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酸携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伊向艺,卢渊,赵振峰,林涛等著;李沁,张浩,李成勇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15523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51274050)本书侧重介绍了酸携砂压裂技术中研究酸岩反应动力学、酸液滤失行为和酸蚀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等问题的科学方法,从酸压效果评价室内研究手段出发,建立并完善了与酸携砂压裂技术相配套的室内测试与评价方法,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字化分析方式,为定量评价酸岩反应、滤失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阐明了交联酸和清洁酸的酸携砂压裂技术在实际现场应用的适应性以及改造优势,为酸携砂压裂技术适用储层条件选择、酸液体系性能优化和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参考。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碳酸盐岩储层携砂酸压导论、酸液体系发展及携砂应用现状、碳酸岩反应动力学、酸液滤失机理、携砂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及其分布规律、酸压模型及其数值解、新型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推广应用、清洁酸携砂酸压工艺探索与实践。

第1章 碳酸盐岩储层酸携砂压裂技术导论 1

1.1 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基本原理 1

1.2 酸压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1

1.2.1 普通酸压技术 2

1.2.2 深度酸压技术 2

1.3 酸压工艺与水力压裂优缺点对比 3

1.3.1 酸压工艺优缺点 3

1.3.2 加砂压裂工艺优缺点 4

1.4 碳酸盐岩酸携砂压裂工艺技术发展 4

1.4.1 酸携砂压裂技术思路及特点 4

1.4.2 酸携砂压裂工艺研究现状 4

1.4.3 酸携砂压裂技术机理研究现状 5

1.5 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应用概况 6

1.6 酸携砂压裂技术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8

第2章 酸液体系发展及携砂应用现状 10

2.1 碳酸盐岩类型及成分划分 10

2.2 常用酸液体系配方及适用性 11

2.3 碳酸盐岩酸压液体体系应用现状 13

2.3.1 稠化酸 13

2.3.2 化学缓速酸 13

2.3.3 泡沫酸 14

2.3.4 乳化酸 14

2.3.5 变黏酸 15

2.3.6 固体酸 16

2.3.7 交联酸 16

2.3.8 清洁酸 17

2.4 携砂酸液体系发展及应用现状 17

2.4.1 携砂酸液体系需满足的技术问题分析 17

2.4.2 携砂酸液种类划分 18

2.4.3 携砂酸液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8

第3章 碳酸盐岩酸岩反应动力学 21

3.1 酸岩反应研究基本内容 21

3.1.1 酸岩反应机理 21

3.1.2 酸岩反应动力学 22

3.1.3 酸岩反应影响因素 26

3.2 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方法 30

3.2.1 常规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方法 30

3.2.2 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新方法研究 39

3.2.3 新方法与旋转圆盘试验方法应用对比 57

3.3 交联酸酸岩反应模拟试验 60

3.3.1 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 60

3.3.2 酸蚀行为分析 60

第4章 碳酸盐岩酸液滤失机理 63

4.1 酸压中酸蚀蚓孔引起的滤失 63

4.1.1 蚓孔 63

4.1.2 蚓孔地层中的酸液滤失 64

4.2 酸压过程中考虑蚓孔滤失效应的计算模型 67

4.2.1 传统压裂液滤失模型 67

4.2.2 考虑蚓孔效应的酸液滤失模型 71

4.3 酸液滤失实验方法设计研究 74

4.3.1 实验原理 75

4.3.2 实验步骤 76

4.3.3 实验数据处理及计算 80

4.4 不同液体滤失实验研究 81

4.4.1 实验设计 81

4.4.2 标准盐水和滑溜水滤失实验 81

4.4.3 胶凝酸酸液滤失实验 83

4.4.4 变黏酸酸液滤失实验 86

4.5 高黏度酸液滤失条件分析 88

4.6 高黏度酸液滤失行为分析 89

4.7 数字化方法在酸液滤失中的应用 90

第5章 携砂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及其分布规律 97

5.1 酸蚀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实验影响分析 97

5.1.1 裂缝表面形态对导流能力测试的影响分析 98

5.1.2 同离子效应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的影响分析 104

5.2 酸蚀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107

5.2.1 酸蚀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实验方法设计 107

5.2.2 酸蚀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111

5.2.3 裂缝壁面数字化分析方法 113

5.3 携砂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分布规律 117

5.3.1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缝内分布规律研究 117

5.3.2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缝内分布规律研究 122

第6章 酸压模型及其数值解 131

6.1 裂缝延伸拟三维模型及算法 131

6.1.1 模型的基本描述 131

6.1.2 模型的建立 132

6.1.3 模型的求解方法 137

6.2 酸压滤失模型 138

6.2.1 传统压裂液滤失模型 139

6.2.2 考虑酸蚀蚓孔的酸液滤失模型 139

6.2.3 滤失系数的校正 140

6.3 酸液沿裂缝流动反应模型及算法 141

6.3.1 酸液在裂缝中流速场分布 142

6.3.2 酸液在裂缝中流动反应模拟 144

6.4 温度场模型 146

6.4.1 井筒温度场模型 147

6.4.2 裂缝温度场模型 153

6.5 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的计算 156

6.5.1 lumping方法转化 156

6.5.2 模型的计算 158

6.5.3 模型的求解 160

6.6 酸压增产效果预测 162

6.6.1 理想酸蚀裂缝宽度预测 162

6.6.2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型 164

6.6.3 酸压增产倍比 165

第7章 新型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推广应用 168

7.1 新型耐高温降滤失交联酸体系研究 168

7.1.1 新型稠化剂和交联剂的研制 168

7.1.2 交联酸主要静态性能评价 178

7.1.3 交联酸主要动态性能评价 190

7.1.4 新型耐高温降滤失交联酸体系研究的主要认识 201

7.2 塔里木油田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应用效果及评价 202

7.2.1 塔里木油田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概况 202

7.2.2 塔中A井概况及施工方案 202

7.2.3 塔中A井施工情况及效果分析 208

7.2.4 塔里木井区交联酸改造效果小结及认识 209

7.3 克拉玛依油田石炭系含灰质储层应用效果及评价 210

7.3.1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含灰质储层概况 210

7.3.2 克A井施工效果评价 211

7.3.3 克B井施工效果评价 217

7.3.4 克拉玛依油田含灰质储层交联酸携砂压裂改造小结 223

第8章 清洁酸携砂压裂工艺探索与实践 224

8.1 清洁酸液体体系研究 224

8.1.1 清洁酸主要静态性能评价 224

8.1.2 清洁酸主要动态性能评价 238

8.1.3 清洁酸携砂压裂可行性分析 240

8.2 清洁酸携砂压裂工艺应用效果分析 240

8.2.1 克拉玛依油田应用效果及评价 241

8.2.2 华北油田现场应用效果及评价 248

参考文献 255

索引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