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价值追求 1
一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意涵 1
(一)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一项重大决策 1
(二)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科学内涵 3
二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必要性 9
(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表明,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必要性 9
(二)国民教育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紧迫性 11
(三)国民教育的地位与使命表明,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价值追求 14
(一)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从而奠定人生幸福的基础 15
(二)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7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功能 23
一 方法途径及其价值 23
(一)方法途径释义 24
(二)方法途径的价值 26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 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要素系统 3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总体架构 33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主要功能 37
(一)作用中介功能 37
(二)服务目的功能 38
(三)要素融合功能 39
(四)行动指引功能 40
(五)效果生成功能 42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现状透视 47
一 调查情况与调查的主要结果 48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 48
(二)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 49
(三)学校融入方法途径选择和创新的现状 49
(四)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现状 53
(五)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现状 54
(六)对党和政府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责任担当情况的看法 55
(七)家庭、学校、社会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的关系及其现状 56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调查结果分析 56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与受教育年限成正比,但总体不高、城乡差别明显 57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不够理想 57
(三)方法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58
(四)对不同融入主体履职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状况趋于积极评价,但仍有不少遗憾、颇有期待 59
(五)学校教育是主导性的融入途径,但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 62
(六)德育课程是学校融入的主渠道,其他课程地位有待提高,社会实践等融入途径影响力增强 63
(七)学生普遍喜爱生动形象的融入方法,对理论讲授、知识传授普遍缺乏兴趣 65
(八)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备受喜爱、备受期待的融入方法途径 66
(九)对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现状在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负面评价值得关注 66
三 融入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的主要进展和局限 67
(一)融入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取得的主要进展 67
(二)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存在的主要局限 71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选择的方法论原则 77
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78
二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80
三 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82
四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85
五 柔性引导与刚性范导相结合 89
六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9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党和政府的选择 97
一 党和政府的决策推动 97
(一)整体部署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98
(二)顶层设计与鼓励自主探索相结合 99
(三)刚性要求与柔性要求相结合 99
(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100
二 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112
(一)调控主体 112
(二)调控对象 113
(三)调控方法 116
三 党和政府的直接参与 118
(一)决定国民教育相关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审定相关教材 118
(二)组织国家考试,把握考试命题的价值导向 119
(三)以具体、真切的人文关怀感染青少年学生 119
(四)以特定方式引导、约束教师和学校 120
(五)以践行和执政、施政业绩影响青少年学生 12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学校选择 123
一 学校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123
(一)学校具有系统化培养塑造人的功能 124
(二)学校具有系统传承文化的功能 126
(三)学校具有以培养塑造人为基础塑造民族国家未来的功能 127
(四)学校具有文化辐射与引领功能 128
二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途径选择 129
(一)融入学校决策 130
(二)融入队伍建设 131
(三)融入课程教学 133
(四)融入活动过程 136
(五)融入社会实践 140
(六)融入学校环境 142
(七)融入学生管理 147
(八)融入服务过程 148
(九)融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48
(十)融入礼仪 150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方法的选择 152
(一)思想引导法 153
(二)榜样引导法 156
(三)环境熏陶法 157
(四)实践感悟法 158
(五)创建引导法 159
(六)文化艺术熏陶法 159
(七)心理咨询法 160
(八)启发自我教育法 161
(九)制度规范法 161
(十)奖惩教育法 16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 165
一 家庭参与、支持的独特优势 165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166
(二)家庭教育更易于得到孩子的认同 167
(三)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 168
(四)家庭教育是持续性最强的教育 169
二 家庭参与、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
(一)家庭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170
(二)参与、支持学校育人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75
三 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 178
(一)在继承与创新中优化家庭教育方法途径 178
(二)家庭参与、支持学校立德树人实践方法途经的选择 184
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 189
一 社会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影响 189
(一)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比以往更加突出 190
(二)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双重性 192
二 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的现状 195
(一)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取得的进展 195
(二)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 205
三、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完善 211
(一)切实增强改善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的责任自觉 211
(二)切实拓展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12
(三)切实加大参与、支持学校、家庭育人实践的力度 216
第九章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构建 223
一 聚焦“5+2=0”判断的多维思考 223
(一)“5+2=0”以夸张的方式揭示了一定的事实 224
(二)“5+2=0”公式存在着明显的误读与局限 225
二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基本内涵 227
(一)自觉担当,共同参与 228
(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29
(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29
(四)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230
三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构建 231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至关重要 231
(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 233
第十章 使命、责任与担当 235
一 使命和责任的召唤 236
二 担当:面对使命、责任召唤的选择 238
附录1: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方法途径透视——聚焦大学生视角的理性思考 242
附录2: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教育方法途径透视——聚焦中学生视角的多维思考 255
附录3: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方法途径现状扫描与透视——基于小学生视角的几点思考 268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