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思童,刘利,张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22222480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定量分析基础、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共9章。每章结尾给出本章重点和相关计算公式,附录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本书可用作本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理、工、农、医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2.1 化学分析法 2

1.2.2 仪器分析法 2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3

第2章 定量分析基础 5

2.1 定量分析的过程 5

2.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6

2.2.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7

2.2.2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8

2.2.3 减免误差的方法 10

2.2.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1

2.3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2

2.3.1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12

2.3.2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4

2.3.3 可疑值的取舍 16

2.3.4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检查方法的准确度) 18

2.4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18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20

思考题 21

习题 21

第3章 滴定分析法 23

3.1 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 23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滴定方式 23

3.2.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3

3.2.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4

3.2.3 滴定方式 24

3.2.4 滴定分析的特点 25

3.3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25

3.3.1 基准物 26

3.3.2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6

3.3.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7

3.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8

3.4.1 被测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29

3.4.2 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30

3.4.3 计算示例 30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32

思考题 33

习题 33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35

4.1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分布曲线 35

4.1.1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35

4.1.2 酸碱平衡的相关概念 38

4.1.3 一元酸的分布曲线 38

4.1.4 二元酸的分布曲线 39

4.1.5 三元酸的分布曲线 40

4.1.6 多元酸的分布系数推广结论 41

4.2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42

4.2.1 质子条件 42

4.2.2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44

4.2.3 两性溶液pH的计算 45

4.2.4 其他酸碱溶液pH的计算 47

4.3 酸碱指示剂 49

4.3.1 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49

4.3.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0

4.3.3 混合指示剂 52

4.3.4 酸碱指示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3

4.4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54

4.4.1 强碱滴定强酸 54

4.4.2 强碱滴定弱酸 56

4.4.3 强酸滴定弱碱 59

4.4.4 多元酸、混合酸以及多元碱的滴定 59

4.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62

4.5.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62

4.5.2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63

4.6 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66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68

思考题 69

习题 70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74

5.1 配位滴定法概述 74

5.1.1 配位滴定法 74

5.1.2 配位滴定对配位反应的要求 74

5.1.3 配位剂的种类及特点 74

5.2 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75

5.2.1 EDTA的性质 75

5.2.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77

5.3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78

5.3.1 主反应与副反应 78

5.3.2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α Y(H) 79

5.3.3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副反应系数α M 80

5.3.4 条件稳定常数 81

5.3.5 配位滴定法测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及酸度范围 83

5.4 配位滴定曲线 85

5.4.1 滴定曲线的绘制 85

5.4.2 滴定曲线的讨论 86

5.5 金属指示剂 88

5.5.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88

5.5.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88

5.5.3 常用金属指示剂 90

5.6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91

5.6.1 混合离子分别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91

5.6.2 控制溶液酸度进行分别滴定 91

5.6.3 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92

5.6.4 预先分离 95

5.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95

5.7.1 直接滴定 95

5.7.2 返滴定 96

5.7.3 置换滴定 96

5.7.4 间接滴定 97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97

思考题 98

习题 99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02

6.1 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102

6.1.1 条件电极电位 102

6.1.2 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104

6.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06

6.2.1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 106

6.2.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108

6.2.3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110

6.3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112

6.3.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12

6.3.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16

6.4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117

6.4.1 高锰酸钾法 118

6.4.2 重铬酸钾法 121

6.4.3 碘量法 122

6.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25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128

思考题 128

习题 129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132

7.1 沉淀滴定法概述 132

7.1.1 沉淀反应需满足的条件 132

7.1.2 银量法滴定方式和用途 132

7.2 银量法确定滴定终点的几种方法 133

7.2.1 摩尔法 133

7.2.2 佛尔哈德法 134

7.2.3 法扬司法 136

7.3 银量法的应用 138

7.3.1 银量法标准溶液 138

7.3.2 银量法的应用示例 138

本章重点 139

思考题 139

习题 139

第8章 重量分析法 141

8.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41

8.1.1 重量分析法 141

8.1.2 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的方法 141

8.1.3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142

8.1.4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42

8.1.5 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42

8.1.6 沉淀剂的选择与用量 143

8.2 沉淀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43

8.2.1 共沉淀和后沉淀 143

8.2.2 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144

8.2.3 沉淀的形成 144

8.2.4 沉淀条件的选择 145

8.2.5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146

8.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147

8.3.1 同离子效应 147

8.3.2 盐效应 148

8.3.3 酸效应 148

8.3.4 配位效应 149

8.3.5 其他影响因素 149

8.4 重量分析法的计算和应用 150

8.4.1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50

8.4.2 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151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153

思考题 154

习题 154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156

9.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56

9.1.1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56

9.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57

9.1.3 光吸收基本定律 159

9.1.4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60

9.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61

9.2.1 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161

9.2.2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61

9.2.3 显色剂的种类及选择 163

9.3 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165

9.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性能 165

9.3.2 常用的分光光度计 166

9.3.3 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167

9.4 吸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 168

9.4.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169

9.4.2 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169

9.4.3 参比溶液的选择 169

9.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70

9.5.1 单一组分含量的测定 170

9.5.2 多组分含量的测定 171

9.5.3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72

9.5.4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173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174

思考题 174

习题 174

第10章 电位分析法 177

10.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77

10.1.1 概述 177

10.1.2 参比电极 178

10.1.3 指示电极 180

10.1.4 离子选择性电极 181

10.2 电位测定法 184

10.2.1 溶液pH的测定 185

10.2.2 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测定 185

10.2.3 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187

10.3 电位滴定法 188

10.3.1 方法原理和特点 188

10.3.2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 188

10.3.3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89

本章重点和有关计算公式 189

思考题 190

习题 190

附录 192

附录1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192

附录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93

附录3常用洗液的配制 198

附录4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5 K, I = 0) 199

附录5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201

附录6常用的缓冲溶液 202

附录7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0 ~ 25℃) 205

附录8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I9KMY) 207

附录9标准电极电位(298.15 K) 208

附录10条件电极电位? 211

附录11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