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3
第一章 三棱针概述 3
第二章 三棱针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5
第三章 三棱针的展望 13
第四章 三棱针的治病机制 16
一、中医学机制 16
二、西医学机制 17
第五章 三棱针的操作方法 22
一、针具 22
(一)三棱针 22
(二)注射针头 23
(三)安全锁卡式采血针 23
二、应用方法 23
(一)关于三棱针的古代应用 23
(二)关于三棱针的现代应用 24
三、操作步骤 25
(一)术前准备 26
(二)操作方法 27
(三)出血量 27
(四)治疗时间 28
(五)出针 28
四、不良反应的处理 29
五、适应证 30
六、慎用证及禁忌证 31
七、注意事项 31
第六章 三棱针的治疗作用 33
一、三棱针的特点 33
二、三棱针的治疗作用 34
第七章 三棱针的治疗原则 37
一、辨证论治 37
(一)辨病因 37
(二)辨病机 39
(三)辨络脉 39
(四)辨皮部阴阳 41
(五)辨体质 44
(六)辨血色 46
(七)辨血质 46
(八)辨缓急 47
(九)辨病程 47
二、治疗取穴与配穴 47
(一)循经选穴 47
(二)局部选穴 48
(三)对症选穴 49
(四)特定穴 49
(五)耳穴 49
(六)董氏奇穴 50
各论 53
第八章 常见疾病的治疗 53
一、内科疾病 53
高血压性眩晕 53
冠心病 54
上呼吸道感染 56
哮喘 57
头痛 58
胃痛 59
呃逆 60
腹痛 62
三叉神经痛 63
面瘫 64
失眠 66
心境障碍 67
肥胖症 68
糖尿病 69
肝炎 70
急性脑梗死 71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73
中暑 74
痛风 75
高脂血症 77
眩晕 78
克山病 79
毒虫叮咬 80
休克 81
二、外科、骨科疾病 82
阑尾炎 82
胆囊炎、胆石症 83
尿石症 85
痔疮 86
腱鞘囊肿 87
静脉曲张 89
急性乳腺炎 90
乳腺增生 91
膝关节炎 93
急性腰扭伤 94
颈椎病 96
落枕 98
网球肘 99
扳机指 100
甲沟炎 101
肩凝症 102
坐骨神经痛 104
踝部软组织扭伤 105
肋间神经痛 107
强直性脊柱炎 108
三、神经、精神类疾病 110
神经官能症 110
面肌痉挛 112
梅尼埃综合征 113
帕金森病 115
癫痫 116
癔症 118
四、妇科疾病 119
月经不调 119
痛经 120
闭经 122
盆腔炎 124
卵巢囊肿 126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27
围绝经期综合征 129
缺乳 131
五、儿科疾病 132
疳积 132
百日咳 133
小儿腹泻 135
小儿急惊风 136
小儿高热 137
小儿哮喘 139
小儿遗尿 140
六、男科疾病 142
遗精 142
早泄 143
前列腺炎 144
睾丸炎、附睾炎 146
七、五官科疾病 147
牙痛 147
咽喉肿痛 148
复发性口炎 149
扁桃体炎 150
流行性腮腺炎 151
耳鸣 15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54
鼻衄 155
鼻炎 156
电光性眼炎 157
近视眼 158
青光眼 159
结膜炎 160
泪囊炎 161
睑腺炎 162
八、皮肤科疾病 163
痤疮 163
黄褐斑 165
疣 166
冻疮 167
疔疮肿毒 16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168
神经性皮炎 169
急性淋巴管炎 170
湿疹 171
银屑病 172
白癜风 174
丹毒 174
带状疱疹 175
斑秃 176
发际疮 177
脂溢性脱发 178
淤积性皮炎 179
特应性皮炎 180
过敏性紫癜 181
系统性红斑狼疮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