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说明 3
绪论 5
第一节 “文明”的认知 5
第二节 山西区域文明与地理环境 10
第三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思想内涵和特征 13
第四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16
第五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分期和脉络 21
第六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贡献和未来 58
第一编 天地真蕴 63
第一章 山西的古环境与古气候 63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迁 65
第二节 人地关系 67
第二章 神话传说与史前文化遗迹 71
第一节 “三皇”时期的传说与山西 73
第二节 五帝时期的传说与山西 89
第三章 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 125
第一节 山西是中国古人类的早期栖息地 126
第二节 远古的拓荒者 127
第三节 “黑驼山下的猎马人” 132
第四节 吉县柿子滩文化 137
第四章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 141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直根在山西 142
第二节 “龙的传人”与“中国”源于山西 147
第五章 原始艺术与建筑 151
第一节 原始艺术 152
第二节 建筑——穴居与穴居文化 153
第二编 青铜时代 163
第六章 农牧业相间生产格局下的经济发展 163
第一节 农牧业夹杂的生产格局 165
第二节 辉煌的青铜文化带动下的手工业发展 175
第三节 商业的兴盛与城市的兴起 186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 193
第七章 华戎兼容的政治文明 199
第一节 夏代文献中的山西与三大考古学文化 201
第二节 商王朝势力在山西及山西境内的方国 207
第三节 西周在山西地区的封国统治 212
第四节 三晋的兴迭与法家思想的实践 222
第五节 晋与三晋的制度 228
第六节 持续不断的民族互动 242
第八章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61
第一节 城邑与人口的变化 263
第二节 礼制的渗透与社会风俗的嬗变 272
第三节 家族的兴衰 278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285
第五节 交通的发达 289
第六节 女性角色的变化 293
第九章 璀璨的文化教育与昌盛的学术 299
第一节 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完整的文字体系 300
第二节 史学与文学 304
第三节 晋系青铜器纹饰与其他工艺美术 307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313
第五节 汇聚农家、兵家、纵横家于一体的三晋法家 316
第六节 儒家、名家与杂家 321
第七节 发达的教育体系 324
第八节 天文学的发展 329
第十章 与时俱进的集体心理 333
第一节 对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崇拜与祭祀活动 334
第二节 青铜时代认识观的发展 336
第三节 神话传说与集体心态 340
第四节 社会风气与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343
第五节 诸子思想及其对民风的影响 346
第三编 一统气象 355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355
第一节 农业、畜牧业、渔业的发展 356
第二节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60
第三节 货币与赋役制度 367
第四节 科技进步 370
第十二章 政治与军事 377
第一节 王朝更迭对山西的影响 378
第二节 政治与法律 382
第三节 军事战争与民族互动 388
第十三章 社会与人口 401
第一节 村镇和城市社区 403
第二节 人口流动及移民文化 405
第三节 社会习俗 409
第四节 饮食与服饰的区域特色 410
第五节 宗族士家的形成 412
第十四章 文化艺术 425
第一节 史学 427
第二节 文学艺术 428
第三节 建筑、绘画与雕刻艺术 431
第四节 中西文化交流 440
第十五章 集体心理 445
第一节 固本与求异 446
第二节 心理矛盾的相互转换 449
附录 455
图1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 455
图2 春秋(晋)示意图 457
图3 战国(赵、魏、韩)示意图 458
图4 秦(太原、雁门、代、河东、上党诸郡)示意图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