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儒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汉明,刘辉,王永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33171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甚巨,且传播海外,一直影响直至今。那么,什么是儒学?儒学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儒学精神及其价值何在?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今天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儒学?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关系?儒学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大众化、世俗化?所有这些都既是学术界必须应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现实问题。学术界对儒学研究很广泛、很深,著述不可胜数,但基本上是从学术研究层面展开的,至今还缺少从大众化、通俗化层面展开论说儒学的图书。《大众儒学》无疑是当下境况下对儒学走向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顾名思义,《大众儒学》是想为广大民众提供的一部通俗易懂的儒学读本。本书是作者邵汉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全书共36章,近20万言,按照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人性论、人生论、修养论、道德论、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天人关系等专题的顺序,选择最能够体现儒学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紧扣能够体现儒家思想的基本命题和范畴,概括和提炼成平实的语言,简明系统地介绍了儒学的基本内容、特点、学术旨趣和精神智慧,从而揭示和彰显儒学对现代

绪论 1

一、天地生人 人贵物贱 25

天地相合 万物化生 25

天行有常 唯天为大 27

世间万物 人最为贵 29

二、动静有常 唯变所适 32

天地之道 恒久不已 32

天下之动 有其常则 34

穷神知化 泽惠后世 35

穷则思变 变则长久 36

三、格物致知 睿智明理 39

肯认生知 重视学知 40

良知良能 以觉斯民 41

天官意物 心有征知 43

睿智明理 致知所在 45

四、知行相须 以行为重 47

知者不惑 知者利仁 47

慎言笃行 力行近仁 50

知行兼举 行重知轻 53

五、名正言顺 名实相符 56

正名正实 所为有名 57

制名指实 为之分别 59

循名责实 制名枢要 61

六、有经有权 中道直行 64

有经有权 权不离经 64

中道而行 执中有权 67

直道而行 诚实不欺 69

七、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73

过犹不及 不偏不倚 73

执两用中 中道而立 76

执中致和 和而不同 78

八、性善性恶 为善去恶 82

天赋“四端” 人性本善 82

性有二元 性善为秉 85

生而好利 性恶善伪 87

为善去恶 从善如流 88

九、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92

忧劳兴国 安豫亡身 92

忧道忧学 忧国忧民 95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98

十、悲天悯人 承担责任 101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101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103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06

十一、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110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110

以德为尚 厚德致远 113

容载万物 博大宽容 115

阴阳互补 刚柔相济 118

十二、立志有恒 修身达道 120

人贵有志志 存高远 120

修身养性 求道达道 122

苦其心志 持志有恒 124

十三、内养外化 成善之道 127

为仁由己 求则得之 127

存养心性 反求诸己 130

注错习俗 所以化性 134

十四、成仁取义 修养正气 137

生死抉择 唯义所在 137

浩然之气 配道与义 140

大哉丈夫 正气凛然 142

十五、节欲导欲 遂天下欲 146

欲不可去 欲不可纵 146

以理制欲 节欲导欲 149

体民之情 遂天下欲 151

十六、公重私轻 公而后私 154

公私相对 公重于私 154

公而忘私 大公无私 157

崇公抑私 立公去私 159

十七、克己尚群 周而不比 162

群居则强 离居则穷 162

克己复礼 明分使群 164

群而不党 周而不比 167

十八、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169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169

好善恶恶 爱憎分明 172

行仁之方 推己及人 175

十九、义以为上 取财有道 177

义利两有 义以为上 177

以义节利 义然后取 179

义以生利 普利于世 182

二十、诚信奠基 言出必践 185

立身从政 诚信为本 185

真实无妄 人己不欺 188

义理为宗 贞而不谅 190

二十一、正己正人 以身作则 193

政者正也 正己正人 193

齐家治国 修身为本 196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198

二十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202

孝悌为本 成教于国 202

敬养父母 慎终追远 204

子为父隐 微谏不倦 208

尊敬兄长 友爱幼弟 209

二十三、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212

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212

慎择良友 远离损友 214

诚信相待 忠告善道 216

二十四、君子风范 文质兼具 219

怀德喻义 坦坦荡荡 219

素位而行 矢志不渝 221

文质彬彬 宁野勿史 224

二十五、礼仪至上 文明儒雅 227

以礼立身 非礼不成 227

视听言动 约之以礼 230

节文仁义 恭敬谦让 233

二十六、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235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236

有教无类 宜同资教 238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 240

二十七、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44

学而知之 好学近仁 244

虚怀若谷 勤勉治学 246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249

二十八、德主刑辅 宽猛相济 253

道之以德 以德去刑 254

齐之以礼 礼法并用 256

以刑为辅 宽猛相济 259

二十九、以道事君 尊君爱民 262

以道事君 正己正君 262

君臣有义 上下有序 265

君舟民水 民为邦本 269

三十、选贤任能 用人不疑 272

尊贤使能 功在社稷 272

不拘一格 唯贤是举 274

量能授官 量才授职 276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277

三十一、移风易俗 整饬风气 280

注错习俗 所以化性 280

择仁而居 慎择师友 282

礼乐教化 以正风俗 284

三十二、以史为鉴 以史寄志 287

百世可知 一治一乱 287

道法先王 以近知远 290

以史寄志 针砭时弊 293

三十三、与时偕行 变通趋时 296

时大矣哉 明时之义 296

时行时止 变通趋时 298

与时俱进 守时待变 301

三十四、尊德乐道 与民偕乐 305

尊德乐道 乐以忘忧 305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307

与民偕乐 乐民之乐 310

三十五、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 313

博施于民 老安少怀 313

大同小康 为公为家 315

大同思想 来源有自 318

大同理想 影响深远 320

三十六、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323

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323

天人相知 契合贯通 325

尽心知性 知天合天 326

尊重自然 珍爱生命 328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