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国家之概念 1
第一节 国家之本质 2
(一)人民 3
(二)土地 4
(三)权力者 5
(四)权力 6
(五)宪法 10
第二节 国家之目的 10
第三节 国家之起源 13
第四节 国家之政治形态 22
(一)君主国 23
(二)共和国 28
第五节 国家之结合 33
(一)基于权力服从关系之国家结合 34
(二)基于对等关系之国家结合 35
(三)基于权力关系并对等关系之国家结合 45
第二章 宪法之概念 49
第一节 法律之概念 50
(一)法律之本质 50
(二)法律之类别 52
第二节 宪法之意义 54
(一)实质的意义之宪法 54
(二)形式的意义之宪法 55
第三节 宪法之类别 57
(一)君主国宪法 58
(二)共和国宪法 59
第四节 宪法之修正 60
(一)宪法修正之限制 61
(二)宪法修正之程序 64
第五节 宪法之解释 70
第六节 宪法之内容 72
第三章 大战后世界宪法之新趋势 74
第一节 总说 74
第二节 社会改良主义之宪法 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之宪法 91
第四章 各国宪法之沿革 99
第一节 英国宪法之沿革 99
第二节 美国宪法之沿革 103
第三节 法国宪法之沿革 111
(一)人权宣言及第一次宪法 112
(二)一七九三年之宪法 114
(三)共和三年之宪法 115
(四)共和八年之宪法 116
(五)第一帝政宪法 119
(六)路易十八之钦定宪法 120
(七)一八三○年之宪法 121
(八)一八四八年之宪法 123
(九)一八五二年之宪法 124
(十)第二帝政宪法 125
(十一)一八七五年之宪法 126
第四节 德国宪法之沿革 128
第五节 俄国宪法之沿革 133
第六节 日本宪法之沿革 138
第五章 吾国制宪问题之经过 140
第一节 清季之预备立宪 141
第二节 民国建立时之临时宪法 153
(一)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53
(二)临时约法 155
第三节 天坛宪法草案 158
第四节 袁世凯之新约法 162
第五节 安福国会之制宪 168
第六节 省宪运动 171
第七节 民国十二年之北京宪法 173
第八节 民国十四年之宪法草案 176
第九节 民国十九年北平扩大会议约法草案 178
第十节 民国二十年之南京约法 181
第二编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 183
第一章 总说 183
第二章 平等权 188
第一节 平等说之由来 188
第二节 平等之意义 194
第三节 现代宪法中之平等权 197
第三章 自由权 201
第一节 总说 201
第二节 身体自由 205
第三节 居住及移转自由 209
第四节 工作自由 214
第五节 财产自由 217
第六节 契约自由 224
第七节 信教自由 226
第八节 书信秘密自由 229
第九节 言论著作及刊行自由 231
第十节 集会结社自由 236
第四章 受益权 244
第一节 受益权之概念 244
第二节 司法上之受益权 247
第三节 行政上之受益权 250
第四节 教育上之受益权 256
第五节 经济上之受益权 259
第五章 参政权 262
第一节 总说 262
第二节 选举权 264
(一)选举权制度 265
(二)被选举资格 271
(三)选举区 274
(四)选举方法 279
第三节 罢免权 301
第四节 创制权 306
第五节 复决权 310
第六节 官吏权 315
第六章 人民之义务 318
第三编 国家机关之组织及其职权 325
第一章 总说 325
第二章 行政机关 327
第一节 行政机关之组织 327
(一)行政委员会 328
(二)行政元首 335
(三)国务员 342
第二节 行政机关之职权 353
(一)关于行政上之职权 354
(二)关于立法上之职权 362
(三)关于司法上之职权 371
第三章 立法机关 373
第一节 议会之起源 373
第二节 议会之组织 375
第三节 议会之职权 381
(一)概说 382
(二)议会之立法权 383
(三)议会之财政权 386
(四)议会之监督政府权 391
(五)议会之受理请愿权 397
(六)议会监督政府之特设机关 397
(七)议员之特权 400
第四章 司法机关 400
第一节 司法机关管辖之范围 400
第二节 司法法院之组织 407
第三节 司法法院之职权 410
第五章 考试机关 413
第一节 考试制度之沿革 413
第二节 考试院之组织 416
第三节 考试院之职权 418
第六章 监察机关 423
第一节 监察制度之沿革 423
第二节 监察院之组织 424
第三节 监察院之职权 427
第七章 地方制度 431
第一节 总说 431
第二节 地方之组织 434
第三节 地方之职权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