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与特征 1
1.1.1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1
1.1.2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3
1.2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1.3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 4
1.3.2 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方法 5
1.3.3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方法 5
1.3.4 案例研究方法 6
1.3.5 比较研究方法 6
1.4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7
1.4.1 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 7
1.4.2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9
1.5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10
1.5.1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 10
1.5.2 公共经济学与政府经济学 11
1.5.3 公共经济学与当代西方经济学 11
1.5.4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12
1.5.5 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 12
【关键概念】 13
【复习思考题】 13
第2章 市场、政府与公共经济 14
2.1 市场经济 14
2.1.1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15
2.1.2 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 15
2.2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18
2.2.1 资源配置 18
2.2.2 有效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条件 20
2.3 市场失灵假定及其表现 22
2.3.1 市场失灵假定 22
2.3.2 市场失灵的表现 23
2.4 公共部门与经济活动 26
2.4.1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27
2.4.2 作为公共部门代表的政府 30
2.4.3 政府失灵 31
2.5 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研究 33
2.5.1 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角色 33
2.5.2 政府经济活动的相关研究 34
【关键概念】 37
【复习思考题】 37
【推荐阅读】 37
第3章 外部效应 38
3.1 外部效应概述 38
3.1.1 外部效应 38
3.1.2 外部效应的基本特征 39
3.1.3 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 40
3.2 外部效应的类型 42
3.2.1 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42
3.2.2 生产、消费外部效应 43
3.2.3 公共外部效应与私人外部效应 44
3.2.4 单向外部效应与双向外部效应 44
3.2.5 空间外部效应与时间外部效应 45
3.2.6 技术性外部效应、货币性外部效应和政治生外部效应 45
3.3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46
3.3.1 资源配置效率 46
3.3.2 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产量过剩 48
3.3.3 正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产量不足 51
3.4 外部效应的治理 53
3.4.1 外部效应公共矫正措施 53
3.4.2 外部效应私人矫正措施 57
3.4.3 外部效应社会制裁措施 60
【关键概念】 61
【复习思考题】 61
【推荐阅读】 61
第4章 公共物品 62
4.1 公共物品概述 62
4.1.1 私人物品 62
4.1.2 公共物品 63
4.1.3 混合物品 65
4.2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66
4.2.1 私人物品的供求关系 66
4.2.2 公共物品的供求关系 67
4.2.3 混合物品的供求关系 68
4.3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70
4.3.1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71
4.3.2 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物品 79
4.3.3 社区提供公共物品 82
4.3.4 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 83
【关键概念】 83
【复习思考题】 83
【推荐阅读】 83
第5章 公共选择 84
5.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84
5.1.1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84
5.1.2 公共选择理论 85
5.2 公共选择的规则 87
5.2.1 投票规则 87
5.2.2 投票悖论求解 92
5.3 公共选择的政治行为分析 97
5.3.1 选民的行为 98
5.3.2 政党行为 99
5.3.3 官僚的行为 102
5.3.4 利益集团的行为 104
【关键概念】 106
【复习思考题】 106
【推荐阅读】 106
第6章 公共支出 107
6.1 公共支出的含义与原则 107
6.1.1 公共支出的含义及特性 107
6.1.2 公共支出的原则 108
6.2 公共支出的范围与分类 111
6.2.1 公共支出范围界定的原则 111
6.2.2 公共支出的范围 111
6.2.3 公共支出的分类 112
6.3 公共支出增长 114
6.3.1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114
6.3.2 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 118
6.3.3 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 118
6.4 公共支出结构 119
6.4.1 公共支出结构的内涵 119
6.4.2 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 120
6.4.3 中国的公共支出结构调整 121
6.5 公共支出效益 122
6.5.1 公共支出的经济效益 122
6.5.2 公共支出的社会效益 123
6.5.3 公共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124
【关键概念】 126
【复习思考题】 126
【推荐阅读】 126
第7章 购买性支出 127
7.1 行政管理支出 127
7.1.1 行政管理支出的含义和内容 127
7.1.2 行政管理支出的经济分析 128
7.1.3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130
7.2 国防支出 131
7.2.1 国防支出的含义和内容 131
7.2.2 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132
7.2.3 当前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国防支出 133
7.3 科教文卫支出 136
7.3.1 科教文卫支出的含义及内容 136
7.3.2 科教文卫支出的经济分析 137
7.3.3 教育支出 138
7.3.4 科学技术支出 144
7.4 公共投资性支出 148
7.4.1 公共投资性支出概述 148
7.4.2 基础产业投资 150
7.4.3 农业投资支出 152
【关键概念】 155
【复习思考题】 155
【推荐阅读】 155
第8章 转移性支出 156
8.1 转移性支出概述 156
8.1.1 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和作用 156
8.1.2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157
8.1.3 转移性支出的发展趋势 158
8.2 社会保障支出 158
8.2.1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158
