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俊尧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7818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官僚自主性是伴生于组织化社会的一个传统难题,它意味着官僚机构及个体脱离了委托人的控制,理性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本书所讨论的官僚自主性问题,主要指官僚机构欲脱离党政领导层控制的自主行动,同时亦指其相对于公众的利益自主性。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在部门绩效考核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意图找到体制内外的两种控制官僚逻辑的结合点,实现垂直监督与水平监督的统一。本书选择以杭州的参与式绩效评价案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制度-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努力把握其发生逻辑、发展线索及演进过程。在理论研讨部分,本书以行动者为中心视角,尝试概括出“公众制度化参与”这一技术层面的控制官僚模式。在现有体制背景下,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首度将制度化、公众参与、官僚控制三个要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展示出一定绩效。此外,本文还对古今中西的三种官僚控制模式进行了归纳与比较,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价遇到的若干难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官僚自主性与官僚控制 2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3

一 官僚自主性相关概念 3

二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9

第三节 研究综述:官僚自主性的多维解析 13

一 宪政分权体制的维度 13

二 传统君权政治的维度 18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维度 25

四 作为规制策略的“参与式”绩效评价 3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42

一 研究视角与方法 42

二 结构框架 44

第一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一项创新机制在杭州的兴起(2000—2001年度) 46

第一节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缘起 46

一 宏观背景 46

二 地方动力 49

三 微观依据 57

第二节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制度构成 64

一 组织架构、评选对象与评选内容 64

二 复合的评选主体结构 67

三 统计排序与奖惩办法 69

四 结果运用 71

第三节 公众参与与官僚机构回应 72

一 公众参与概况 72

二 官僚机构的回应 74

三 评价回路的形成 80

第四节 官僚自主性的诊断与矫治 81

一 诊断官僚自主性 81

二 动员与回应公众 82

三 规制官僚机构 87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90

一 评选绩效 90

二 制度改进 93

本章附录 95

第二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合理化:调整、巩固、充实与提高(2002一2004年度) 98

第一节 合理化时期的制度调整与应用 98

一 评选对象与主体的调整 99

二 评选计分方法的完善 104

三 排序与奖惩办法的更新 108

四 评选结果的出炉 110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互动 117

一 公众:以效率和民生为表达主题 117

二 官僚机构:常规与策略行动间的选择 121

三 政治领导层:作为主导者的双向回应 128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36

一 阶段性评价 136

二 留有余味的问题 139

本章附录 141

第三章 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到“综合考评”:制度转型抑或路径依赖?(2005年度以来) 144

第一节 杭州政府绩效评价的转型动因 144

一 外部压力 144

二 内在张力 145

三 前期准备 148

第二节 综合考评体系:组织考核+社会评价 151

一 综合考评概况 151

二 领导考评 156

三 目标考核 158

四 社会评价 161

第三节 考评制度的衔接与调整 168

一 功能互补 168

二 衔接方案 169

三 制度调整 171

四 结果评析 181

第四节 综合考评体系中的行动者 186

一 公众参与的两个检视维度 186

二 官僚机构的改进与抵制 198

三 政治领导层的平衡手 203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211

一 公众参与环节评析 211

二 综合考评的合理性与控制力 214

三 制度转型与路径依赖 220

本章附录 223

第四章 行动过程的再阐释与官僚控制的创新模式 233

第一节 一个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233

一 行动者视角 234

二 行动者分类 237

第二节 行动者的诸要素比较 238

一 公众行动要素的内部比较 238

二 官僚机构的资源、动机与策略 242

三 政治领导层的行动要素分析 246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价中的行动者博弈 248

一 官僚机构Vs.政治领导层:离心与控制 248

二 官僚机构Vs.公众:关系与策略 253

三 政治领导层Vs.公众:吸纳与参与 256

四 制度与行动者 260

第四节 “公众制度化参与”: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262

一 官僚自主性的产生及规制可能 263

二 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的实践 268

三 小结: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277

第五章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279

第一节 结构性压力与精英选择: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一重逻辑 279

一 结构性的外部压力 280

二 政治精英的理性选择 286

第二节 群众路线与公众参与: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二重逻辑 291

一 群众路线:两个理解视角 291

二 公众参与:总结性的讨论 296

三 “参与式”绩效评价的价值意蕴 300

第三节 创新与差异:控制官僚的路径和策略比较 304

一 从群众运动到公众制度化参与:一项历时性比较 304

二 控制官僚的中西比较 311

余论 317

第一节 三种总体性的官僚控制模式 317

一 模式提炼 317

二 模式比较 322

第二节 杭州实践的简要总结 323

参考文献 325

致谢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