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1987-2014》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编;刘荣弟主编;马波,景月亲,单亚莉,朱秋贤副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9651378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基于“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整理加工而成的实用性纸质文本,共收录音乐美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键盘、管弦乐、中国乐器演奏、音乐教育等专业论文累计743篇。由于篇幅的限制,只对收集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进行编辑整理出版。此《汇编》可以使不同音乐专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导师与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获取大量文献信息。

音乐学(0001—0146) 1

2014届(0001—0018) 1

0001《“死亡”主题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以三部作品为例》&李静思 1

0002《西方音乐何以能“世界化”初探》&王莹莹 2

0003《邓斯泰布尔的新音乐——审思西方音乐史中的“英国音乐现象”》&王斌 2

0004《〈沈约集校笺〉音乐美学探微》&王陟 3

0005《朱谦之音乐美学思想初探》&贾鹏腾 4

0006《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特点与美学意蕴》&刘佳 4

0007《明末清初文人俗乐审美思想考察——以冯梦龙、吴梅村、李渔为例》&王小景 5

0008《晚明主情思潮的嬗变》&孙健 5

0009《从“迦陵频伽”图像的象征意义看唐代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胡曼 6

0010《一曲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表演美学研究》&时江月 7

0011《河洛大鼓及其传承艺人的考察研究》&尚婷婷 7

0012《三回九转曲,打牌儿出野村——宋元说唱“货郎儿”艺术形态研究》&李黎 8

0013《所见中文文本敦煌乐舞艺术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分析》&朱若昀 9

0014《任光研究——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任静 10

0015《施聂姐中国音乐研究之路》&张芯瑜 10

0016《“葭怀秋水依唐声”——赵季平唐诗歌曲八首研究》&曹仕艺 11

0017《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音乐课程民族化开发中的实践研究——以汉中地区两所小学音乐实验课为例》&潘媛琦 12

0018《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宜君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铜川市宜君县十所小学为例》&郭巍 12

2013届(0019—0030) 13

0019《〈为什么古典音乐仍然重要〉译介与研究》&陈光 13

0020《探寻在基督教精神影响下西方音乐中的人性关怀》&周婷 14

0021《〈电影音乐,一段历史〉——译介及其音乐美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孙煜 15

0022《关于〈乐记〉注疏思想流变之考察》&王誉轩 15

0023《蔡仲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张向东 16

0024《山东柳子戏的考察研究——兼山东省柳子剧团对柳子戏传承与保护》&张立新 17

0025《宁夏灵武市口弦音乐文化研究——以郝家桥镇崔渠口村“马氏口弦”为例》&毛芳芳 17

0026《陕南旬阳地区孝歌的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以旬阳县甘溪镇刘家院村孝歌为例》&华夏 18

0027《胶东大鼓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以烟台地区胶东大鼓为例》&刘洋 19

0028《大型声乐交响曲〈绿色的呼唤〉音乐学分析》&刘佳 20

0029《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铜川市王益区十所小学为例》&张颖 20

0030《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阐析》&张伦敦 21

2012届(0031—0042) 22

0031《西方音乐的“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关系》&伦晓虎 22

003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王瑜 22

0033《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育思想谱系的梳理与研究》&刘琼 23

0034《爱德华·李普曼〈哲学与音乐美学〉译介及其音乐美学思想初探》&周倩 24

0035《元代赵孟頫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朱飞晔 25

0036《陕西富平老庙老鼓考察与研究——以老庙镇尹家村老鼓活动为例》&马思瑶 25

0037《鲁北地区民间歌舞“哈尔虎”音乐文化研究》&赵佳 26

0038《水会遗韵——蓝田普化全家岭水会音乐文化考察》&吴燕村 27

0039《20世纪20至40年代“时代曲”的产生与传播》&周慧喆 28

0040《向隅研究》&贺舒 28

0041《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研究》&王力博 29

0042《缪天瑞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研究》&冯宇 30

2011届(0043—0054) 30

0043《西方音乐的扩散》&姚益锋 30

0044《从“外在显露”到“内在潜存”——基督宗教对西方音乐影响的历史过程研究》&徐冰 31

0045《参禅操琴,修心明性——琴禅美学思想研究》&孙小迪 32

0046《20世纪新儒家的音乐观》&袁建军 32

0047《我国理工科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研究》&于力音 33

0048《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窥探》&李欣 34

0049《古韵的回响——宝鸡市陈仓区“姜马察回音乐”生存空间与文化变迁研究》&闫若彧 34

0050《〈红色狂想曲: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及其深度书评》&汤娜 35

0051《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赵璞 36

0052《1935—1945年间延安音乐文化结构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徐玲娜 36

0053《省级音乐广播电台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陕西、河南音乐广播电台为例》&周琳蓉 37

0054《〈音乐周报〉十年发展研究(2000—2009)》&张莹莹 38

2010届(0055—0062) 39

0055《对“历史过程”的释义学追问——有关西方音乐史的释义学思考》&曹妍 39

0056《两种目的论与两种礼乐观——20世纪礼乐观的梳理与研究》&张俊杰 39

0057《江文也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柳琳 40

0058《乡音最真,乡情最亲——关中民歌进课堂的探索之路》&宋阳 41

0059《河南省邓州、汝南两地的罗卷戏研究》&高歌 42

0060《乐舞神灵——江西省婺源长径傩舞的民俗文化形态解析及其仪式音乐研究》&方亮 43

0061《基于韩国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著文的史学方法研究》&刘湜湜 43

0062《王灼〈碧鸡漫志〉的编撰研究》&丁霞 44

2009届(0063—0071) 45

0063《吕天成及其〈曲品〉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安晶 45

0064《从四部类书乐部看唐人音乐思想的特别样态》&杨婷婷 46

0065《解构下的存在——德里达哲学视野中的音乐意义问题研究》&荆昊 46

0066《汉代“元会仪”与古代音乐政治论思想的问题》&张瑜 47

0067《长安古乐的传承研究——以周至县南集贤西村古乐社为例》&丁静 48

0068《西安地区民间鼓乐社与铜器社的念词、歌章研究》&牛玉冰 49

0069《基于音乐作品研究的史学方法反思——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期刊中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研究文章为例》&高娟 49

