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奋斗历程 1
一路征尘,为弘扬中医国粹而奋斗不息 3
第二部分 学术贡献 27
一、王永炎院士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 29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化痰通腑的临床研究 29
病络学说与毒损脑络的探讨 38
意象思维与形神共俱的思辨 52
证候规范化研究 71
病证诊断标准与共识疗效的认识 100
中医名词术语诠释 126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167
二、王永炎院士的主要学术论文 185
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 185
中医急诊医学进展及前景展望 188
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193
开拓创新,在21世纪攀登中医药科技高峰 196
对新世纪中医药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200
中医药学术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契机 205
关于非典型肺炎的防治 207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思考 208
络脉、络病与病络 2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证治浅析 214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217
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 226
正确认识中医解剖知识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29
创新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
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 235
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39
中医研究的三个重要趋势 24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 245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 251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253
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理解与解释 257
“明医”的启示 261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科技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368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263
中医药学学科方向的变革与创新 269
浅谈诠释学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78
从逻辑的观点看——“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 284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风证候进行研究的思路探讨 287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290
三、王永炎院士的主要学术著作 296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296
中医病案规范书写手册(第二版) 298
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 300
中医脑病学 302
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305
中风病防治要览 307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 309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与实践——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311
四、王永炎院士的学术报告、重要讲话 314
中风病痴呆的中医康复 314
有关中药材GAP中种质资源的若干问题剖析 321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ystem for Clinical Studies in TCM with Methodolog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324
SARS防治工作情况与科研思考 325
My Viewpoints about Objectives of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TCM 329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331
五、王永炎院士学术年表 335
王永炎院士论文目录 335
王永炎院士著作目录 376
王永炎院士主要奖项 379
第三部分 治学之道 381
王永炎治学思想研究 383
王永炎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进行新医药学科群项目建设 406
第四部分 社会影响 417
王永炎院士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4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祝贺王永炎院士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420
马凯看望王永炎 421
王永炎谈中医教育:“以文化人”铺就“明医”之路 422
王永炎主持国子监国学大讲堂中医药文化论坛 424
中国中医研究院开展向王永炎同志学习活动 425
中西结合防治传染病军民合作启动 426
王永炎获中国标准化终身成就奖 428
书写自主创新华章——“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巡礼(三) 429
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领路人——王永炎院士 431
第五部分 人生风采 435
临床教学 437
学术活动 438
心系基层 441
珍贵留影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