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文论部分 3
采舞记——忆1945年川康之行 3
舞蹈的摇篮——戴爱莲建立的育才舞蹈组(红岩村——上海) 6
建设祖国大秧歌总结 9
谈民间舞蹈的发掘和整理 12
灯舞 16
唐代的坐立部伎 19
观祭孔仪,释古乐舞 32
花鼓灯之歌 40
文成公主人藏前后——写于舞剧《文成公主》上演之前 49
汉代的角抵与舞蹈 53
走访汉画像石之乡 63
唐代舞图与戏面——读高岛千春的《舞乐图》 71
汉代女乐 74
傅毅《舞赋》的美学思想 80
唐舞图在日本 90
关于《公莫舞》 103
仿唐乐舞小议 106
开展对敦煌舞的研究 108
李朝宫廷祭、宴乐舞 112
万里学步 127
寻求“玄珠” 139
歌舞戏溯源 142
鱼族之舞——观舞蹈《鲤鱼灯》有感 145
《胡旋舞》考证 149
从史学角度谈谈舞蹈现状 154
《西凉乐》寻索 157
舞蹈断想——在南京全国舞蹈创作会议上 163
《大武》舞的时代背景和诗乐舞结构 168
为《大武》颂诗“卒章”正名 182
庖丁之“道”的启示 185
“买椟”三思 187
染丝说 189
三鉴 191
“大妙”之境 193
同读者对话 195
书法与舞蹈 196
《方舞》小考 201
《扇舞》小考 202
敦煌舞谱残卷试破(初稿) 203
鱼龙漫衍 223
甲骨寻舞(上) 226
史前舞蹈文明之我见 243
戴爱莲的舞蹈艺术道路 246
舞蹈审美漫话——“有无相生” 248
舞蹈审美漫话——“反正相从” 250
舞蹈审美漫话——“物一无文” 252
舞蹈审美漫话——“心物交融” 254
舞蹈审美漫话——“象外之象” 256
舞蹈审美漫话——“形神相依” 258
中编 专著部分 263
秦汉舞蹈史 263
第一章 概述 263
第二章 秦、汉时代的民间乐舞 265
第一节 以手、袖为容的舞蹈 265
第二节 手执武器的舞蹈 269
第三节 手执乐器的舞蹈 271
第三章 歌、舞、乐间奏的相和大曲 277
第一节 相和歌的七种曲式 278
第二节 相和歌(大曲)的演奏方式及其乐器 279
第三节 汉代的相和大曲 281
第四章 角抵百戏与舞蹈 289
第一节 角抵的起源与角抵戏 289
第二节 汉画像中的角抵百戏 295
第三节 角抵百戏对舞蹈的影响 297
第五章 中、外各族的乐舞交流 299
第一节 中原与西域的乐舞交流 299
第二节 中原与东夷地域的乐舞交流 303
第三节 中原与西南夷地域的乐舞交流 304
第六章 宫廷女乐及其表演艺术 313
第一节 秦、汉宫廷的倡优女乐 313
第二节 秦、汉时代的著名舞人 314
第三节 《盘鼓舞》舞人的表演技巧 318
第七章 宴饮生活中的舞蹈 327
第一节 宴饮中的即兴歌舞 327
第二节 宴饮中的交谊舞“以舞相属” 330
第八章 秦、汉宫廷的典礼乐舞 332
第一节 制礼作乐与雅乐舞的形成 332
第二节 秦、汉的郊祀乐舞 333
第三节 《五行舞》与五行学说 341
第四节 板楯蛮与《巴渝舞》 345
第九章 民俗祭祀舞蹈 348
第一节 逐疫仪《大傩舞》 348
第二节 求雨仪《舞雩》与《龙舞》 358
第三节 祭稷神仪《灵星舞》 362
第十章 国家的乐舞机构 366
第一节 分掌雅、俗乐舞的太乐署与乐府 366
第二节 乐府促进了秦、汉俗乐舞的兴盛 368
魏晋南北朝舞蹈史 371
第一章 概述 371
第二章 清商乐舞 373
第一节 清商乐的来源及其发展 373
第二节 曹魏三祖与清商乐 375
第三节 吴声歌曲与西曲舞歌 382
第四节 杂舞与歌舞 399
第三章 宫廷女乐 426
第一节 曹魏时代的“铜雀伎” 426
第二节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女乐 427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女乐 428
第四章 歌舞戏、百戏与俳优 433
第一节 角抵百戏与俳优 433
第二节 歌舞戏 437
第五章 中、外各族乐舞文化的交流 444
第一节 特善诸国的《龟兹乐》 444
第二节 称为“国伎”的《西凉乐》 453
第六章 石窟艺术中的舞蹈形象 463
第一节 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蹈形象 464
第二节 云冈石窟中的舞蹈形象 472
第三节 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的舞蹈形象 477
第七章 宗教活动中的乐舞 479
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活动中的乐舞 479
第二节 巫舞 483
第三节 傩仪 486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雅乐舞 491
第一节 文舞与武舞的沿用和改变 491
第二节 郊祀乐舞与郊庙乐舞 493
下编 舞谱部分 499
一、祭社舞图(商代舞谱,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社火》源流考略 499
二、禹步法(晋代舞谱,公元265至420年)流传于道教中的《禹步法》 507
三、敦煌舞谱残卷(唐代舞谱,公元618至907年)敦煌舞谱残卷破释 510
四、威加四海之舞(北宋舞谱,公元960至1127年)北宋宫廷的文舞与武舞 543
五、德寿宫舞谱(南宋舞谱,公元1127至1279年)南宋伎人的舞蹈术语谱 552
六、韶舞——九韶之舞(元代舞谱,公元1279至1368年)九韶之舞图谱 566
七、六代小舞之一——人舞(明代舞谱,公元1368至1644年)六代大舞与六代小舞的用途 576
八、灵星小舞谱(明代舞谱,公元1368至1644年)灵星小舞谱与灵星队赋 610
九、文庙舞容谱式(清代舞谱,公元1644至1911年)祭孔乐舞及其沿革 630
舞谱说明 662
附录 675
霓裳羽衣(民国17年商务版) 675
第一章 舞图 675
第二章 歌谱 692
第三章 唱法 704
第四章 舞谱 712
第五章 伴奏乐谱(附伴奏乐器说明) 733
霓裳辞&(唐)王建 763
霓裳羽衣歌&(唐)白居易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