0070《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沿革研究》&秦燕 50

0071《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刊〈音乐教育〉研究》&赵晗 51

2008届(0072—0091) 52

0072《近代法国沙龙中的音乐与音乐家研究》&乔永平 52

0073《柏辽兹与李斯特标题音乐观念比较研究与思考》&王杨 53

0074《智慧与颠狂——穆索尔斯基的圣愚特征》&刘莹 53

0075《格里格艺术歌曲创作研究》&赵宏伟 54

0076《“扎根办学”的文化思考——以长安古乐进校园为例》&王珏 55

0077《我国民族高校本科音乐美学教育问题研究》&张韧洁 55

0078《武宁“打鼓歌”的考察与研究》&汪利媛 56

0079《走向天堂的脚步——长阳土家族跳丧舞研究》&潘烁 57

0080《“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音乐与森林文化之考察研究》&于佳 58

0081《紫阳民歌的考察与研究》&刘娟 58

0082《陕西华阴双泉村张氏家族老腔音乐的考察研究》&张丹 59

0083《西安鼓乐社及其民俗活动考察研究》&文茹 60

0084《民间老艺人在汉调二黄传承中的多元解读》&喻霓 61

0085《洛川蹩鼓的音乐文化研究——以洛川县黄章乡现头村蹩鼓队为例》&郑睿 62

0086《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儿童歌曲创作研究》&马方圆 62

0087《魏村牛王庙庙会演剧活动的生态研究》&杨国栋 63

0088《对理查德·克劳斯〈中国的钢琴与政治:中产阶级为西方音乐的抱负与奋斗〉的译介和研究》&闫菁 64

0089《现代传媒中音乐编辑行为探究》&侯旻霞 65

0090《国乐改进社社刊〈音乐杂志〉研究》&张治荣 65

0091《中国当代音乐期刊的分类研究》&刘春晓 66

2007届(0092—0102) 67

0092《贝多芬文化价值观研究》&王青 67

0093《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象征内涵》&王丽娟 67

0094《基督教赞美诗在滇北苗族地区的传播、演变与文化意义》&华慧娟 68

0095《清中叶儒学思想转变背景下的礼乐思想——凌廷堪礼乐思想初探》&王湉 69

0096《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罗希 70

0097《陇东道情考察研究及其价值探究》&范琳琳 70

0098《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高飞胜 71

0099《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绛州锣鼓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与研究》&杨高鸽 72

0100《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王丹 72

0101《陕西宁强民歌初探》&师玉丽 73

0102《承袭与推进——国乐改进社及其新音乐文化价值观》&梁睿 74

2006届(0103—0116) 74

0103《永恒的回响——浅论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乔云 74

0104《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研究》&张玉香 75

0105《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艺术成就与美学追求》&李薇 76

0106《T.W.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崔莹 76

0107《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中的“东方主义”——以〈非洲女〉〈泰伊斯〉和〈拉克美〉为例》&包婷 77

0108《〈文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蒋晶 78

0109《陕北酸曲的考察研究及其价值重塑》&张睿婷 78

0110《洛阳经歌的考察与研究》&王莹 79

0111《远行的歌者——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说唱音乐考察及文化研究》&宋元元 80

0112《中国扬琴音乐文化研究》&路敏 80

0113《陕西汉中地区端公戏研究》&郭丹 81

0114《交流、融合——山东聊城地区临清市金郝庄乡鼓吹乐研究》&张园媛 82

0115《滇南彝族尼苏支系“三道红”与“花腰”音乐文化比较研究》&潘妍娜 82

0116《〈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译介与研究》&薛冬艳 83

2005届(0117—0123) 84

0117《回归·超越·永恒——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的传统回响与精神探寻》&李晶 84

0118《漂泊的荷兰人在浪漫主义时代——对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原型阐释》&韩乐 84

0119《李凌的音乐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研究》&苏萍 85

0120《乐教现代复兴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兼论赵宋光先生的美育思想》&吕波 86

0121《中国早期钢琴音乐初步研究(1949—1966)》&黄勃 86

0122《华彦钧、刘天华琵琶艺术及其比较研究——兼及20世纪早期分流、融汇、发展的两大民乐传统》&刘洋 87

0123《陕北信天游与古代突厥民歌亲缘关系之研究》&牛东梅 88

2004届(0124—0132) 88

0124《神的光芒,人的情感——论西方宗教音乐中的精神内涵》&闫敏 88

0125《[唐]吕温〈乐出虚赋〉的音乐本体论思想研究》&赵玉静 89

0126《山西民歌调式分布点与周边民歌近似色彩区关系的探讨》&胡红 90

0127《综合艺术教育观念下的音乐教育论》&白英 90

0128《日据时期的日本音乐学家——对台湾本岛高山族音乐的研究》&张媛媛 91

0129《瞬间的永恒——奥古斯丁时间哲学研究》&司杨 92

0130《〈宋代音乐史料与注释〉的译介与研究》&常丽梅 92

0131《鄂东南地区民间吹打乐牌子锣和丝弦锣鼓研究》&巫东攀 93

0132《合阳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及唱腔板式结构形式》&辛雪峰 93

2003届(0133) 94

0133《琴曲〈碣石调·幽兰〉分析》&李村 94

2002届(0134—0136) 95

0134《20世纪后半叶陕西民族器乐创作概观(1950—2000)》&刘蓉 95

0135《限制与自由——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诗学〉及其音乐实践》&梁宝忠 95

0136《现代前期中国音乐美学中音乐欣赏理论与实践研究》&邹璐 96

2001届(0137—0140) 97

0137《论雨果·沃尔夫的艺术歌曲》&白君汉 97

0138《科技文明中的摇滚乐》&刘小山 97

0139《李纯一先生中国音乐史研究评述》&余琛 98

0140《山西省晋城市民间八音会考察与研究》&王姿妮 99

2000届(0141—0142) 99

0141《独自叩门——音乐史哲学的沉思》&祁宜婷 99

0142《秦晋皮影碗碗腔的调查与研究》&曹晓芳 100

1998届(0143) 101

0143《置若罔闻——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夏滟洲 101

1997届(0144) 101

0144《长安古乐器谱调研究》&程天健 101

1996届(0145) 102

0145《陕西、潮汕、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中“中立音”现象及人文背景分析》&李玫 102

1992届(0146) 103

0146《艺术歌曲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之探讨(1920—1949)》&曾金寿 10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0147—0271) 104

2014届(0147—0163) 104

0147《斯特拉文斯基室内乐中的创作技法研究——以〈士兵的故事〉〈乌木协奏曲〉〈七重奏〉三首作品为例》&赵雨暄 104

0148《浅析瓦格纳歌剧作品〈众神的黄昏〉中和声手法的应用》&吴明 105

0149《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研究》&谢婷婷 105

0150《从〈水之嬉戏〉到〈镜子〉——拉威尔的和声技法研究》&苏菀 106

0151《威伯恩晚期两首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分析——以Op.27、Op.30为例》&张艺 107

0152《从三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分析肖斯塔科维奇的管弦乐写法特点》&袁小夏 108

