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士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209994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博采众家之长,在本书所确立的犯罪学体系范围内,对一些基本理论作进一步深化,对某些模糊的看法加以澄清,对一些混乱的认识进行梳理,对个别错误的观点予以更正,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尽可能反映出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2

一、犯罪学的概念 2

二、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3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4

一、法学学科观点 5

二、社会学学科观点 5

三、边缘学科观点 6

四、综合性学科观点 6

五、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7

六、独立的基础性社会科学观点 7

第三节 犯罪学的犯罪概念 9

一、国外学者对犯罪概念的界定 9

二、我国学者对犯罪概念的探讨 11

三、对犯罪学犯罪概念的理性审视 13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5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15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7

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8

四、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18

五、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学的关系 19

第五节 犯罪学的体系 20

一、犯罪学导论 20

二、犯罪现象论 21

三、犯罪原因论 21

四、犯罪防控论 22

思考题 22

阅读书目 22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23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24

一、客观性原则 24

二、整合性原则 25

三、伦理原则 27

四、价值无涉原则 27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28

一、确定研究课题 28

二、建立理论假设 29

三、作研究设计 29

四、收集资料 30

五、处理和分析资料 30

六、阐述并发表研究成果 31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31

一、犯罪调查的基本类型 32

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35

三、分析资料的方法 38

思考题 42

阅读书目 42

第三章 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43

第一节 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44

一、贝卡利亚的犯罪学理论 45

二、边沁的犯罪学观点 47

三、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观 49

第二节 19世纪末期的实证犯罪学派 51

一、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 51

二、菲利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56

三、加罗法洛的犯罪心理学理论 61

第三节 现代犯罪学 64

一、犯罪生物学理论 64

二、犯罪社会学理论 65

三、犯罪心理学理论 66

四、社会心理学理论 68

第四节 犯罪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69

一、研究方法:从单一向多元的高度整合 69

二、研究方式:由理论或应用的单线偏重转为双线并重 70

三、罪因研究:由单因到多因的全方位审视 70

四、犯罪预测: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向 71

思考题 72

阅读书目 72

第四章 犯罪现象 73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属性 73

一、犯罪现象的客观性 74

二、犯罪现象的反社会性 75

三、犯罪现象的阶级性 75

四、犯罪现象的社会性 76

五、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76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分类 78

一、犯罪现象分类的意义 78

二、犯罪学的犯罪分类 80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83

一、犯罪测量的手段 84

二、犯罪率及其客观评价 87

第四节 犯罪黑数 90

一、犯罪黑数的涵义 90

二、犯罪黑数的研究方法 91

三、犯罪黑数研究的意义 94

四、我国的犯罪黑数研究 96

五、对我国犯罪现象的动态分析 101

思考题 106

阅读书目 107

第五章 犯罪人 108

第一节 犯罪人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108

一、犯罪人的涵义 108

二、犯罪人研究的意义 110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111

一、犯罪人的一般属性 111

二、犯罪人的特殊属性 113

第三节 犯罪人实证研究 114

一、犯罪生涯研究 114

二、犯罪人口学特征研究 115

三、犯罪人个性特征研究 117

思考题 117

阅读书目 118

第六章 犯罪被害人 119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及其研究价值 120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120

二、犯罪被害人研究的价值 121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分类 124

一、犯罪被害人分类的原则 124

二、犯罪被害人的主要类型 125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129

一、被害性的内涵 129

二、被害性的特征 131

三、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133

第四节 犯罪被害人保护 140

一、犯罪被害人补偿 140

二、犯罪被害人援助 150

第五节 被害预防 152

一、被害预防的概念 152

二、被害预防的作用 153

三、被害预防的分类 156

四、被害预防的实施 158

思考题 162

阅读书目 162

第七章 犯罪原因的基本理论 164

第一节 犯罪原因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164

一、犯罪原因的涵义 164

二、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 167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 169

