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帛书《易传》的成书年代及易学定位 12
第一节 帛书《易传》的成书年代分析 14
一、帛书《系辞》成书年代的说明 16
二、《二三子》、《衷》、《要》的成书年代说明 23
三、《缪和》、《昭力》成书年代的说明 30
第二节 帛书《易传》在易学传统中的定位 37
第二章 “后亓祝卜”、“观亓德义” 43
第一节 占筮与德义 46
一、“巫”、“史”之占筮 46
二、“占之以德” 50
三、“后亓祝卜”、“观亓德义” 54
第二节 “不安亓用而乐亓辞” 58
一、“乐亓辞”的易学解释方法 58
二、“乐亓辞”何以可能? 61
三、卦爻辞的“兴”的解释学 66
第三章 阴阳、刚柔、文武及天地之义 82
第一节 概念、范畴作为诠释前见 83
第二节 “阴阳”、“刚柔” 87
一、“阴阳”与帛书《易传》的易学解释 87
二、“刚柔”与帛书《易传》的易学解释 99
第三节 “文武” 112
一、“文武”的引入及易学解释的新意蕴 112
二、中国经典诠释中概念范畴之特色的分析 120
第四节 “天、地之义” 126
一、宇宙结构观念之于帛书《易传》 128
二、宇宙秩序、宇宙生成观念之于帛书《易传》 132
三、关于“龙”的神话意象 137
第四章 治道与圣人君子之道 142
第一节 意义预期与帛书《易传》的意义指向 143
一、意义预期与解释的方向性 143
二、“治道”、“圣人君子之道” 146
第二节 治道 152
一、“文武结合”的君道观 153
二、“君臣”关系问题的突显 162
三、“?国以德”、“几兵而弗用” 167
四、关注“治国”的辨证智慧 172
第三节 圣人君子之道 182
一、理想人格或修养目标的设想与构建 184
二、“圣人君子”之“德义”及修养途径 195
小结 204
第五章 “天人”思维及历史性思维 206
第一节 “天人”思维与帛书《易传》易学解释 208
一、“天人”思维的早期发展 208
二、帛书《易传》“天人”思维下的解《易》言说 214
三、“天人”思维下的易学与先秦儒学 218
第二节 历史性思维与帛书《易传》的易学解释 222
一、“崇古”、重传统的历史性思维模式 222
二、历史性思维对解《易》的影响 226
三、帛书《易传》的历史性思维与先秦儒学 230
小结 234
结语 237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