0153《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的继承与发展》&张鹏 108

0154《陈培勋的交响乐创作》&王勇娜 109

0155《赵季平与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创作研究》&宋牮 109

0156《论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持续音的运用》&李雪 110

0157《贝里奥创作技法研究——以〈序进〉为例》&李曈 111

0158《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交响诗结构研究》&冯筱莹 111

0159《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分析——以第二首〈空弦〉和第八首〈少女〉为例》&郭芳 112

0160《学龄初期儿童所应掌握的诸多音乐能力及其训练》&耿盈晴 112

0161《将流行音乐元素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究》&何正阳 113

0162《针对声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张璐辰 114

0163《法国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与思考》&孙晓曼 114

2013届(0164—0187) 115

0164《融舶来之形韵,蕴族根之魂乐——论复调技法在当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演变》&江媛 115

0165《落入凡间的天音——〈敦煌乐谱〉研究》&韩凌云 115

0166《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的写法要点》&邓轩 116

0167《五彩斑斓的音响世界——对管弦乐作品“罗马三部曲”的配器风格探究》&刘喆 117

0168《巨人交响,配器传奇——关于马勒三部交响曲作品的配器研究》&王卓 117

0169《乔治·克拉姆〈四个月亮之夜〉创作技法分析》&李娜 118

0170《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和声技法分析》&刘章 119

0171《巴托克〈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钢琴即兴曲〉和声技法研究》&王笑 119

0172《普罗科菲耶夫现代和声技法探析——以其后期四首钢琴奏鸣曲为例》&李雯琼 120

0173《和声语言诠释印象之美——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Ⅰ的和声技法研究》&孙嘉忆 121

0174《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研究》&庞庆超 121

0175《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王得盛 122

0176《贝尔格〈抒情组曲〉的创作技法研究》&王倩 122

0177《探索、求融、出新——张豪夫〈琴箫〉〈二人台〉的创作思维和技法研究》&冯杰 123

0178《解析赵晓生太极作曲系统对音高材料的控制》&马千越 124

0179《电子音乐技术在电影音乐中的实践研究》&白皓 124

0180《流行音乐的弦乐组构建》&娄云青 125

0181《徐振民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姚林江 126

0182《陈晓勇〈水印〉创作技法之研究》&陈蓉 126

0183《让·弗朗赛配器技法研究——以弗朗赛为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配器总谱为例》&王楠 127

0184《对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结构思维发展之研究——以作品Op.6、Op.30、Op.70为例》&岳刚伟 127

0185《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张璇 128

0186《模仿的艺术——以视唱练耳训练中的模仿为例》&王晓楠 128

0187《视唱练耳与开发大脑——视唱练耳开发右脑初探》&陈静 129

2012届(0188—0205) 130

0188《印象主义时期音乐创作分析——以德彪西、拉威尔两位作曲家为例》&白光英 130

0189《“恰空”研究——一种古老音乐体裁的历史变迁》&李倩 130

0190《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曲式结构研究》&李彬彬 131

0191《继往开来的复调音乐大师——对格拉祖诺夫六首赋格创作手法的研究与分析》&孔潇 132

0192《色彩的融合——保罗·杜卡的管弦乐配器技法的研究》&曾喆 132

0193《贝里奥〈交响曲〉创作技法分析》&雒鹏翔 133

0194《从时代的狂想到狂想的时代——两部西班牙狂想曲之配器分析与比较》&毛思宇 134

0195《不同时代的不同交响——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与斯特拉文斯基〈C大调交响曲〉管弦乐配器手法之比较》&马锡 134

0196《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声分析》&段诗佳 135

0197《八音之韵——论八声音阶的音高结构形式及运用》&田媚娜 136

0198《复合和弦及其技法研究》&刘晶漪 136

0199《谢德林〈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写作技法研究——秩序、自由的聚合与离散》&常越 137

0200《细腻的笔触,精致的音响——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思维及音色一音响手法研究》&庞悦 138

0201《声响自然,对话山水——解析秦文琛〈对话山水〉(为磁带与交响乐队而作)》&白超 138

0202《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作用及训练研究》&陈果 139

0203《〈视唱音乐〉(Music For Sight Singing)研究》&周杨 139

0204《论节奏名称的比较研究与数值节奏》&魏翊如 140

0205《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张茜 141

2011届(0206—0218) 141

0206《梅西安音乐的色彩——有限移位调式与色彩和弦》&侯婷婷 141

0207《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王文娜 142

0208《德彪西钢琴〈二十四首前奏曲〉调式调性及和声研究》&周莎 142

0209《樊祖荫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和声特色》&陈俊人 143

0210《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作曲技法与创作特点分析——以〈钢琴小品六首〉Op.19为例》&冯璐璐 144

0211《在欣德米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论“和声力”与“旋律力”及其实际运用》&石萌 144

0212《指挥法的探究与实践——在歌剧〈再别康桥〉(节选段落)中的实际运用》&田凯华 145

0213《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之研究》&梁亮 146

0214《录音艺术专业中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张帆 146

0215《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罗丽娜 147

0216《视唱练耳专业生数字化教学能力(软件应用)初探》&林远 147

0217《深入体验与独立分析——〈单声部视唱〉教学研究》&刘玮 148

0218《视唱的艺术——论视唱训练中的艺术表现》&张倩 148

2010届(0219—0229) 149

0219《交融中的新声——论20世纪新型器乐作品中人声新因素的介入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刘玉婷 149

0220《解构〈图伦加利拉〉——梅西安构建大型现代音乐作品的结构力研究》&朱倩 150

0221《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中结构思维研究》&叶晓晨 150

0222《“古丝绸之路,新丝路之音”——由赵季平〈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看丝绸之路音乐创作》&郑旦 151

0223《中国合唱作品研究》&李歆 151

0224《视唱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与音乐表现能力的研究》&种昉 152

0225《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张雯 153

0226《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杨璐 153

0227《多媒体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王成来 154

0228《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选编为视唱练耳教材的方案及重要意义——以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音乐为例》&李楠 155

0229《字字珠玑,句句存珍——浅析王光耀先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王倩倩 155

2009届(0230—0239) 156

0230《美国20世纪现代音乐创作》&马晓晨 156

0231《传承、探索、出新——塔涅耶夫〈c小调第四交响曲〉和大合唱〈大马士革的约翰〉复调技术的主要特点》&王慧 156

0232《一路走来的“调性”——“调性”发展的历史和足迹》&郑飞 157

0233《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教学方式研究》&姜秦丰 157

0234《国内部分音乐院校主干视唱教材的分析研究》&张怡柳 158

0235《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沈燕 158

0236《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赵楠 159

0237《将音乐内心听觉“四大要素”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赵自燕 159

0238《视唱曲的改编与实践研究》&冯敏娜 160

0239《从音乐审美心理学谈音乐作品中的实际音响听觉训练》&凌娜 160

2008届(0240—0242) 161

0240《对巴托克〈小宇宙〉中音高组织形态的分析》&史蕾 161

0241《交融、出新——从〈音诗—骊山吟〉解析饶余燕复调艺术手法》&王艺 162

0242《布里顿巅峰之作——〈战争安魂曲〉的音乐创作分析》&孙娜 162

2007届(0243—0249) 163

0243《马勒〈大地之歌〉的音乐创作分析》&符译文 163

02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罗忠镕〈暗香〉——为筝与管弦乐队音乐分析》&刘阳 163

