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变法运动 1
(一)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 2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1
(三)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4
(四)强学会的成立 22
(五)维新变法的活动家与思想家 27
(六)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 33
(七)维新与守旧之争 37
(八)百日维新 44
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64
(一)鸦片战争后反教会侵略的斗争 65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 72
(三)义和团在直隶、京津地区的发展 82
(四)清政府剿抚不定的政策 89
(五)八国联军入侵和慈禧太后宣战 97
(六)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07
(七)东南互保 120
(八)沙俄侵占东北的暴行 124
(九)清政府乞和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30
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酝酿与准备 140
(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和深重的民族灾难 141
(二)日俄战争和英国侵略西藏 145
(三)清政府的“新政” 151
(四)自立军起义 156
(五)资产阶级爱国运动的兴起 159
(六)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66
(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83
(八)革命小团体的出现及其活动 189
四、 同盟会的成立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194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195
(二)同盟会领导的论战和武装起义 203
(三)清政府的立宪骗局 228
(四)资产阶级立宪派掀起的立宪运动 235
(五)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 239
(六)保路运动 246
五、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256
(一)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257
(二)袁世凯东山再起与南北议和 277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革命措施 282
(四)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革命 294
(五)清帝退位 299
(六)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06
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314
(一)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315
(二)“宋案”与二次革命 326
(三)洪宪帝制丑剧 337
(四)白朗起义、中华革命党和护国战争 351
(五)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张勋复辟 362
(六)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376
(七)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中国北部与新疆的斗争 386
(八)中国人民反抗英俄侵略中国西藏的斗争 390
(九)中国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发展 394
(十)新文化运动 397
附录 407
近代中国文化、科技、教育图录 408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