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车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良明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3465247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六部分共二十五章来阐释中国古代车文化。这六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中国古代车文化的物质结构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制度;第三部分,车文化的功能;第四部分,车变;第五部分,古代车文化的精神影响;第六部分,结束语。本书通过叙述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变化来再现传统文化、阐释传统文化,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坚持价值评判,是一种史论相兼但更倾向于文化性的学术论著。本书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研究对象,填补了中国古代车文化专著方面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引言 中国的车与中国的文化 1

第一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物质结构 13

第一章 车身 13

第一节 车轮 13

第二节 车辕、车厢及其他构件 18

第三节 古车制造技术 21

第二章 车马 26

第一节 名数器物 26

第二节 千里马符号的象征意义 29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马政 35

第三章 车道 38

第一节 古代路政 38

第二节 秦汉古道 40

第三节 驿路兴衰 42

第二篇 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制度 47

第四章 体制化的车礼 47

第一节 物饰与贵贱 47

第二节 纹彩与尊卑 49

第三节 空间与爵位 50

第四节 数量与级别 52

第五节 过犹不及与不及犹过 53

第六节 名位对应 55

第七节 礼不下庶人 57

第五章 “三礼”记载的车文化制度 59

第一节 从《周礼》看车文化的“多头共管”现象 59

第二节 《周礼》中与车文化有关的其他具体职务规定 63

第三节 《仪礼》与《礼记》关于车文化制度的记载 68

第六章 风俗习惯之车礼 74

第一节 不成文的赐车之礼 74

第二节 不好理解的乘车风俗 76

第三节 男女乘车与授绥执绥习惯 79

第四节 不容忽视的式礼 81

第七章 车礼的符号学分析 85

第一节 从帝车的五辂说起 86

第二节 从符号学的观点看车礼支撑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92

第三节 车礼支撑物与官本位文化 95

第三篇 车文化的功能 101

第八章 壮哉万里帝王游 101

第一节 周穆王壮游天下的记载 102

第二节 周穆王西行纪程 105

第三节 《穆天子传》的记者 109

第四节 穆王壮游之意义与目的 112

第五节 中国人种与文化西来说 115

第九章 车以载道的交往行为——孔子周游列国 117

第一节 热身运动与离鲁适卫 117

第二节 去卫返卫掉辕频 120

第三节 圣人也有彷徨时 123

第四节 徘徊于陈蔡之间 125

第五节 精神危机师生对 128

第六节 接舆狂歌催回辙 131

第十章 流亡者之歌——马车上的“运动政治” 134

第一节 重耳的政治流亡缘起 134

第二节 三个疑案 136

第三节 车与政治流亡 140

第十一章 朝聘会盟——车文化的国际政治 145

第一节 朝聘 145

第二节 “乘车之会”与“兵车之会” 148

第三节 盟誓与盟约 152

第十二章 他异性意识——车马政治论 159

第一节 儒家的“车马政治论” 160

第二节 法家的“车马政治论” 164

第三节 道家的“车马政治论” 166

第四节 杂家和先秦时期其他流派的“车马政治论” 168

第五节 “车马政治论”总结 171

第十三章 车战 173

第一节 车战简介 174

第二节 战车编制与车战阵法 177

第三节 车士概况 181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车战的特色 184

第一节 车战的规则性 184

第二节 兵不废礼 190

第三节 车战的节制性和游戏性 193

第十五章 车士的故事 197

第一节 穿杨入木箭法高 197

第二节 技进于道话神御 200

第三节 忠诚也有是非时 203

第四节 意气用事起祸殃 207

第五节 勇气长存天地间 208

第四篇 车变 213

第十六章 战国秦汉以来的车文化变化 213

第一节 车战的衰亡 213

第二节 车战消亡造成贵族的消亡 217

第三节 秦始皇神州游 219

第十七章 汉以后开倒车 225

第一节 物质结构的退化 225

第二节 做牛做马人力车 231

第三节 肩膀上的车——轿子 234

第十八章 中国车文化停滞退化的原因 237

第一节 先秦商业与车文化的回顾 238

第二节 历史的拐点——重农抑商与中国车文化的停滞 243

第三节 节约型经济与中国车文化的退化 246

第四节 农业社会车子的边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247

第十九章 缺乏科学是中国车文化不能发展的真正内部原因 250

第一节 西方车文化发展简史 252

第二节 蒸汽机的发明 254

第三节 中西“气”概念的不同 256

第二十章 宫廷车文化的崛起 260

第一节 卤簿的概念与特征 261

第二节 卤簿与“独尊儒术”和“夸富宴”的关系 263

第三节 卤簿在汉代的发展 265

第二十一章 卤簿的盛衰 273

第一节 西晋“中朝大驾卤簿” 273

第二节 南北朝至隋唐的卤簿变化 279

第三节 卤簿在宋代的复兴及漫漫末路 284

第二十二章 另类车——指南车与记里鼓车 291

第一节 指南车的传说 291

第二节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历史与作法 294

第三节 齿轮与指南车的首创权 299

第二十三章 花车 302

第一节 花车的具体内容 302

第二节 花车与花文化 307

第五篇 古代车文化的精神影响 313

第二十四章 车变对后车战时代精神文化的影响 313

第一节 车变对战争伦理的影响 314

第二节 秦汉贱人队伍价值观 318

第三节 从楚汉相争看贵贱正邪之气的消长 322

第四节 车战与贵族精神的消亡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325

第二十五章 车士精神 328

第一节 车士精神与骑士精神 329

第二节 诚信原则 331

第三节 法治精神 337

第四节 拒腐倡廉的自律精神 345

第五节 勇敢牺牲精神 350

第六节 谦虚退让与举贤援能精神 353

第七节 泛车士精神 356

第二十六章 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360

第一节 车文化与《诗经》 360

第二节 车文化与《楚辞》 375

第三节 车文化与离愁别恨诗的兴起 382

结束语 中国车文化的复兴之路 395

参考书目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