0245《探索全音音阶的和弦结构及其特征》&宋小朱 164

0246《申克的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马婷 165

0247《大自然的交响乐——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与他的交响乐创作》&赵海花 165

0248《国内高等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的抽样调查和理论研究》&葛卉 166

0249《试论音乐听觉视野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宋扬 166

2006届(0250—0253) 167

0250《运用有限定量值及相关参数对欣德米特和弦表分组进行程序设计》&赵卓 167

0251《马克思·雷格尔〈莫扎特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p.132线性技法初探》&郭强 167

0252《调式感认知理论与听觉训练方法探究》&尚媚 168

0253《视唱练耳教学中有关心理的分析与思考》&廖毅 169

2005届(0254—0255) 169

0254《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探索瓦格纳》&杨玲玲 169

0255《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风格与多声研究》&龚佩燕 170

2004届(0256) 170

0256《科普兰“实用音乐”——戏剧音乐时期的创作研究》&吴延 170

2003届(0257—0259) 171

0257《论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音乐主题及个性化节奏节拍的运用》&梁晖 171

0258《探索与创新——论赵季平先生创作的电影音乐》&马波 172

0259《传统音乐素材在我的音乐创作中的使用》&李村 172

2002届(0260—0262) 173

0260《巴托克及其和声思维研究》&任毅 173

0261《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创作研究》&冯季勇 174

0262《德彪西交响素描〈海〉的结构分析》&黄冰漫 174

2000届(0263) 175

0263《19、20世纪音乐的桥梁——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李铮 175

1997届(0264) 176

0264《电子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音乐中的影响与应用》&梁红旗 176

1996届(0265) 177

0265《中国视唱练耳学科之渊源、现状与展望》&张琼 177

1993届(0266—0267) 177

0266《近现代音乐中音高耗散结构的最初理论构架——论和声的游移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与延伸》&陈大明 177

0267《试论谢德林的两部复调钢琴曲集——〈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曲〉和〈复调手册〉音乐中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薛艺 178

1992届(0268) 179

0268《九音作曲技法初探》&张晓峰 179

1991届(0269) 179

0269《从作曲教学的角度探究曲式结构》&程宝华 179

1990届(0270—0271) 180

0270《中国古琴曲作曲技法的研究分析》&程大兆 180

0271《集合程控理论及技法》&陈士森 181

声乐教学与演唱(0272—0345) 182

2014届(0272—0283) 182

0272《〈乐府传声〉及其在现行声乐艺术中的借鉴研究》&赵悦 182

0273《美声教学中的发声机制与语音的分析初探——以白萌教授教学为实例》&陈浩 183

0274《鼻咽腔共鸣和咽后壁在美声歌唱中的配合运用探析——以白萌教授教学为例》&饶翔音 183

0275《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征探索——以〈魔笛〉为例》&杜薇 184

0276《寻找最美的声音——程军教授声乐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任璐璐 184

0277《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教学研究——以〈晚安〉〈泪洪〉〈春梦〉〈乌鸦〉为例》&高献东 185

0278《“喉结向下挡气发声”的科学内涵——程军教授声乐教学初探》&高孟绪 185

0279《徐沛东声乐作品的魅力与艺术价值——以〈大森林的早晨〉〈黄河渔娘〉〈曙色〉为例》&赵晓佳 186

0280《贝里尼歌剧〈诺尔玛〉中女主角唱段的分析与演绎》&刘默寒 187

0281《浅析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王欢 187

0282《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探析——以女高音为例》&周欢 188

0283《威尔第、普契尼歌剧中女主角的艺术形象及唱段分析——以“阿依达”和“咪咪”为例》&刘翁 188

2013届(0284—0291) 189

0284《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银环的人物性格塑造及唱段分析》&徐莹 189

0285《威尔第〈弄臣〉曼图亚公爵演唱技术与表演技巧研究》&曾嘉 190

0286《多尼采蒂歌剧〈唐帕斯夸莱〉女主角诺丽娜唱段的分析与演绎》&朱证颖 190

0287《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女主角的唱段分析及研究》&李杨 191

0288《浅谈古曲新唱的情感处理及其教学意义——以〈阳关三叠〉为例》&贾婧 191

0289《歌唱“跨界融合”现象探析:以“民美”歌唱为例》&杨钊 192

0290《赵季平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以〈远情〉〈断桥遗梦〉为例》&邓慧群 192

0291《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女主角“小芹”人物角色及唱段分析》&李玲 193

2012届(0292—0299) 193

0292《春风吹来,烦恼依旧——论咏叹调〈你为何唤醒我〉的艺术表现和演唱处理》&胡启立 193

0293《卡拉斯和苔巴尔迪艺术道路给我们的启示》&霍庆 194

0294《马勒歌曲集〈少年魔角〉的创作与表现研究》&李艳姣 195

0295《时代歌曲对宋祖英演唱风格的影响——以演唱徐沛东创作歌曲为例》&谭冉 195

0296《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男高音曼里科的角色形象及唱段分析研究》&田彬 196

0297《少儿声乐教学探析》&王菲 196

0298《“母语”文化与音乐风格形成的理论考察——兼论声乐教学的多元化趋势》&谢燕 197

0299《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及其唱段分析》&谢梦珂 198

2011届(0300—0309) 198

0300《朝鲜族民谣的演唱探索——以民谣〈阿里郎〉为例》&金雯 198

0301《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分析》&邢艳华 199

0302《高师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探析》&李坤秭 199

0303《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声乐教学”探析》&王媛 200

0304《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以张权声乐艺术理论和实践为例》&刘琰 200

0305《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歌剧〈蝴蝶夫人〉中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为例》&尚燕 201

0306《亨德尔歌剧〈凯撒大帝〉之初步研究——以两首女高音咏叹调为例》&李力 202

0307《阎维文的演唱分析》&张小东 202

0308《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女高音林徽因的艺术形象及唱段演绎》&张璟 203

0309《对迪里拜尔声乐艺术的探索》&芦雪红 204

2010届(0310—0323) 204

0310《心的歌声——从卡拉斯的演唱去探索歌唱中的部分技能训练》&牛丽娟 204

0311《从音响载体看我国20世纪80年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任洁玉 205

0312《初探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风格及演唱》&易伶 205

0313《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以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唱段为例》&石苇 206