8.2.2 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 160
8.2.3 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与改革思路 162
8.3 财政补贴 167
8.3.1 财政补贴概述 167
8.3.2 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 168
8.3.3 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及其改革 170
8.4 税式支出 172
8.4.1 税式支出概述 172
8.4.2 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 173
8.4.3 我国税式支出制度的改革思路 174
【关键概念】 175
【复习思考题】 175
【推荐阅读】 175
第9章 公共收入 176
9.1 公共收入形式与原则 176
9.1.1 公共收入形式 176
9.1.2 公共收入的原则 177
9.2 税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178
9.2.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178
9.2.2 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180
9.3 公债:有偿性的公共收入形式 181
9.3.1 公债的含义 181
9.3.2 公债的功能 182
9.3.3 公债的规模与限度 182
9.4 公共收入的规模分析 183
9.4.1 公共收入规模的含义与衡量指标 183
9.4.2 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 184
9.4.3 中国政府的公共收入规模 187
【关键概念】 187
【复习思考题】 188
【推荐阅读】 188
第10章 税收原理 189
10.1 税收的分类 189
10.1.1 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189
10.1.2 根据税负能否发生转嫁进行分类 190
10.1.3 根据税收计税依据的不同进行分类 190
10.1.4 根据税收管辖和支配权的不同进行分类 191
10.1.5 根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进行分类 191
10.1.6 根据税收的形态进行分类 191
10.2 税制要素 191
10.2.1 税制的基本要素 191
10.2.2 税制的其他要素 194
10.3 税收原则 196
10.3.1 税收原则的演变 196
10.3.2 税收公平原则 198
10.3.3 税收效率原则 200
10.3.4 最优课税理论 204
10.4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206
10.4.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206
10.4.2 税收转嫁的形式 207
10.4.3 影响税收转嫁的主要因素 208
【关键概念】 209
【复习思考题】 209
【推荐阅读】 209
第11章 税收制度 210
11.1 税收制度概述 210
11.1.1 税收制度的内涵及构成 210
11.1.2 税收制度的发展 211
11.1.3 税制结构模式 212
11.1.4 税制结构设计 213
11.2 流转税 215
11.2.1 流转税的特点 216
11.2.2 流转税的类型 217
11.2.3 增值税 217
11.2.4 消费税 221
11.2.5 营业税 224
11.2.6 关税 226
11.3 所得税 228
11.3.1 所得税的特点 228
11.3.2 所得税的类型 229
11.3.3 个人所得税 230
11.3.4 企业所得税 233
11.3.5 社会保险税 235
11.4 财产税 237
11.4.1 财产税的特点 237
11.4.2 财产税的类型 238
11.4.3 一般财产税 238
11.4.4 特别财产税 239
11.4.5 财产转移税 239
11.4.6 我国的财产税 239
11.5 其他课税 240
11.5.1 资源税 240
11.5.2 行为税 241
【关键概念】 242
【复习思考题】 242
【推荐阅读】 242
第12章 公债理论 243
12.1 公债概述 243
12.1.1 公债概念 243
12.1.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244
12.1.3 公债的特征 246
12.1.4 公债的种类 247
12.2 公债管理概述 249
12.2.1 公债管理的含义 249
12.2.2 公债管理的目标 250
12.2.3 公债管理的原则 250
12.2.4 公债管理的环节 251
12.2.5 公债管理手段 252
12.3 公债发行的管理 253
12.3.1 公债的发行原则 253
12.3.2 公债的发行条件 253
12.3.3 公债发行方式的选择 256
12.4 公债流通市场 258
12.4.1 流通市场和发行市场的概念 258
12.4.2 流通市场和发行市场的关系 258
12.4.3 公债流通市场的功能 259
12.4.4 公债的交易组织形式 261
12.5 公债偿还的管理 262
12.5.1 公债资金偿还的形式 262
12.5.2 公债偿债资金来源 263
12.5.3 公债的付息方式 265
12.5.4 公债的偿付制度 265
12.6 公债的影响与负担 266
12.6.1 公债对经济的影响 266
12.6.2 公债负担 268
【关键概念】 269
【复习思考题】 269
【推荐阅读】 270
第13章 公共预算 271
13.1 公共预算概述 271
13.1.1 公共预算的概念和特点 271
13.1.2 公共预算的分类 273
13.1.3 公共预算的原则 274
13.1.4 公共预算的模式 275
13.2 公共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277
13.2.1 公共预算的编制 277
13.2.2 公共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278
13.2.3 公共决算 283
13.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283
13.3.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 283
13.3.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284
13.3.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285
13.3.4 国库集中支付划分支出类型,设定相应支付程序 287
13.3.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 288
13.4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体制 290
13.4.1 政府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 290
13.4.2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291
13.4.3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 292
13.4.4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295
【关键概念】 296
【复习思考题】 296
【推荐阅读】 296
第14章 公共经济政策 297
14.1 财政政策 297
14.1.1 财政政策目标 297
14.1.2 财政政策工具 299
14.1.3 财政政策类型 301
14.1.4 财政政策功能 303
14.1.5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时滞 303
14.1.6 从预算平衡论到功能财政论 305
14.1.7 财政乘数 307
14.2 货币政策 310
14.2.1 货币政策目标 310
14.2.2 货币政策工具 311
14.2.3 货币政策类型 314
14.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314
14.2.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315
14.2.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 317
14.3 收入分配政策 318
14.3.1 收入分配概念与原则 318
14.3.2 收入分配政策目标 319
14.3.3 收入分配政策工具 320
14.3.4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322
【关键概念】 324
【复习思考题】 325
【推荐阅读】 325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