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学衍义补》表 11
御制序 13
自序 15
卷首 诚意正心之要审幾微(补) 17
谨理欲之初分 17
察事幾之萌动 20
防奸萌之渐长 25
炳治乱之幾先 27
卷一 治国平天下之要正朝廷 29
总论朝廷之政 29
卷二 37
正纲纪之常 37
定名分之等 39
卷三 43
公赏罚之施 43
谨号令之颁 46
卷四 51
广陈言之路 51
卷五 61
正百官 61
总论任官之道 61
定职官之品 63
卷六 71
颁爵禄之制 71
敬大臣之礼 72
卷七 78
简侍从之臣 78
卷八 84
重台谏之任 84
卷九 89
清入仕之路 89
卷十 98
公铨选之法 98
卷十一 108
严考课之法 108
崇推荐之道 113
卷十二 118
戒滥用之失 118
卷十三 125
固邦本 125
总论固本之道 125
蕃民之生 129
卷十四 133
制民之产 133
卷十五 142
重民之事 142
宽民之力 147
愍民之穷 150
卷十六 154
恤民之患 154
卷十七 166
除民之害 166
卷十八 173
择民之长 173
卷十九 181
分民之牧 181
询民之瘼 185
卷二十 191
制国用 191
总论理财之道(上) 191
卷二十一 196
总论理财之道(下) 196
卷二十二 200
贡赋之常 200
卷二十三 210
经制之义(上) 210
卷二十四 217
经制之义(下) 217
卷二十五 224
市籴之令 224
卷二十六 233
铜楮之币(上) 233
卷二十七 238
铜楮之币(下) 238
卷二十八 244
山泽之利(上) 244
卷二十九 250
山泽之利(下) 250
卷三十 255
征榷之课 255
卷三十一 263
傅算之籍 263
卷三十二 270
鬻算之失 270
卷三十三 275
漕挽之宜(上) 275
卷三十四 281
漕挽之宜(下) 281
卷三十五 290
屯营之田 290
卷三十六 296
明礼乐 296
总论礼乐之道(上) 296
卷三十七 303
总论礼乐之道(下) 303
卷三十八 307
礼仪之节(上) 307
卷三十九 313
礼仪之节(中) 313
卷四十 320
礼仪之节(下) 320
卷四十一 326
乐律之制(上之上) 326
卷四十二 331
乐律之制(上之下) 331
卷四十三 338
乐律之制(中) 338
卷四十四 345
乐律之制(下) 345
卷四十五 351
王朝之礼(上) 351
卷四十六 357
王朝之礼(中) 357
卷四十七 365
王朝之礼(下) 365
卷四十八 372
郡国之礼 372
卷四十九 380
家乡之礼(上之上) 380
卷五十 390
家乡之礼(上之中) 390
卷五十一 397
家乡之礼(上之下) 397
卷五十二 403
家乡之礼(中) 403
卷五十三 408
家乡之礼(下) 408
卷五十四 416
秩祭祀 416
总论祭祀之礼(上) 416
卷五十五 423
总论祭祀之礼(下) 423
卷五十六 429
郊祀天地之礼(上) 429
卷五十七 435
郊祀天地之礼(下) 435
卷五十八 440
宗庙飨祀之礼(上) 440
卷五十九 447
宗庙飨祀之礼(下) 447
卷六十 453
国家常祀之礼(上) 453
卷六十一 459
国家常祀之礼(下) 459
卷六十二 467
内外群祀之礼 467
卷六十三 473
祭告祈祷之礼(上) 473
卷六十四 479
祭告祈祷之礼(下) 479
卷六十五 485
释奠先师之礼(上) 485
卷六十六 490
释奠先师之礼(下) 490
卷六十七 496
崇教化 496
总论教化之道 496
卷六十八 505
设学校以立教(上) 505
卷六十九 511
设学校以立教(中) 511
卷七十 517
设学校以立教(下) 517
卷七十一 524
明道学以成教(上) 524
卷七十二 530
明道学以成教(下) 530
卷七十三 539
本经术以为教(上之上) 539
卷七十四 545
本经术以为教(上之中) 545
卷七十五 552
本经术以为教(上之下) 552
卷七十六 561
本经术以为教(中) 561
卷七十七 567
本经术以为教(下) 567
卷七十八 572
一道德以同俗 572
卷七十九 580
躬孝弟以敦化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