0314《试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上的关系》&李桂梅 206

0315《歌唱的机理教学原理及其实践应用探究》&吴剑华 207

0316《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潘迎 208

0317《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刘梦 208

0318《基督教音乐文化中的弥赛亚——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雷贞 209

0319《以舒伯特几首歌曲作品为例浅析其艺术歌曲》&杨娇 209

0320《威尔弟歌剧〈弄臣〉中女主角吉尔达的角色及其唱段分析研究》&温丽 210

0321《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的音乐学研究》&周冰 210

0322《浅析声乐演唱中的美感意识——从我所演唱的作品谈起》&岳光 211

0323《歌剧〈参孙与达莉拉〉女中音咏叹调分析与研究》&王文瑜 211

2009届(0324—0333) 212

0324《关于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分析研究——以四首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为例》&王严 212

0325《论舒伯特〈冬之旅〉的演唱与教学》&张勇 212

0326《理查德·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之初步研究——兼及〈在晚霞中〉的演唱技术分析》&朱玉玲 213

0327《女高音咏叹调〈四周多么寂静〉唱段研究》&张晓娜 214

0328《黄自艺术歌曲演唱研究——以独唱曲集〈春思曲〉为例》&胡芳 214

0329《歌剧〈弄臣〉重唱艺术研究》&李娜娜 215

0330《威尔第歌剧〈弄臣〉中曼图亚公爵的角色及其唱段分析研究》&李强 215

0331《歌唱发声“协调”问题之我见——以〈茶花女〉“为什么”选段为例》&李娜 216

0332《从跳音练声曲所引发的思考:关于美声歌唱中跳音技能的初步研究》&唐好 216

0333《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及其中专音乐教育问题研究》&徐巧玲 217

2008届(0334—0336) 218

0334《对声乐小组教学的远景思考》&马昌伟 218

0335《萧友梅与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比较分析与演唱》&杨静 218

0336《浅谈高位置歌唱的获得》&罗琳 219

2007届(0337—0342) 220

0337《论歌唱的语言技巧》&李晨 220

0338《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女性角色之刻画》&李瑾怡 220

0339《女性的角色,男性的魅力——中国京剧中的男旦与意大利歌剧中的阉人歌手》&闾文娴 221

0340《想象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袁穗琴 221

0341《“小”声音“大”学问:关于“半声”演唱技能的研究》&裴晓琦 222

0342《信天游演唱的多维透视——三种歌手的演唱分析》&梁振中 222

2006届(0343) 223

0343《提高声乐人才教育质量的初步思考》&郭茜 223

2005届(0344) 223

0344《声乐学习中教与学的作用与影响》&钟卫军 223

2003届(0345) 224

0345《声乐演唱的若干心理特征》&孙帼楠 224

钢琴教学与演奏(0346—0414) 225

2014届(0346—0353) 225

0346《肖斯塔科维奇钢琴组曲〈格言〉Op.13的音乐探析》&吴蔚 225

0347《斯美塔那〈C大调音乐会练习曲〉之研究》&刘乐 226

0348《李斯特钢琴〈第二叙事曲〉之研究》&冯京 226

0349《圣-桑〈练习曲〉Op.52 No.6音乐表现与教学探索》&李婉宁 227

0350《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研究》&马芳 227

0351《浅论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8的创作风格及演绎》&王磊 228

0352《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教学初探》&徐骏 228

0353《双排键电子琴再现民族管弦乐队的实践探索——以赵季平三首唐诗歌曲为例》&张蕊晶 229

2013届(0354—0367) 230

0354《论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准备及舞台演奏中的心理素质问题》&刘青 230

0355《舒曼〈狂欢节〉演奏释义——基于音乐美学的视角》&庾锐光 230

0356《独树一帜的西班牙民族音乐——阿尔贝尼斯〈特里安纳〉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探究》&孙若昱 231

0357《试析圣-桑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g小调钢琴协奏曲〉为例》&张思思 232

0358《舒伯特〈三首钢琴曲〉D.946的音乐特征与演绎分析》&张琳 232

0359《巴拉基列夫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之研究》&徐庆 233

0360《J.S.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913的分析与研究》&薛锦濛 233

0361《解析圣-桑斯〈第三交响曲〉双排键电子琴上的编配与演奏——以第四部分为例》&王瀛 234

0362《克拉拉·舒曼及她的两部钢琴浪漫曲研究》&武文婷 235

0363《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Op.21教学与演奏分析》&樊菁菁 235

0364《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研究》&王凌云 236

0365《普罗科菲耶夫后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整体研究》&王斯文 236

0366《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的演奏与教学——以第三乐章为例》&刘耀圣 237

0367《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58的作品内涵研究》&王可茹 238

2012届(0368—0375) 238

0368《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演奏探讨》&刘卉 238

0369《音乐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马赫苒 239

0370《浅析舒曼〈阿贝格变奏曲〉Op.1》&姜珊美 239

0371《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风格初探——〈小品四首〉Op.4的个例分析》&郭彦婕 240

0372《被尘封的旋律:浪漫派音乐大师阿尔坎——作品39探幽》&康一品 241

0373《舒曼〈幻想曲集〉Op.12初探》&张雪纯 241

0374《贝多芬〈c小调三十二段变奏曲〉WoO.80创作分析与演绎研究》&毛亮 242

0375《浅析门德尔松〈三首前奏曲〉Op.104a及演奏解析》&李亘 242

2011届(0376—0384) 243

0376《试论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风格特征与演奏处理》&管峰 243

0377《简析乔治·格什温与他的爵士情结——〈蓝色狂想曲〉》&张慧 244

0378《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分析研究》&毕研浩 244

0379《乘着古典与浪漫的双翼——门德尔松〈d小调庄严变奏曲〉之演奏研究》&王璐 245

0380《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胡桃夹子〉钢琴组曲演奏研究》&赵婷 245

0381《论正谱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杨楠 246

0382《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严琦 246

0383《舒曼钢琴套曲风格探析兼及〈森林情景〉Op.82的教学探索》&杨敏 247

0384《阿尔贝尼兹钢琴音乐风格初探——〈西班牙组曲〉Op.47文本与演奏分析》&芦莎 247

2010届(0385—0391) 248

0385《门德尔松〈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与教学研究》&何璇 248

0386《弗兰克钢琴音乐风格与〈前奏曲,圣咏与赋格〉的演奏、教学分析》&李夏 249

0387《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田元 249

0388《泰勒曼〈三十六首幻想曲〉的分析研究》&王丹 250

0389《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文本与演奏分析》&孙璐璐 250

0390《钢琴公开演奏心理状态探究》&杨舒媛 251

0391《对贝多芬幻想曲艺术特色的探析:以〈g小调幻想曲〉Op.77为例》&白艳 251

2009届(0392—0397) 252

0392《解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薛可 252

0393《浅析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38》&王佳 252

0394《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p.24艺术特征初探》&滕可心 253

0395《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的分析与个案研究》&陶远 254

0396《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读——部分作品伴奏手法的简要分析》&李丹 254

