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植物的多样性 1
二、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位置 1
三、植物的重要性 2
四、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 3
五、植物科学的分科 4
六、学习和研究植物学的方法 4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6
第一节 植物细胞 7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7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8
三、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3
四、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26
第二节 植物组织 32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32
二、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50
第二章 根系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56
第一节 根的生理功能和基本形态 56
一、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价值 56
二、根和根系的基本类型 57
第二节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59
一、根尖的结构及其生长发育 60
二、根的初生结构 63
第三节 侧根的发生 68
一、侧根原基的发生 68
二、侧根的形成及其在母根上的分布 69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和次生结构 71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71
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发生 72
三、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73
第五节 根瘤与菌根 74
一、根瘤 74
二、菌根 75
第三章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81
第一节 茎的生理功能与基本形态 81
一、茎的生理功能 81
二、茎的基本形态 81
第二节 茎尖(叶芽)的结构 84
一、茎尖生长锥的分化 84
二、茎尖的分区 88
第三节 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 88
一、顶端生长 88
二、居间生长 88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89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91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 94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95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96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97
第四章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04
第一节 叶的生理功能与外部形态 104
一、叶的生理功能 104
二、叶的外部形态 104
第二节 叶的内部结构 107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107
二、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08
第三节 叶的衰老、脱落和死亡 118
第五章 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21
第一节 裸子植物根的结构 121
一、裸子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21
二、裸子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122
第二节 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24
一、初生结构 124
二、次生结构 124
第三节 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126
第六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 129
第一节 根的变态 129
一、地下根 129
二、气生根(地上根) 131
三、寄生根 132
第二节 茎的变态 133
一、地上茎的变态 133
二、地下茎的变态 134
第三节 叶的变态 137
一、鳞叶 137
二、叶卷须 137
三、叶刺 138
四、捕虫叶 138
五、总苞和苞片 139
六、叶状柄 140
七、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140
第七章 花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143
第一节 花 143
一、花的概念 143
二、花的形态结构 144
三、禾本科植物的花 146
四、花芽分化及其调控 147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150
一、花丝的结构 150
二、花药的结构 150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 157
一、柱头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157
二、花柱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157
三、子房的形态结构 158
第四节 开花与传粉 163
一、开花 163
二、传粉 163
第五节 被子植物双受精 165
一、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 165
二、花粉管的发育与生长 166
三、双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167
第八章 种子与果实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172
第一节 种子的形成及基本类型 172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172
二、种子的形成 175
第二节 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 182
一、无融合生殖 182
二、多胚现象 183
第三节 果实的形成和基本类型 183
一、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183
二、果实的基本类型 185
第四节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87
一、借风力传播 187
二、借水力传播 187
三、借人类和动物传播 188
四、借果实的自身弹力传播 188
第五节 种子的寿命、休眠 189
一、种子的寿命 189
二、种子的休眠 189
第六节 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形成(幼苗的类型) 190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90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92
三、幼苗的类型 193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94
一、被子植物生活史的概念 194
二、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95
三、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特征 196
第九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200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200
一、人为分类法与人为分类系统 200
二、自然分类法与自然分类系统 201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202
一、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202
二、种的概念 202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规 203
一、植物双名命名法 203
二、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规概要 204
第四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205
一、定距式检索表 206
二、平行式检索表 206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进化 209
第一节 藻类植物 210
一、蓝藻门 210
二、裸藻门 212
三、绿藻门 212
四、金藻门 215
五、红藻门 216
六、褐藻门 217
七、藻类各门间的亲缘关系 219
第二节 菌类植物 220
一、细菌门 220
二、黏菌门 223
三、真菌门 224
第三节 地衣植物门 232
一、地衣的一般特征 232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232
三、地衣的繁殖 234
四、地衣的分类 234
五、地衣的作用 235
第四节 苔藓植物门 235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35
二、苔藓植物的分类 237
三、苔藓植物的作用 241
四、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41
第五节 蕨类植物门 242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242
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243
三、蕨类植物分类 243
四、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49
五、蕨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49
第六节 裸子植物门 249
一、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49
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249
三、裸子植物的分类 250
四、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56
五、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256
第七节 被子植物门 257
一、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57
二、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257
第八节 植物界进化的一般规律 258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263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术语 263
一、根 263
二、茎 264
三、叶 269
四、花及花序 280
五、果实 291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 294
一、木兰科 295
二、毛茛科 296
三、石竹科 298
四、蓼科 299
五、锦葵科 300
六、葫芦科 302
七、杨柳科 304
八、十字花科 306
九、蔷薇科 308
十、豆科 313
十一、大戟科 317
十二、伞形科 318
十三、茄科 320
十四、旋花科 321
十五、唇形科 323
十六、木犀科 324
十七、玄参科 326
十八、菊科 327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 330
一、泽泻科 330
二、天南星科 331
三、莎草科 332
四、禾本科 334
五、百合科 336
六、鸢尾科 338
七、兰科 339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及分类系统简介 341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341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343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344
彩图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