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
导言般若经与般若学溯源 1
第一节 般若类经的产生与流传 1
第二节 般若类经的内容与思想 6
第一章 初传与生长 20
第一节 般若学流行前后的多重背景 20
第二节 般若类经的早期译传和特点 39
第三节 般若学的早期形态与历史呈现 48
第二章 弘传与勃兴 69
第一节 鸠摩罗什入华的情况与意义 69
第二节 鸠摩罗什所译般若经论的特色 80
第三节 中观诸论的思想与旨趣 88
第四节 义学殊胜与理论困境 105
第三章 正传与融会 110
第一节 学风激荡与思想碰撞 110
第二节 僧叡与中观学的正传 122
第三节 僧肇与中观学的融会 131
第四节 正传与融会中的矛盾及演进 146
第四章 竞起与异说 161
第一节 毗昙学与禅学的竞起 161
第二节 慧远与鸠摩罗什的交涉 170
第三节 形神之辩的介入 192
第五章 回归与转向 211
第一节 “经义”的回归 212
第二节 从“实相”到“法身” 229
第三节 从“法身”到“佛性” 241
第四节 道生的转向与般若学的终结 255
结语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