0397《亨德尔键盘组曲初探》&郭婷 255

2008届(0398—0404) 255

0398《法国20世纪作曲家亨利·杜蒂耶音乐创作与钢琴作品初探》&吴娅莉 255

0399《古典先驱C.P.E巴赫及其键盘音乐之特征初探》&宋萍萍 256

0400《双钢琴音乐初步研究及个案分析》&李娜 256

0401《论钢琴演奏中加强对音乐理解力培养的重要性——以门德尔松〈无词歌〉为例》&解潇潇 257

0402《四种成年人钢琴基础教材的比较研究》&杨咪咪 258

0403《圣-桑〈六首钢琴练习曲〉Op.52的学习与探索》&凌芷 258

0404《对肖邦〈降E大调回旋曲〉Op.16的初步解读》&马晓莉 259

2007届(0405—0406) 259

0405《李斯特〈第二叙事曲〉解读》&白洁 259

0406《勃拉姆斯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特征初探》&李园 260

2006届(0407—0410) 260

0407《古典奏鸣曲慢板乐章探析》&付琦琦 260

0408《挪威民族音乐之魂——格里格钢琴音乐中的民族情结及〈e小调钢琴奏鸣曲〉演绎》&张鲲 261

0409《从肖邦夜曲管窥浪漫时期的音乐语言》&李康燕 262

0410《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分析与研究》&李亚男 262

2005届(0411—0412) 263

0411《库普兰和拉莫键盘乐组曲研究》&焦蕾 263

0412《拉威尔和他的钢琴音乐》&常丽 264

2004届(0413—0414) 264

0413《钢琴小品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陈薇 264

0414《体味“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肖邦〈前奏曲〉Op.28教学初探》&郝洁 265

手风琴教学与演奏(0415—0427) 266

2014届(0415—0416) 266

0415《库夏科夫巴扬音乐风格与〈第七奏鸣曲〉的演奏分析》&李庆任 266

0416《巴扬演奏中对作品完整性把握的培养》&李烨 267

2011届(0417—0418) 267

0417《舒宾〈第二巴扬奏鸣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鞠灵杰 267

0418《巴扬手风琴演奏格里格〈霍尔堡组曲〉的实践探索》&王峥 268

2010届(0419—0421) 269

0419《中国民族风格手风琴室内乐发展方向探析》&郝珊 269

0420《论音乐直觉在手风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培养》&王薇 269

0421《从传统手风琴到自由低音手风琴的演奏体验与技法训练》&文美红 270

2009届(0422) 271

0422《独特作品与独特乐器表现力的结合:浅谈用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意大利协奏曲〉》&李晨 271

2008届(0423) 271

0423《自由低音手风琴与作品概论》&潘晓静 271

2007届(0424) 272

0424《F·李普斯〈巴扬演奏的艺术〉的译介与研究》&高贺杰 272

2005届(0425) 273

0425《对我国手风琴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对〈十五首手风琴改编练习曲〉之分析》&唐慧云 273

2004届(0426) 274

0426《关于中国手风琴教育状况分析与思考》&蒋玲 274

2003届(0427) 274

0427《中国手风琴艺术之形成与发展》&安磊 274

键盘演奏(0428—0516) 276

2014届(0428—0447) 276

0428《饶余燕钢琴音乐作品初探——以〈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为例》&王冠齐 276

0429《崔世光钢琴作品初探——以四首代表性钢琴作品为例》&杨圆媛 277

0430《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文本及演奏技术分析》&张思璧 277

0431《斯克里亚宾演奏风格研究——以早期小型钢琴曲分析为例》&陈薇 278

0432《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前奏曲〉之演奏实践初探》&郝兴雅 279

0433《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马娜 279

0434《钢琴组曲〈胡桃夹子〉的审美特征及演奏分析》&刘雨燕 280

0435《悲情英雄——浅析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Op.28的音乐性格和色彩》&赵夏 281

0436《悲痛的“挽歌”——以舒伯特D.784为个案演奏探究》&潘乐 281

0437《理性冷静、均衡和谐之作——析塞扎尔·弗朗克的〈交响变奏曲〉》&孙哲 282

0438《梦幻、诗意与激情的碰撞——论舒曼〈狂欢节〉Op.9中技巧与情感的结合》&郝赛赛 282

0439《布索尼改编巴赫“恰空”的研究与诠释》&刘奕君 283

0440《梅西安三首钢琴前奏曲分析与演奏——第一、二、八首》&张阳 283

0441《崔炳元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术探析——以〈西藏素描〉和〈秦俑〉为例》&苗文青 284

0442《针对作曲专业学生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秦妍妍 285

0443《德彪西〈贝加莫组曲〉弹奏方法及音乐处理探究》&朱智 285

0444《肖邦谐谑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以〈第二谐谑曲〉为例》&刘宁 286

0445《探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创作风格和演奏布局》&吴大鹏 287

0446《伏拉斯基拉夫·佐罗塔耶夫第一〈儿童组曲〉作品分析研究及演奏技巧的探索》&卢甜 287

0447《论钢琴伴奏在歌剧排练中的作用——以〈魔笛〉为例》&叶莺 288

2013届(0448—0458) 289

0448《德彪西钢琴套曲〈版画集〉演奏技术探讨》&孙薇 289

0449《肖邦“夜曲”与福雷“夜曲”的风格比较——以肖邦〈夜曲〉Op.48 Nr.1福雷〈夜曲〉Op.119为例》&陶薇 289

0450《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分析》&周磊 290

0451《钢琴上的“神曲”——探索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音乐内涵以及演奏特点》&王新 290

0452《论舒曼钢琴套曲中音乐与文学的碰撞——以〈克莱斯勒偶记〉为例》&郝倍 291

0453《格里格〈g小调钢琴叙事曲〉Op.24文本分析及技术初探》&毕竟 292

0454《谈谈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钢琴演奏技巧》&海瑜 292

0455《浅论储望华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以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为例》&丹凡 293

0456《“古组曲”的风格特征探析——以J.S.巴赫〈英国组曲〉BWV807的演奏研究为例》&张杨晓溪 294

0457《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音响模拟与演奏方式的探究》&李晓黎 294

0458《民族管弦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领域的改编与演奏——以〈庆典序曲〉为例》&张静 295

2012届(0459—0467) 295

0459《从钢琴演奏的角度解读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姚安晨子 295

0460《20世纪早期作曲家创作的托卡塔——以德彪西、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为例》&丁想想 296

