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3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艺术辨证法·法度·通变编;徐中玉主编;陈谦豫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6124567
  • 页数:998 页
图书介绍:本丛刊广泛搜集我国古代诗、文、词、曲、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书法等理论资料(包括一般原理、创作经验、批评鉴赏等),按传统的审美原则,拟为十五个基本命题,分编出版。

艺术辩证法编 3

一 文以气为主 3

1.气而形 形而声 声成文 3

2.文之作如一人之身 而气血周行无间 8

3.一气浑成 12

4.甘瓜苦蒂 天下物无全美 16

5.总要写得十分满足 21

6.气韵为最 22

7.风力气韵 固在当人 25

8.气韵形似须俱得 26

二 物一无文 29

1.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29

2.天地之道 阴阳刚柔 34

3.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38

4.画方不能离圆 视左不能离右 40

5.参伍以变 44

6.错综其数 47

三 中和之美 57

1.过犹不及 57

2.乐极则忧 65

3.凫胫虽短 续之则忧;鹤胫虽长 断之则悲 69

四 一多 72

1.一而三 三而一 72

2.万变而一以贯之 75

3.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79

五 正反 87

1.质虽在我 成之由彼 87

2.将欲歙之 必故张之 95

六 有无 104

空诸所有 无中生有 104

七 虚实 110

1.虚实相生 无景处皆成妙境 110

2.万古不坏 其唯虚空 124

八 真伪 132

1.文之真不可使人忘事之幻 132

2.似者得其形遗其气 真者气质俱盛 140

3.妙在不即不离间 146

九 形神 154

1.笔精形似 154

2.以形写神 164

3.离形得似 172

4.取神似于离合之间 179

5.以精不以形 以神不以器 189

6.形与神熔 形神俱妙 196

7.形意两俱足 200

十 曲直(隐显) 207

1.曲尽形容 含而不露 207

2.刻意形容 殊无远韵 217

3.气骨 志力 色韵 226

十一 奇正 230

1.奇正相生 为环无端 230

2.去邪祟之奇 归平正之奇 236

3.善为文者 因事出奇 242

十二 繁简(疏密) 247

1.丰不余一言 约不失一辞 247

2.繁不如简 255

3.疏密相间 264

十三 浓淡(深浅) 266

1.淡蕴于浓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266

2.贵“浅而能深” 275

十四 巧拙 280

大巧若拙 280

十五 生熟 291

1.画到生时是熟时 291

2.工夫极处 得近天然 294

十六 雅俗 298

辨雅俗 298

十七 动静(收纵) 304

1.飞动之美 304

2.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305

十八 轻重(厚薄) 308

1.清轻配典重 308

2.惟能厚 斯能无厚 310

十九 大小(长短) 312

1.工细亦阔大 312

2.一二言未尝不足 千万言未尝有余 316

3.离合跌宕 317

法度编 323

一 论法度 323

1.天下万事皆有一定之法 学之者须循序而渐进 323

2.义——言有物 法——言有序 330

3.体制虽殊 规矩绳墨固无异也 338

4.体格不同 各有法度 342

二 学法 350

1.法在人 故必学 巧在己 故必悟 350

2.学法乎上 356

3.学法乎经 367

4.不敢背于古 而卒归于自为其言 371

三 用法 380

1.能者出入纵横 何可拘碍 380

2.纵心所欲 不逾准绳 389

3.文多拘忌 伤其真美 自然无迹 斯为雅道 400

四 诗之病 415

1.不知诗病 何由能诗 不观诗法 何由知病 415

2.诗忌语病 419

3.病俗实为大忌 421

4.好奇务新 乃诗之病 424

5.一涉议论 便是鬼道 425

五 死法活法 427

1.识活法 427

2.虽有定法 不可胶柱鼓瑟 439

3.金针不度 451

六 韵律 458

1.妙知声律 始可言文 458

2.眼主格 耳主声 466

3.音节为神气之迹 469

4.诗而不可乐 非真诗 472

5.四声论 480

6.欲作好诗 先选好韵 485

7.律令合时方帖妥 500

七 用事 513

1.用事要融化不涩 513

2.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 532

3.用人若己 538

4.用事精巧 542

5.何贵于用事 550

6.诗用俗语 俚语 方言 557

7.忌“掉书袋” 560

八 章法 564

1.谨布置 定间架 564

2.“立主脑” “总纲领” 574

3.气象连络 意脉贯通 579

4.彼此相伏 前后相因 590

5.起承转合 599

6.工于发端 608

7.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 615

九 句法 624

1.句法之学 自是一家工夫 624

2.以工为主 勿以句论 632

3.有警句 则全首俱动 637

4.句法最忌直率 640

十 字法 643

1.一字之工 643

2.句中之眼 651

3.字字当活 活则字字自响 659

4.用字之法 665

十一 相题 670

1.量体裁衣 相题之格 670

2.不粘本题 方得神情绵邈 675

十二 叙事 679

1.叙事乃铺张实事 679

2.叙事洁净 683

3.叙事“倒插之法” 685

十三 养势 688

1.为文须“有万里之势” 688

2.“开阖尽变” “寸水兴波” 690

3.层次皆成曲折 697

4.节奏顿挫 704

十四 对仗 708

1.言对为美 贵在精巧 事对所先 务在允当 708

2.不可泥于对属 717

3.论对 720

十五 衬染 725

1.烘云托月 以宾衬主 725

2.点染著色 斯为妙耳 732

十六 夸张 736

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736

十七 叠复 742

复而不厌 颐而不乱 742

十八 白描 748

十九 修改锤炼 749

1.磨淬剪截之功 749

2.炼句妙在浑然 756

3.诗改一字 界判人天 757

4.炼句炼字 不如炼意 763

5.炼字炼句 诗家小乘 766

6.诗不厌改 767

7.不可多改 769

8.“由丰入约” 留有余地 769

9.炼句下语 最是紧要 770

通变编 781

一 通其变 遂成天下之文 781

1.易穷则变 通变则久 781

2.文随世变 与时高下 783

3.当变而变 不主故常 804

4.古何必高 今何必卑 816

二 踵事增华 文体屡迁 824

1.诗文代变 文体屡迁 824

2.质文体格 各通其变 839

3.文体迁变 邪正或殊 848

4.不能执一体以定文 853

三 文贵独创 856

1.创者易工 因者难巧 856

2.与其同能 不如独胜 863

3.人各有心 文各有意 866

4.体会光景 贵乎自得 872

四 博览深研 贵在求精 882

1.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 882

2.出入古今 贯串百家 889

3.熟读深研 贵在求精 897

五 忌摹拟 戒蹈袭 903

1.毋剿说 毋雷同 903

2.摹拟愈逼 去古愈远 907

3.不事摹拟 自出面目 918

4.跳出窠臼 各自成家 931

六 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 938

1.点化前作 以铁炼金 938

2.以故为新 夺胎换骨 941

七 复古与师古 954

1.复古为本 954

2.师其意 不师其辞 961

3.师心独运 自我作古 978

八 集大成 988

1.继往开来谓集大成 988

2.杜甫为集大成者 991

3.各代有集大成者 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