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专题导读 1
专题一 教育的内涵 1
专题二 教育的属性 3
专题三 教育的起源 5
专题四 教育的构成要素 7
专题五 古代社会的教育 9
专题六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4
专题七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7
专题八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9
专题九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22
专题十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24
专题十一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29
专题十二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30
拓展演练 32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39
专题导读 39
专题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39
专题二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41
专题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 43
专题四 教育与文化 44
专题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7
专题六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48
专题七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50
专题八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54
拓展演练 58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64
专题导读 64
专题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 64
专题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66
专题三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68
专题四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69
专题五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71
专题六 素质教育 73
专题七 教育制度的概念 78
专题八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80
专题九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84
专题十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86
拓展演练 89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97
专题导读 97
专题一 教师职业概述 97
专题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 101
专题三 教师劳动的价值和教师威信 104
专题四 教师的职业素养 105
专题五 教师专业发展 109
专题六 学生的特点 110
专题七 现代学生观 112
专题八 师生关系概述 114
专题九 师生关系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115
专题十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17
专题十一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18
拓展演练 120
第五章 课程 128
专题导读 128
专题一 课程的内涵 128
专题二 课程类型 130
专题三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和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135
专题四 课程目标概述 137
专题五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和三维课程目标 138
专题六 课程内容 140
专题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44
专题八 课程管理 145
专题九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 148
专题十 课程评价 150
专题十一 课程资源 152
拓展演练 155
第六章 教学 163
专题导读 163
专题一 教学的概念 163
专题二 教学的本质和作用 165
专题三 教学的一般任务 167
专题四 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 168
专题五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71
专题六 教学过程的结构 176
专题七 教学原则 177
专题八 教学方法 184
专题九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国内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190
专题十 班级授课制 193
专题十一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和特殊组织形式 196
专题十二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197
专题十三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99
专题十四 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功能 204
专题十五 现代教育评价 208
专题十六 教学模式 209
拓展演练 211
第七章 德育 220
专题导读 220
专题一 德育的概念 220
专题二 德育内容 223
专题三 德育过程 224
专题四 德育原则 228
专题五 德育模式 233
专题六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34
专题七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238
拓展演练 239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246
专题导读 246
专题一 班级与班级管理 246
专题二 班集体 249
专题三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251
专题四 班主任 253
专题五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255
拓展演练 258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264
专题导读 264
专题一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264
专题二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 267
拓展演练 269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272
专题导读 272
专题一 教育研究概述 272
专题二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常用的方法 273
拓展演练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