0461《浅析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Op.75》&李冰 297

0462《舒曼〈C大调幻想曲〉Op.17的文本与诠释》&安然 297

0463《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瞬间幻影〉Op.22的研究》&张岱竹 298

0464《贝多芬与他的〈英雄变奏曲〉Op.35的解析与诠释》&吴双魏紫 298

0465《巴扬改编曲〈恰空〉的音乐形态及演奏研究》&张斌 299

0466《论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马晓霜 299

0467《初探我国近十年(2001—2010)手风琴演奏的演变与发展》&刘菲儿 300

2011届(0468—0477) 301

0468《李斯特〈旅行岁月〉之研究——个案分析〈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陈青 301

0469《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创作的风格与把握——〈回旋曲〉Op.59的个案分析》&郑莎莎 301

0470《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风格——以〈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例》&周曈 302

0471《浅析〈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集之第四首〈号角〉》&王怡 303

0472《指尖下的吉普赛音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三号探析》&朱瑞雪 303

0473《勃拉姆斯钢琴作品音乐特征分析——以〈f小调奏鸣曲〉Op.5的演奏研究为例》&丛玉婷 304

0474《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张海霖 305

0475《勃拉姆斯室内乐研究初探〈a小调三重奏〉Op.114之个案分析》&史小曼 305

0476《被遗忘的大师:尼古拉·卡尔洛维奇·梅特纳——浅析奏鸣曲〈回忆〉》&周芳 306

0477《谈钢琴协奏曲中乐队部分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改编与演奏》&姚婧 306

2010届(0478—0487) 307

0478《键盘上舞出的藏族音乐——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探析》&徐雁来 307

0479《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探析》&张翔 308

0480《〈玛祖卡〉钢琴作品初探——肖邦与斯克里亚宾创作之异同及斯克里亚宾“玛祖卡”作品Op.3浅析》&曹晶晶 308

0481《论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以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为例》&赵垒 309

0482《柴可夫斯基〈G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分析及其悲情主义元素解析》&丁伟 310

0483《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研究》&吴洁 310

0484《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演奏》&贾梦欣 311

0485《浅析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并演奏中国交响乐作品——以赵季平〈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王怀瑾 311

0486《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与〈西班牙随想曲〉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编曲与演奏的比较》&张婷婷 312

0487《谈效果器在双排键编曲及演奏中的应用》&冯捷 312

2009届(0488—0495) 313

0488《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奇葩——〈伊比利亚〉的探究与个案诠释》&逯茜 313

0489《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风格与他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王娜 313

0490《流浪者之歌——舒伯特〈C大调钢琴幻想曲〉D760演奏探析》&刘倩竹 314

0491《以〈意大利协奏曲〉为例——浅谈巴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的演奏方法》&李佳臻 314

0492《认识并学习在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操作技能》&马燕 315

0493《钢琴组曲〈戈雅画意〉初探》&梁爽 316

0494《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李振中 316

0495《探寻拉威尔钢琴套曲〈库普兰之墓〉的古典主义倾向》&李晓昕 317

2008届(0496—0501) 318

0496《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研究》&谭筱婷 318

0497《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表情术语解析》&张齐 318

0498《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钟声”情节》&刘芳 319

0499《浅论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创作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Op.43》&刘娟 320

0500《浅论变奏曲的形成与发展及〈杜博变奏曲〉的演奏诠释》&王艳丽 320

0501《简述钢琴前奏曲的起源与发展及斯克里亚宾〈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11的演奏诠释》&赵杰 321

2007届(0502) 322

0502《法国作曲家安捷列斯的代表作〈音乐会组曲〉的作品特征与演奏分析》&陈雯雯 322

2006届(0503—0506) 323

0503《舒曼〈交响练习曲〉Op.13的分析及诠释探讨》&赵婷 323

0504《浅析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邓小丽 323

0505《托卡塔——从键盘器乐中走来》&刘玉茹 324

0506《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研究》&宋欣语 324

2005届(0507—0513) 325

0507《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Op.34的分析及教学初探》&吴晓韬 325

0508《斯克里亚宾早期钢琴作品及其〈第一钢琴奏鸣曲〉》&吴琛 325

0509《肖邦与李斯特艺术比较研究初探》&史小亚 326

0510《他的音乐就是他的思想——斯克里亚宾晚期创作风格及〈第十奏鸣曲〉的初步研究》&扣蕊 327

0511《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及钢琴独奏〈科雷利主题变奏曲〉Op.42演奏初探》&魏娟娟 327

0512《〈恰空〉舞曲的艺术魅力——键盘式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中的处理与二度创作》&何艳 328

0513《精雕细琢,沁人心脾——舒曼及他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初探》&杨艺媛 329

2004届(0514—0515) 329

0514《试论巴扬式B系统手风琴右手指法》&常诚 329

0515《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学大纲特点及曲目扩展性研究》&邓婕 330

2003届(0516) 330

0516《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钢琴创作及其〈第一钢琴协奏曲〉》&李壮壮 330

管弦乐演奏(0517—0554) 332

2014届(0517—0529) 332

0517《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实践探寻——以〈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为例》&王辉 332

0518《卡尔·尼尔森〈长笛协奏曲〉赏析》&李诗然 333

0519《勃拉姆斯单簧管音乐作品研究》&王丹 333

0520《浅谈古典时期圆号创作风格及其时代影响》&原媛 334

0521《理查·斯特劳斯〈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和研究》&冯烨 334

0522《维尼亚夫斯基〈浮士德主题幻想曲〉的解析》&吴洁 335

0523《从弦乐演奏解读三重奏版本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马超 336

0524《霍夫曼斯特〈十二首中提琴练习曲〉与〈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的联系和演奏》&陈茜 336

0525《舒曼与他的〈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钟怡 337

0526《马林巴四槌的四种演奏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及研究》&刘圆 337

0527《解构长号四重奏〈召唤〉》&周军 338

0528《大管簧片制作和调试》&周文博 339

0529《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研究》&秦欢 339

2013届(0530—0531) 340

0530《长笛在管弦乐队中音准和节奏问题的研究》&张宽 340

0531《西安音乐学院单簧管教育发展研究》&王景 340

2012届(0532—0537) 341

0532《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六组曲)之演奏研究》&万翔 341

0533《以〈王昭君〉为例——论陈钢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刘佳鑫 341

0534《巴赫第六〈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提琴声部结构与演奏分析》&董佳昕 342

