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 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德育问题的多维透视》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储德峰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2007572
  • 页数:169 页
图书介绍: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学分制教育管理体制,一些德育研究者仅视之为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而对这种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之于高校德育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自觉。本书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问题研究置于当前我国高校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中,从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我国高校从传统学年制向学分制、体制转变的历史沿革、我国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人文困境出发,揭示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给我国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学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所应具有的人文向度以及用人文精神关照我国学分制改革的超越路径。

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现代德育理论研究概述 3

三、研究视角和思路 7

第一章 高校学分制改革概述 9

第一节 学分制改革的历史追述 9

一、“学分制”的内涵及其由来 9

二、美国高校的“学分制” 11

三、西欧高校的“学分制” 15

四、日本的“学年学分制” 16

第二节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17

一、学习和引进阶段 17

二、改良和试点阶段 18

三、全面推广阶段 18

第三节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条件、意义及现状分析 19

一、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条件 19

二、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20

三、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 21

第四节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优点及其不足 24

一、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优点 24

二、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26

第五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困境及其超越 27

一、学分制改革之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意义 28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9

三、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31

四、实事求是,合理推进学分制改革 34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改革的人文困境及其超越 36

第一节 人文精神及其三重意蕴 36

一、何为“人文精神” 36

二、人文精神的三重意蕴 40

第二节 我国学分制改革的人文困境 42

一、指导思想形而上学,改革目的不明确 42

二、教育方法论研究贫乏,专业化维度过于膨胀 43

三、教育内容缺乏人文精神意蕴 44

第三节 用人文精神观照我国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44

一、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45

二、拓宽教育方法论研究的迫切需要 45

三、融合科学和人文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 47

第三章 高校德育研究的思维困境及其超越 48

第一节 两种思维范式:本质主义思维与生成性思维 48

一、本质主义思维和近代科学主义世界观 49

二、生成性思维和生活世界观 51

第二节 超越路径:生成性思维范式的转向 52

一、德育研究理论创新的思维前提 53

二、德育方法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54

三、当代德育研究走出理论脱离实际困境的内在要求 55

第三节 生成性思维转向的关键:德育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56

一、既是“观众”更是“演员” 56

二、既是德育理论的解释者更是德育生活实践的描述者 57

三、既是“布道者”,更是充满浓郁人文韵味的关怀者 57

第四章 高校德育的现实困境及其超越 59

第一节 传统德育模式的主体性缺失困境及其超越 59

一、传统德育模式主体性缺失的困境 59

二、传统德育模式主体性缺失困境的原因分析 60

三、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构建 65

第二节 传统德育模式构建的真理性缺失困境及其超越 70

一、传统德育模式构建的真理性缺失困境 70

二、传统德育模式构建的真理性缺失困境的超越 71

第三节 我国高校德育现实困境的现象探析与反思 76

一、现实困境的现象探析 76

二、我国高校德育现实困境的反思 79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83

第一节 “占有”价值取向和“生存”价值取向 83

一、“占有价值取向”与“科学世界观” 83

二、“生存价值取向”和“生活世界观” 84

第二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 84

一、“占有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 85

二、“生存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 86

第三节 从“占有式”教学走向“生存式”教学 87

一、积极树立“生存式”教学理念是前提 87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基础 88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情怀是关键 88

四、完善多元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 89

第四节 “生存式”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0

一、防止教学目标虚无倾向 90

二、防止课堂教学娱乐化倾向 91

三、防止生存关注的单向度倾向 91

第六章 高校“大德育”模式构建问题研究 92

第一节 高校“大德育”观 92

一、高校“大德育”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92

二、高校“大德育”观的三重维度 96

第二节 高校“大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 101

一、人员参与的广泛性 102

二、时空利用的广延性 102

三、内容体系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103

四、平台利用的虚拟现实互补性 103

第三节 构建“大德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104

一、适应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必然要求 104

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然要求 105

三、思想道德教育汲取人类文明的必然要求 105

第四节 构建“大德育”教育模式的理念要求 106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106

二、树立教育者首先受教育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理念 107

三、树立“知、信”相统一且落实于“行”的理念 108

第七章 情商培育与现代德育的融合问题研究 109

第一节 情商及情商研究现状 110

一、国外关于情商的研究 110

二、国内关于情商的研究 111

第二节 德育与情商 114

一、德育视域下情商应具备的功能结构 114

二、情商培育与现代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115

第三节 德育和情商培育的路径探索 118

一、把情商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 119

二、学生素质能力拓展训练 120

三、运用自我教育法 120

第八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22

第一节 幸福的科学内涵 122

一、幸福的本质是个体物质的实现与精神的实现的统一 123

二、幸福是个人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的统 123

三、幸福是享受和创造的统一 124

第二节 学分制下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困境 124

一、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困境 125

二、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走出现实困境路径分析 126

第三节 科学幸福观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129

一、有助于“以人为本”的思维前提的奠定 129

二、有助于营造良好合作型组织环境,提升职业认可度 130

三、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幸福能力 130

第九章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对学分制下高校德育的启示 132

第一节 邓小平的主要德育思想 132

一、“德育首位”战略思想 132

二、德育目标层次思想 133

三、开放德育思想 134

第二节 学分制下高校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分析 135

一、“德育为先”理念难以落实 136

二、学分制培育模式的精神实质理解不清 136

三、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难以真正建立 136

第三节 邓小平德育思想对学分制下高校德育的重要启示 137

一、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是基础和前提 137

二、合理分层设置学生的德育目标是有效途径 137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是重要保证 138

第十章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140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其对策 140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 140

二、造就信仰现状的因素 142

三、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危害 144

四、当代大学生信仰建设的几点建议 145

第二节 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6

一、当代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47

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 148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情怀 150

一、理论品性不足、实践情怀空乏的研究现状 151

二、走向理论自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154

三、走向实践情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156

主要参考文献 159

后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