一、犯罪原因系统的涵义 169

二、犯罪原因系统的结构 170

三、犯罪原因系统各要素分析 173

第三节 西方犯罪学的主要罪因理论 179

一、犯罪生物学理论 179

二、犯罪心理学理论 184

三、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 188

四、犯罪社会学理论 190

思考题 197

阅读书目 197

第八章 犯罪的社会因素 198

第一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198

一、政治腐败与犯罪 199

二、政治动乱与犯罪 201

三、阶级斗争与犯罪 202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205

一、经济条件(水平)与犯罪 205

二、经济变动与犯罪 208

三、贫富悬殊与犯罪 215

四、市场经济与犯罪 219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犯罪 222

一、文化的涵义 223

二、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224

三、文化冲突与犯罪 227

第四节 教育因素与犯罪 232

一、家庭教育与犯罪 233

二、学校教育与犯罪 238

第五节 法制因素与犯罪 245

一、法制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245

二、法制在控制犯罪中的实现方式 246

思考题 250

阅读书目 250

第九章 犯罪的个体因素 251

第一节 犯罪行为生成的机制 252

一、犯罪的主观因素 252

二、犯罪主客观因素的关系 253

第二节 个体犯罪的生理因素 254

一、年龄与犯罪 254

二、性别与犯罪 256

第三节 个体犯罪的心理因素 259

一、个体的不良意识与犯罪 259

二、个体的不良需要与犯罪 262

三、个体的不良动机与犯罪 264

第四节 人格特征与犯罪 265

一、气质与犯罪 266

二、性格与犯罪 268

三、智力与犯罪 270

第五节 变态人格与犯罪 271

一、偏执型变态人格 271

二、情感型变态人格 272

三、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272

四、冲动型变态人格 272

五、无情型变态人格 272

六、分裂型变态人格 273

七、怪癖型变态人格 273

八、性变态 273

第六节 精神障碍与犯罪 274

一、精神分裂症 274

二、躁郁症 274

三、反应性精神病 274

四、偏执性精神病 275

五、短暂性意识障碍 275

六、癫痫 275

思考题 276

阅读书目 276

第十章 犯罪的自然因素 277

第一节 犯罪自然因素的涵义 277

一、犯罪自然因素的概念 277

二、犯罪自然因素的特征 278

第二节 犯罪的时间因素 280

一、季节与犯罪 280

二、昼夜与犯罪 281

三、自然周期与犯罪 281

四、自然灾害与犯罪 282

五、社会周期与犯罪 282

第三节 犯罪的地理环境因素 284

一、城市与犯罪 284

二、农村与犯罪 288

第四节 犯罪的区域分布 290

一、犯罪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291

二、犯罪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 291

思考题 292

阅读书目 292

第十一章 犯罪预测 293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和价值 293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 293

二、犯罪预测的价值 294

第二节 犯罪预测依据的原理 297

一、犯罪可知性原理 298

二、质量互变原理 298

三、历史连续性原理 299

四、统计理论和心理学原理 299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内容和类型 299

一、犯罪预测的内容 299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 301

第四节 犯罪预测的方法 303

一、犯罪预测的一般步骤 303

二、犯罪预测的具体方法 305

第五节 犯罪预测的预报 309

一、预报的种类 309

二、预报的验证 310

思考题 311

阅读书目 311

第十二章 犯罪预防 312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及类型 313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313

二、犯罪预防的类型 316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核心价值 321

一、犯罪预防的核心价值——个人自由之保护 322

二、确认犯罪预防核心价值的意义 323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325

一、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325

二、犯罪预防的局限性 327

第四节 犯罪预防的方针和基本原则 330

一、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方针 330

二、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334

第五节 犯罪预防的主要内容 336

一、犯罪社会预防 337

二、犯罪心理预防 341

三、犯罪治安预防 345

四、犯罪技术预防 351

第六节 犯罪预防模式 354

一、外国的犯罪预防模式 354

二、我国犯罪预防模式的探索 359

思考题 367

阅读书目 367

第十三章 犯罪控制 368

第一节 犯罪控制的涵义及其构成 369

一、犯罪控制的涵义 369

二、犯罪控制的构成 370

第二节 犯罪控制的主要形式 373

一、积极的犯罪控制与消极的犯罪控制 373

二、内在犯罪控制与外在犯罪控制 380

三、犯罪的舆论控制与犯罪的心理控制 381

第三节 犯罪控制的目标和指标 386

一、犯罪控制的目标 386

二、犯罪控制的指标 386

第四节 犯罪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388

一、犯罪控制的手段 388

二、犯罪控制的方法 392

思考题 394

阅读书目 394

参考书目 395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