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 前言:何时明末?何以清初?何谓三教?何用会通? 11
第二节 明末清初思潮的线索与特征 16
第三节 三教会通诸议题及本书趣向 23
第四节 本书主题与结构 32
第五节 三教会通前之预备 41
第二章 统摄之学如何可能——以觉浪道盛与方以智「火·炉·土·均」取象为例 45
第一节 道盛师生的课题:坐集折中千古之智 45
第二节 道盛:大冶红炉禅 51
第三节 道盛之火与方以智之土 59
第四节 方以智:「均」作为统摄哲学之意涵 68
第五节 小结 73
第三章 儒学对佛学无明问题的回应——聂豹、刘宗周、王夫之、李颙等论「过」与改悔 77
第一节 前言:从蕺山评功过格谈起 77
第二节 「过、恶」的现象学式考察 87
第三节 儒学对无明的发现与理解 96
第四节 由过、恶与无明中解脱之工夫 102
第五节 「过」与「无明」设词之异 111
第四章 浑天、天均与《易》《庄》会通——王夫之《庄子解》发微 113
第一节 前言:洞悉思想体系的核心 113
第二节 《庄子解》成书背景、凡例与特色 121
第三节 「浑天——天均」之系统 126
第四节 《庄子解》与儒道同异之辨 147
第五节 检讨与发微 153
第五章 儒学论最高教法之型态——王夫之与方以智之「应病予药」喻/辩 159
第一节 前言:「应病予药」喻之提出、承受与反驳 159
第二节 方以智论「应病予药」之弘规 163
第三节 王夫之驳「应病予药」说 168
第四节 二人型态之异同 180
第六章 晚明佛教之儒学融摄——论《梵网经》注释中的「孝道观」 183
第一节 前言:孝的文化史意义及儒佛冲突 183
第二节 袾宏论孝——至德要道与涉妄非真 188
第三节 寂光的律学中兴 198
第四节 智旭的愿心与儒佛会通 201
第五节 弘赞——性本孝慈 209
第六节 澹归——孔释同心与立身行道之大 212
第七节 出世孝之胜义 218
第七章 贝叶前茅与三教会通——公安袁氏的庄子学 221
第一节 前言:另类庄子注 221
第二节 佛学为宗之交会 227
第三节 儒学义理之并撷 236
第四节 三教会通之综合 241
第五节 公安袁氏之立义与限制 251
第八章 梦即佛法——彻庸周理《云山梦语摘要》研究 257
第一节 彻庸周理与《曹溪一滴》——生平与成书形式考察 257
第二节 梦的解析与观法综论 264
第三节 三教论梦或梦境之异 281
第四节 小结 285
第九章 结论 290
第一节 串讲 290
第二节 疏异 296
第三节 综摄 299
第四节 期会 302
参考书目 309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