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刘邦教子 1
手敕太子书 2
第二编 曹操教子 7
第一章 诸儿令 7
第二章 遗令 10
第三编 唐太宗教子 13
第一章 帝范 15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15
旷道不可偏制,与人共理之 17
远近相持,亲疏两用 18
旁求俊义,博访英贤 21
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23
帝王之为国,必借匡辅之资 26
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27
委任责成,不劳而化 30
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33
以威拒谏,身亡国灭 35
谗佞之徒,国之蟊贼 37
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39
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42
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 44
仁爱下施,人不凋敝 47
威立则恶者惧,化行则善者劝 49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50
子育黎黔,惟资威惠 53
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55
礼乐之兴,以儒为本 58
武士儒人,焉可废也 60
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 63
第二章 诫吴王恪书 66
第三章 戒皇属 68
第四编 康熙教子 71
第一章 崇儒重道 72
心小胆大,防患未然 72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 75
见人得失,如己得失 79
法令之行,唯身先之 82
自任其过,大人之为 84
嘉纳良言,闻过则改 88
深思熟虑,无憾无悔 92
慎重持敬,谨终如始 93
防微杜渐,预其未萌 95
教化普遍,怀柔远人 97
事无巨细,不可懈慢 99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101
仁者之心,随感而应 105
恒劳知逸,自强不息 109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111
治心之要,先在克己 113
第二章 修身养性 115
善喜善念,去恶去凶 115
心存善念,天报福禄 120
俯仰无愧,存乎一心 123
修德之功,在于主敬 125
持斋必戒,感发善念 127
立志于道,犹入圣域 129
良知良能,乾乾不息 131
至诚无息,日积月累 135
逸乐有节,勤修不惰 138
修身治性,谨于平日 140
诚而有信,不欺暗室 143
一念之微,天理人欲 145
体认世务,据理审事 148
读经明史,开卷有益 151
四书性理,立命之道 158
第三章 学理明世 160
好学多问,遍求名师 160
日进日新,精进永固 164
希贤希圣,谁能阻挡 166
虚心向学,习人之善 168
研读古书,审其大义 170
一字未明,必加寻绎 172
知书明理,贵在贯通 175
知之为知,不知为非 178
循规蹈矩,才是真孝 183
体贴君亲,忠出至诚 184
父祖之基,不可易视 187
不为书愚,不为书欺 189
博采众长,垂示永久 191
顺适为安,自然为孝 195
冠帽尊贵,放置有序 198
权变为雄,惟时惟事 201
礼用和贵,齐家治国 203
远近之道,皆宜深省 205
昏定晨省,不可拘泥 207
宽严兼济,使人之要 209
约束下人,禁其滋事 212
严饬则爱,娇纵则害 214
家居闲谈,善行良言 216
第四章 福禄寿康 219
名实相副,混淆不得 219
君子三畏,没齿不忘 221
天道好生,仁爱为本 223
心静身凉,祛暑之要 226
食宜淡薄,于身有益 229
酒伤身心,能饮不饮 231
善恶邪正,瞭焉眊焉 233
回顾斜视,人之大忌 235
污秽之言,慎于口吻 237
须发变白,听其自然 239
年老齿落,有益子孙 242
心志专一,即是养生 24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5
勤俭敦朴,唯念民艰 247
雷雨大作,不躲树下 249
居家洁净,清气著身 251
俭约不贪,福寿长全 253
一丝一缕,来之不易 255
第五章 治国谋略 259
一粒之艺,于身有益 259
神佛之教,以善引人 261
好问好察,耳聪目明 264
悖逆人性,祸必上身 266
造谣中伤,终有恶报 271
偏好一艺,必为所溺 272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74
幸灾乐祸,小人之情 277
为人君者,岂可诿过 278
言而有信,为人守秘 280
己所不能,嘉彼所能 282
久经征伐,须重人命 284
奉天行事,赏罚唯慎 285
众谋独察,不可偏废 287
竭其心智,博取众议 291
身先士卒,为将之道 293
教之以劳,有勇知礼 296
晓谕良方,希冀益众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