用与城镇体系 267
(一)城市相互作用 267
(二)区域城镇体系 269
(三)城镇体系中的经济中心与中心城市 272
九、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 275
(一)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计划、规划的关系 275
(二)制订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75
(三)城市总体规划 277
第七章 乡村经济地理研究 283
一、乡村、乡村经济与乡村经济地理 283
(一)乡村的概念 283
(二)乡村经济及其特性 284
(三)乡村经济地理及其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285
二、乡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86
(一)乡村资源及其分类 286
(二)乡村资源与乡村经济发展及物质生活的关系 286
(三)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87
三、乡村产业结构 289
(一)乡村产业的构成 289
(二)乡村产业结构的演变 289
(三)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91
四、乡村聚落 293
(一)乡村聚落及其类型 293
(二)乡村聚落体系与布局 295
(三)乡村聚落城镇化 295
五、乡村生态经济系统 296
(一)乡村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296
(二)乡村生态经济的地域分异与乡村生态经济区划 298
(三)乡村生态农业建设问题 300
六、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304
(一)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304
(二)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305
(三)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306
第八章 部门经济地理研究 308
一、农业地理研究 308
(一)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性与农业地理研究的任务 308
(二)农业地理研究的历史过程 309
(三)中国农业地理研究 311
(四)农业地理研究的内容 312
(五)农业地理研究方法 315
二、工业地理研究 315
(一)工业地理研究发展简史 316
(二)工业地理研究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317
三、交通运输地理研究 318
(一)交通运输地理研究发展概况 318
(二)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319
四、商业地理研究 321
(一)世界商业地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321
(二)中国商业地理研究兴起发展的历史阶段 322
(三)中国商业地理研究展望 323
五、旅游地理研究 324
第九章 企业(公司)地理研究 326
一、企业、公司与企业(公司)地理 326
(一)企业、公司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326
(二)企业(公司)地理及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327
二、企业(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328
(一)企业(公司)地域扩张研究 328
(二)企业(公司)地域结构研究 329
(三)企业(公司)地域系统研究 329
(四)企业(公司)与环境关系研究 330
(五)企业(公司)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 330
三、跨国公司地理研究 331
(一)什么是跨国公司 331
(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332
(三)跨国公司不同组成部分对区位选择的要求 333
(四)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关系 334
(五)外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336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的地理研究 339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339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339
(二)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过程 339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340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41
(一)技术进步 341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342
(三)国家政策的干预、调节 342
(四)国际经济协调 343
(五)国际人员与文化交流 343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特点与区域影响 343
(一)经济全球化的地理特点 343
(二)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346
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 348
(一)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特征和封闭条件假设下的理论与度量方法研究 349
(二)国际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关联机制分类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349
(三)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及演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350
(四)产业结构变动与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研究 350
(五)产业政策相互作用机制和国际协调型产业政策研究 350
第十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 352
一、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352
(一)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52
(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理论的思想渊源 354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55
(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理论实践的客观依据 357
二、经济地理学的其他基础理论 360
(一)地理系统理论 360
(二)耗散结构理论 362
(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365
第十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体系 376
一、经济地理研究方法的特点 376
(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376
(二)研究问题求解的多样性 376
(三)研究目标的长远性与动态性 377
(四)应用现代数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377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不可分割性 377
(六)强调行为和心理因素研究的重要性 378
二、经济地理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379
三、经济地理研究的根本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 380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380
(二)唯物辩证法对经济地理研究的指导作用 381
四、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工程方法 383
(一)系统工程与系统工程方法 383
(二)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特点 383
(三)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基本程序 384
(四)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86
(五)系统工程方法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387
五、经济地理研究的具体技术方法 388
(一)关于经济地理研究的具体技术方法的分类 388
(二)统计分析法 389
(三)野外调查法 390
(四)比较分析法 391
(五)综合平衡法 392
(六)数学模拟法 394
结语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