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长江岸边黄梅县的汤氏家族 1
第一章 平淡而快乐的童年 1
一、伟大的母爱 1
二、父亲为他取名“一介” 2
三、童年时的家 3
四、北平东华门的孔德幼儿园 8
五、表现“平平”的小学生 10
六、对“生”和“死”的发问 13
第二章 战争年代的中学时光 16
一、到云南与父亲团聚 16
二、西去延安幻想曲 32
三、到重庆南开中学读书 43
四、《文拓》在南开中学的“闪光” 49
五、战争年代在云南的最后岁月 54
第三章 在阅读中走入哲学 64
一、阅读中国古典哲学的开端 64
二、开始感悟“生死” 67
三、在阅读中成长 68
第四章 北大岁月 73
一、进入北大先修班 73
二、从对政治不感兴趣到参加反美游行 79
三、在北大哲学系 81
四、彷徨的青年 85
五、在北大三院城东沙滩的日子 95
第五章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 105
一、接受马克思主义 105
二、真实的生活 108
三、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111
第六章 难忘的岁月 113
一、妻子乐黛云遭受第一次人生冲击 113
二、从不与右派妻子划清界限 115
三、“学术研究”与“学术讨论” 121
四、从“四清”到“文革” 125
五、夫妻患难相随 156
第七章 迎来学术研究的春天 159
一、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 159
二、完成《郭象与魏晋玄学》 16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的出版 165
四、《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与《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167
五、对当代儒学的反思与“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和“内圣外王之道” 170
六、探索中国解释学 173
七、国际间的“文明对话”与“新轴心时代”的展望 175
八、国际学术交流之旅 177
九、创办中国文化书院 181
十、“学术领袖”的风范 184
十一、带头挂帅编纂《儒藏》 192
十二、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长的脚步 196
十三、儒学研究院的10年规划 200
十四、对中国教育的感慨 203
十五、反对称自己为大师 208
第八章 岁月追寻 211
一、祖父汤霖雨三公 211
二、父亲汤用彤 216
三、母亲张敬平 238
四、大哥汤一雄和大妹汤一平 255
五、难忘的北大老师 262
六、东厂胡同大院里的“大孩子”和“小孩子” 281
七、与“小孩子”邓可蕴的友谊 285
第九章 “交响乐”依然在奏响 291
一、走过金婚之旅的“儒道互补” 291
二、与书结缘之不解情 300
三、身兼“数职”的小刘 308
四、子孙成了美国人 316
五、“交响乐”依然在奏响 322
后记:《儒藏》编纂工程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332
著作目录 334
续编 336
一、永不停歇的脚步 336
二、家国情怀与拳拳之心 337
三、永恒的人生交响乐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