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1
中气约言 1
中气分为精气神 2
命门有形之始 3
精气神伤一易治、伤二难治 3
治五液皆补肾水 4
即汗处知其虚处 4
壮者阴阳不同 5
阴阳强弱治宜 5
气血虚治宜 5
卷二 7
论诊脉于寸口分寸关尺 7
求脉之本分浮中沉 7
论脉法 8
辨寿夭脉 9
三焦属六部浮脉 9
六部沉脉主证 10
左寸浮兼小肠膀胱膻中宜辨 10
右尺浮兼三焦大肠 11
一病之脉干涉各部 11
实热脉 11
病有主脉 12
一部脉见三象四象 12
辨芤涩 13
气血痛脉 13
六部主痛之脉 13
郁闭则脉有反象 14
临证须问本脉 14
尺盛有非病 14
寸尺脉伏治法 14
左右强弱主病 15
右寸细迟而结 15
虚脉证治 15
阴阳虚实证治 16
脉行为饮食所挠宜察 17
附诸脉主证 17
旧患疮疡者今脉仍见 18
脉贵有根 18
肾脉强防遗精 18
呼吸致脉缓急 19
奇经八脉于寸口 19
关弦必成疟 19
脉有常象 20
杂病浮结脉证 20
论六阴脉 20
诸病脉有不可泥之时须察变故 21
浮沉迟数均不可泥 21
卷三 23
诊脉说 23
治病分先天后天 24
四方之人证治不同 24
贫富劳佚证治不同 25
五方水土为病 25
湿痰皆因火郁 26
诸劳诸虚受伤各别 26
因好恶以知虚实 26
遂各经所欲 27
今病问昔病 27
易受风寒者愈后宜补 28
难治之证宜多看治验多备妙方 28
卷四 30
君臣佐使 30
古方用药之妙 31
古方皆有防慎 32
药宜中病而止 32
夏月用药法 33
幼壮老弱用药不同 33
补宜于平日不宜于病时 33
恶药之人患六淫须察所兼伤 34
古法活用之宜 34
用药要法 35
服药禁忌 35
病者须静养 36
附《千金方》诊候处方用药数条 37
卷五 42
气血周流则不病 42
人力回天 42
民病异同有由 42
病有根 43
病从口入 43
小儿宜节荤腻 44
酒色致病 44
春药之害 45
嗜好诸物致病 45
卷六 47
感冒脉证治法伤寒门古法俱在,兹不赘 47
瘟疫大略 48
伤寒瘟疫脉不同 49
瘟疫最贵津液 49
瘟疫亦外感内伤兼证须重养阴 50
瘟疫须汗至脚 51
感冒兼旧病 51
初病脉结 52
风寒证治 52
闭汗治法 52
宴饮感冒治法 53
身热不退辨 53
传染诸病皆瘟疫 54
瘟疫不可泥脉 54
临证方药活法之例 54
脉证不符 56
重诊脉盛之别 56
临证先问病因再合四诊而参之 57
壮人初病药误有不坏 57
以五行诊病 58
久病治因 59
临证须合四诊乃能分晓 59
临诊先据见证 59
望闻问大略 60
新旧病治法不同 60
六淫类略 61
六淫所在为病大略 62
治病活法说 62
杂证宜察 63
酒后察病 63
见证知病 63
茹素开荤病死解 64
未出痘病内有伏热 64
阳陷阴挠治法 64
伤寒、瘟疫、疟疾、杂疾、关脉弦之别 65
卷七 66
舌白唇白宜补 66
虚泄治法 66
痨病酒痰宜童便 67
治伤酒食腿痛 67
寒凝血分汗下法 67
肺痨 67
腰痛不同 68
气血虚弱者汗下消法与众不同 68
口苦口甘 68
酒虫 68
治虫 69
手足冷皆有闭塞 69
阳易举者精亏相火妄动 69
燥火湿寒虚实不同 70
病此治彼解 70
有形之病难愈 71
泻痢死证 72
瘫痨臌噎日久及孽病勿治 72
常证所兼 72
卷八 74
老年证治说 74
静养精神以补中气立能救危 75
慎药 75
老人证 76
便结便润治法 77
脉弦实 77
证治 77
寒热证说 78
久病后泻 79
用药因元气 79
忌脉忽强溏泻心嘈 79
寒热湿积 80
三十后防大病 80
老人虚人上热下寒不同 80
卷九 81
肥人脉多沉细 81
肥人瘦人右关脉辨 81
肥人多痰 81
瘦人热 82
肥人勿破气血 82
肥人之痰由湿与积非火非风 82
肥人湿在于脾痰生于胃 83
肥人酒伤 83
肥人所忌 84
卷十 85
七情过与不及 85
郁结不同 85
皮毛郁病 88
关脉有结须解郁 88
幼人失精未失精郁证不同 88
郁结证治 89
以心治心 89
男妇久无淫致病 90
膜原胸膈致病之端 90
附《千金方》用药铢两多寡辨 91
卷十一 97
伏匿宿疾说 97
无病脉数 98
卷十二 101
生育说 101
春方药戕生无嗣 102
经行不同 102
不孕多因夫病 103
经至之脉 103
论孕脉证 103
孕证 105
经后诸病须防是孕 105
胎脉 106
胎脉夹病脉必有其证 106
胎脉说 107
病脉似胎脉 107
有胎而脉不见 108
有胎而经倒行 108
闪跌胎脉有结促 108
防闪跌 108
洋烟可救胎漏 109
闪胎之由 109
伤胎未伤胎脉辨 110
小产多因气虚 110
男妇俱有六阴脉并六阴胎脉 111
四川汪氏种子诀 111
方书孕育法 112
保胎用药宜忌 113
脏燥 113
割胞浆入儿溺死 114
胎前有病产后慎治 115
妇人宜平日熟悉胎产并正产脉证 115
产后药谬 115
产后方药宜忌 116
结胎不等 117
月家病 117
婆子治月家病 117
杨梅愈后须第四胎可存 118
乳儿受提挈等苦家长当预为照料 118
小儿虚寒证治 119
卷十三 122
洋烟伤元气与诸病不同 122
瘾病药有不宜 123
治瘾者病要法 124
鼻烟水烟旱烟洋烟皆能为病 125
治瘾病宜达膜原 125
戒烟须先治其本病 126
治瘾者病须先防脱 126
治瘾者病以问为先 126
解嘈呕 127
烟伤宜辨 127
吞烟者胃热盛 127
脱烟 127
治痰法 128
脉证常象 129
洋烟治病 129
卷十四 130
乳疮治法 130
鱼口女疝不同 130
诸疮 131
阳分痈疖破后宜红升丹 131
阴疽 132
宜忌 132
食后察病防毒 133
气滞血凝 134
五厥五绝 134
烧炼升丹降丹法 134
治痈用升丹各法 137
养丹二法 138
卷十五 140
汗下相因 140
虚弱人表证日久勿再散 140
诸证忌用之药 140
有汗无汗药误之害 142
虚证用桂附姜防汗脱滑精 142
滑精之药 142
牛膝之害 143
黄芪之害 143
脾病湿肿及泻证忌熟地黄 143
人参不宜轻用 144
诸药误用之害 144
贻误难防 145
行脚僧道油嘴巫婆之害 145
卷十六 147
三事 147
论读医术 147
临证 148
诊妇女病雅言 149
医人之误 150
病家之误 150
药肆之误 150
卷十七 152
临证述略 152
附编 169
新选验方 169
应看医书 195
瘟疫要言 196
常脉略记 196
疟 197
吼喘 198
吐血成盆 198
生育说 199
牛痘 200
跋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