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特点、手段与规律 2
1 自足完备的汉语语法 2
2 汉语语法的主要手段 6
3 流行的错误认识 10
4 决定汉语整体面貌的基因 14
5 什么样的信息会刺激语言表达 18
6 顺序的重要表达功能 21
7 位置变动导致意思不同 26
8 复合词的结构制约其用法 30
9 语法结构的意义 36
10 语言中的概率规律 40
11 从句与句子的功能差异 44
12 八九不离十的语言否定 47
13 感冒后遗症所揭示的语法性质 51
14 词小作用大 54
15 音节数目的表达功能 57
第二部 语言、认知与思维 62
16 思维特点对语言的影响 62
17 词义决定语法 65
18 理解新句子的机制 70
19 汉语影响中国人的感知 74
20 决定汉语特点的认知方式 78
21 首尾颠倒而意思不变的句子 81
22 表示被动的动宾结构 83
23 否定词不表否定 85
24 包含相反义项的动词 88
25 英汉双宾结构的本质差别 90
26 汉语包含着微积分概念 92
27 汉族儿童学习词汇的优势 95
28 “第二次象形”的汉字 99
29 概念也有容忍度 104
30 难倒专家的小学生问题 107
31 汉语影响中国人的听力 109
32 汉语偏爱双音节 113
33 认识语言需要新型逻辑 115
34 中国人的语言拜物教 118
第三部 语言、社会与自然 124
35 社会平均值对语法的影响 124
36 从“吃”上解读世界 126
37 社会现象造就新词语 132
38 反义词的不对称用法 136
39 老格式获得新功能 140
40 决定奇异“婚配”的语法 144
41 漂白的脏词很有表现力 148
42 具有独特表达功能的脏词 153
43 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理 155
44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 161
45 数字的特殊含义 165
46 价值观影响语言表达 170
47 投射在语言中的客观规律 173
48 行走动词表达将来时 177
49 十大“变味儿”的词语 183
50 “人往高处走”的语言规则 186
51 科学知识影响语言 188
52 儿童语言的独特性 190
第四部 历史、方言与外来语 196
53 两千年前的人学英语很便捷 196
54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法演化 200
55 新用法青睐高频率词 205
56 高频词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211
57 两代人之间的语法变异 215
58 不合理的语法规则 219
59 方言保鲜古语词 222
60 汉语充满着历史沧桑 224
61 词义的方言色彩 227
62 汉语的“象形概念”词 231
63 东西方有别的“推敲” 237
64 古今意义翻了个儿的词 239
65 误读造成的词语 242
66 用普遍规律破解古词 245
67 理解古文依赖历史语境 250
68 使用场合导致语义演变 253
69 始终处于变化中的语法 256
70 神秘现象并不神秘 259
71 “前赴后继”的词汇更替 262
72 从其他语言来看汉语现象 265
73 理解汉语演化的科学观 270
74 促使褒贬转换的社会心理 274
75 外来词要入乡随俗 276
76 被英语冲击得面目全非的词语 280
77 “转基因”的翻译极具误导性 283
78 老师不教但作用巨大的词 285
79 不同语言的词语搭配习惯 289
80 传递重要信息的肢体语言 291
第五部 文学、艺术与流行乐 296
81 形式与内容珠联璧合的诗词 296
82 促使诗歌体裁变迁的语言因素 300
83 古人说话很讲究音乐美 308
84 古人说话要“穿衣戴帽” 310
85 化腐朽为神奇的引典 315
86 大家理解错了《诗经·关雎》 317
87 靠词典学语言很危险 321
88 语言表达的逻辑悖论 324
89 汉语特有的娱乐价值 328
90 文艺作品的语言问题 333
91 春晚流行歌的语文错误 337
92 汉语的乐感来自哪里 340
93 同音词经常造成误解 345
94 造成汉语重叠丰富的原因 348
95 传情达意的语调 351
96 说话顺序影响事件解读 354
97 司马迁婉约批评孔子 359
98 高依赖语境的表达 364
第六部 母语、教学与语言政策 368
99 母语是个人智慧的支撑 368
100 母语政策决定高端人才培养 370
101 母语水准决定外语程度 374
102 为何汉语离不开汉字 377
103 汉字拼音化将使全民变文盲 380
104 为什么日语也离不开汉字 383
105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 387
106 维护汉语的纯洁与健康 391
107 文字的创立才是文明开始 393
108 根据文字给世界文明分类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