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1
1.1.1 地图的基本特征 1
1.1.2 地图的定义 2
1.1.3 地图的构成要素 3
1.1.4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3
1.2 现代地图的类型、功能与应用 5
1.2.1 地图的类型 5
1.2.2 地图的功能 6
1.2.3 地图的应用 11
1.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12
1.3.1 地图学的定义 12
1.3.2 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 13
1.3.3 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重要内容提示 14
思考题 14
2 地图分幅与编号 15
2.1 地图的分幅 15
2.1.1 矩形分幅 15
2.1.2 经纬线分幅 15
2.2 地图的编号 17
2.3 国际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18
2.4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8
2.4.1 20世纪70~80年代的分幅与编号 18
2.4.2 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20
2.4.3 编号的应用 21
2.5 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22
2.5.1 分幅的原则 22
2.5.2 分幅的方法和步骤 23
重要内容提示 24
思考题 24
3 地图的坐标系统 25
3.1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25
3.2 坐标系 28
3.2.1 地理坐标系 28
3.2.2 地理坐标的获取 29
3.2.3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31
3.2.4 平面坐标系 31
3.2.5 独立坐标系 31
3.3 高程系 32
3.3.1 国家高程系统 32
3.3.2 局部高程系统 32
3.3.3 国家高程系统和局部高程系统的变换 33
3.4 地图定向 33
3.4.1 地形图定向 33
3.4.2 偏角密位制表示法 34
3.4.3 小比例尺地图定向 35
3.5 地图比例尺 35
3.5.1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 35
3.5.2 地图比例尺的表示 36
3.6 坐标网 37
3.6.1 地理坐标网 37
3.6.2 直角坐标网 37
重要内容提示 38
思考题 38
4 地图投影 39
4.1 地图投影的概念 39
4.2 地图投影变形 39
4.3 投影变形的性质 41
4.3.1 长度比与长度变形 41
4.3.2 面积比与面积变形 42
4.3.3 角度变形 42
4.4 地图投影分类 43
4.4.1 按构成方法分类 43
4.4.2 按变形性质分类 45
4.4.3 地图投影的命名 47
4.5 几类常用投影 47
4.5.1 方位投影 47
4.5.2 圆柱投影 51
4.5.3 圆锥投影 53
4.5.4 世界地图投影 55
4.6 地图投影应用 59
4.6.1 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 60
4.6.2 地图投影的判别 61
4.6.3 一些常用投影的识别 62
4.7 我国编制地图常用的地图投影 63
4.7.1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投影 63
4.7.2 我国其他地图常用投影 66
重要内容提示 67
思考题 67
5 地图概括 69
5.1 地图概括概述 69
5.2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69
5.2.1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69
5.2.2 地图比例尺 69
5.2.3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71
5.2.4 数据质量 72
5.2.5 图解限制 72
5.3 制图综合的方法 73
5.3.1 选取 73
5.3.2 概括 73
5.3.3 定位优先级 74
5.4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76
5.4.1 分类 76
5.4.2 简化 76
5.4.3 夸张 77
5.4.4 符号化 77
5.5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和发展 77
5.5.1 图解计算法 77
5.5.2 等比数列法 78
5.5.3 区域指标法 78
5.5.4 回归分析法 78
5.5.5 开方根规律 79
5.6 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 80
重要内容提示 81
思考题 81
6 地图符号和地理变量 82
6.1 地图符号基本常识 82
6.1.1 地图符号的形式 82
6.1.2 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82
6.1.3 地图符号的功能 83
6.1.4 地图符号的分类 83
6.2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84
6.2.1 定名量表 84
6.2.2 顺序量表 85
6.2.3 间距量表 85
6.2.4 比率量表 86
6.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86
6.3.1 形状变量 86
6.3.2 尺寸变量 87
6.3.3 方向变量 87
6.3.4 颜色变量 88
6.3.5 网纹变量 88
6.3.6 视觉变量的扩展 89
6.3.7 视觉变量的组合 90
6.4 彩色 90
6.4.1 彩色的作用 91
6.4.2 感受效应 91
重要内容提示 92
思考题 92
7 地图符号设计 94
7.1 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 94
7.1.1 整体感和选择感 94
7.1.2 次序感 94
7.1.3 数量感 95
7.1.4 质量感 95
7.1.5 动态感 95
7.1.6 立体感 97
7.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果 97
7.2.1 聚类感受 97
7.2.2 视觉对比 99
7.2.3 层次结构 99
7.2.4 图形与背景 99
7.2.5 视觉平衡 100
7.3 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特征的描述 100
7.3.1 性质特征的描述 100
7.3.2 数量特征的描述 101
7.3.3 关系特征的描述 102
7.4 地图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要求 103
7.4.1 符号设计的影响因素 103
7.4.2 符号设计的要求 106
7.5 地图注记 108
7.5.1 注记的作用 108
7.5.2 注记的分类 108
7.5.3 注记的配置与排列 108
重要内容提示 109
思考题 109
8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 110
8.1 普通地图的内容及其类型 110
8.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110
8.2.1 海洋要素 110
8.2.2 陆地水系 112
8.2.3 地貌要素 114
8.2.4 独立地物 119
8.2.5 土质和植被 120
8.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121
8.3.1 居民点 121
8.3.2 交通网 123
8.3.3 境界 124
重要内容提示 124
思考题 124
9 地图制作过程 126
9.1 地图设计 126
9.2 原图编绘 127
9.2.1 编绘前的准备工作 127
9.2.2 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 127
9.2.3 转绘地图内容 128
9.2.4 制作编绘原图 129
9.3 地图的出版准备 129
9.4 地图印刷 130
9.5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 130
9.5.1 地图设计 130
9.5.2 数据输入 131
9.5.3 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 131
9.5.4 图形输出 132
重要内容提示 133
思考题 133
10 计算机地图制图 134
10.1 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 134
10.1.1 概念 134
10.1.2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产生和发展 135
10.1.3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135
10.1.4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优势 135
10.2 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基础 136
10.2.1 计算机图形学 136
10.2.2 数据库技术 136
10.2.3 数字图像处理 136
10.2.4 多媒体技术 137
10.2.5 数字化技术 137
10.3 数字地图的数据结构 139
10.3.1 空间数据结构 139
10.3.2 非空间数据结构 140
10.4 空间数据库技术 140
10.4.1 空间数据特征 140
10.4.2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式 141
10.5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143
10.5.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43
10.5.2 专业型GIS软件 144
10.5.3 GIS的空间分析 146
10.5.4 GIS应用与地图 147
重要内容提示 148
思考题 148
11 遥感制图 149
11.1 卫星影像地图概述 149
11.1.1 遥感的发展 149
11.1.2 遥感的概念与分类 150
11.1.3 遥感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150
11.1.4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151
11.1.5 卫星影像编图的种类 152
11.2 遥感制图方法 152
11.2.1 遥感制图的理论依据 152
11.2.2 遥感数字制图的方法 154
11.3 遥感专题地图制图 155
11.3.1 目视解释的专题地图 155
11.3.2 数字图像处理的专题制图 158
11.3.3 遥感系列制图 158
重要内容提示 159
思考题 159
12 地图复制 160
12.1 传统复制方法 160
12.2 彩色地图电子出版技术 161
12.2.1 地图电子出版技术的特点 162
12.2.2 地图电子出版系统的硬件构成 163
12.2.3 地图电子出版系统的软件构成 164
12.3 地图生产及出版的管理 164
12.3.1 影响地图生产成本的几个主要因素 164
12.3.2 地图审校 165
12.3.3 地图著作权 165
重要内容提示 166
思考题 166
附录 167
参考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