0535《弗朗西斯·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赏析》&刘曼 343

0536《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9之演奏艺术及音乐诠释》&胡雅楠 343

0537《探析林德伯格〈苏格兰的蓝铃花〉的演奏风格》&高杨 344

2011届(0538—0540) 344

0538《德彪西的〈第一单簧管狂想曲〉探析》&孙冬冬 344

0539《如何解决单簧管演奏中的若干问题》&赵炜 345

0540《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演奏分析》&关琪 346

2010届(0541—0543) 346

0541《科勒〈长笛练习曲〉Op.75之分析研究》&孙丁 346

0542《理查德·施特劳斯的〈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仿佛诉说着他传奇的人生》&吕井智 347

0543《克拉格〈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研究与演奏》&马婧 348

2009届(0544—0545) 348

0544《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李阳 348

0545《一声长笛百世传,大地飞歌论长短——论长笛演奏家李学全及其对中国长笛艺术事业的贡献》&程楠 349

2008届(0546) 350

0546《波特西尼的历史地位及其音乐创作》&庄妍 350

2007届(0547—0548) 350

0547《天风海雨追乐魂——论夏之秋及其对中国铜管乐的贡献》&余鹏 350

0548《舍夫契克〈小提琴左手技巧练习〉辨析》&夏婷 351

2006届(0549) 352

0549《关于巴赫〈恰空舞曲〉的分析与演奏》&张志英 352

2005届(0550—0551) 352

0550《大管演奏技法中口型与气息运用的理论探析》&苏杰 352

0551《论圆号演奏意识中呼吸意识的建立》&吕斌 353

2003届(0552) 353

0552《卡尔·尼尔森和他的单簧管协奏曲》&郭玉 353

2001届(0553) 354

0553《试论社会变革与小提琴学派发展的关系》&周敏 354

2000届(0553) 355

0554《论演奏个性心理特征》&王晓元 355

民乐演奏(0555—0640) 356

2014届(0555—0575) 356

0555《秦派二胡曲创作特点及其风格探析》&韩星磊 356

0556《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美学内涵与艺术价值探究》&吴珊珊 357

0557《二胡曲〈云梦彼端〉分析及思考》&胡剑潇 357

0558《“秦派二胡”与陕西声腔音乐》&赵元露 358

0559《二胡作品〈西口情韵〉的音乐分析及文化解读》&韩励 358

0560《“秦派二胡”作品中的悲情艺术》&肖云 359

0561《关铭音乐创作与理论探微》&王小丹 359

0562《情归黄土——二胡曲〈黄土情〉分析及其“寻根”文化意义》&石岩 360

0563《独揽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金伟胡琴类乐器演奏的艺术魅力探索》&王雯雯 361

0564《求同存异,相得益彰——二胡、板胡演奏技法之我见》&安静 361

0565《平湖派琵琶艺术和演奏技法分析——以〈青莲乐府〉〈淮阴平楚〉为例》&杜佳臻 362

0566《论陕西筝曲中欢音苦音的声腔把握和运用》&王渺 362

0567《月落……愁眠……——探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宋瑾 363

0568《千里追梦忆长安——古筝协奏曲〈惙〉创作与演奏解析》&野梦蝶 364

0569《周煜国筝乐作品探微——以〈秋夜思〉〈秋望〉为例》&曲明明 364

0570《六骏生死战沙催,琶音千年忆相随——简析刘德海琵琶曲〈昭陵六骏〉的艺术特色》&王萌 365

0571《扬琴独奏曲〈黄梅随想〉作品与演奏分析》&张雅楠 365

0572《探研扬琴独奏曲〈汩罗江上〉的艺术表现》&王斯洋 366

0573《中国扬琴作品类文献研究综论——以“中国知网”(1981—2013)收录文献为例》&李佳 367

0574《筝曲〈云岭音画〉的艺术风格》&刘佳 367

0575《论秦腔音乐中的二胡技法运用》&党婷 368

2013届(0576—0584) 368

0576《刘德海琵琶新技法与人文主义关怀》&李姗 368

0577《浅析琵琶协奏曲〈祝福〉的艺术特色》&陈晓赟 369

0578《论当代筝曲〈风之猎〉之创作与演奏》&李蕊 370

0579《饶余燕筝曲〈骊宫怨〉〈锁风沙〉〈黄陵随想〉创作与演奏解析》&张若溪 370

0580《东北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之音乐学分析》&刘陈 371

0581《浅析秦派二胡作品〈曲江随想〉的创作手法及演奏技法特色》&张金玲 371

0582《高韶青二胡演奏与创作之探讨》&赵昭 372

0583《实践出真知——记西安音乐学院筝专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李九如 372

0584《筝曲〈竹韵〉的演奏艺术与情感表达》&胡冰 373

2012届(0585—0590) 373

0585《论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音乐》&钟珊 373

0586《李长春二胡音乐创作分析》&刘飞 374

0587《浅论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孙雪 374

0588《仁智之思,和合之美——记陕西筝派代表人物魏军教授》&魏月明 375

0589《一曲游子思乡情,怀吟乡音黄土谣——剖析琵琶曲〈高原魂〉》&孙雁雁 376

0590《论鲁日融对秦地民乐的创新与发展》&郭小兰 376

2011届(0591—0596) 377

0591《论地方音乐在陕西筝乐中的运用》&蔡冉 377

0592《以〈云裳诉〉〈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孙清 378

0593《李长春二胡艺术初探》&陈程 378

0594《“秦派二胡”的发展及教学思考》&范婕 379

0595《“秦派二胡”的美学艺术探究》&金路 380

0596《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万斯斯 380

2010届(0597—0606) 381

0597《胡天泉笙演奏风格研究》&易琴 381

0598《20世纪50年代以来秦筝乐曲的创新与发展》&李清 381

0599《陕西筝派筝曲风格特征及技术、技巧、技艺的运用》&卜晋雯 382

0600《秦筝与秦筝陕西流派》&崔雯 383

0601《美学意蕴下的中国筝曲》&崔潇然 383

0602《论筝乐作品与演奏中的理性思维运用——以当代作品为例》&张展 384

0603《金伟“秦派二胡”艺术研究》&苟先维 384

0604《浅析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琵琶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概况》&薛婧 385

0605《现代中国扬琴音乐的历史分期与作品论析》&黄珅 386

0606《后现代音乐教育视野下的二胡推广及国际教育》&郑彬 386

2009届(0607—0615) 387

0607《“法度”与“自然”的和谐——关于王建民二胡作品创作理念与实践意义的思考》&王静 387

0608《〈古今图书集成·筝部〉研读》&姚玉 388

0609《从扬琴改革的历史轨迹——看扬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沿革》&张祎 388

0610《论刘德海琵琶新语汇》&宋薇 389

0611《根系传统,立足时代——由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探索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方》&陈非 390

0612《当“民族韵”相遇“时代风”——谈二胡表演艺术的“提琴化”现象》&郭琴星 390

0613《论中国扬琴伴奏艺术》&王婕 391

0614《20世纪80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