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刻孟子要略译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曾国藩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12058173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朱子生前煞费苦心,打乱孟子原书体系、结构框架,在全书260章中选采了85章,重辑为五篇,每篇各有一个中心主题,把孟子对某一方面的论述集中起来,按照各段的内在逻辑联系,重新编次,使读者更系统、清晰地了解孟子的基本思想体系。这是孟子身后绝无仅有的一种体例。可惜的是后来不但绝版,连样书都没有流传下来。曾国藩的好友刘传莹在一本金氏集注中,把本书一段段地钩沉出来,按书中所注,把这本书复原。原书为五编:卷一讲人性善,卷二讲孝弟,卷三讲义利,卷四讲治术,卷五讲古人品行操节。这次重印,对该书进行了编辑、补充了许多内容,增加了许多附加值。

第一章 人性论 5

一、人性本善,万物一理 5

二、性善天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2

三、人异于禽兽者几希,人贵“仁义行”而非“行仁义” 18

四、人不患所不能,而患不为不求 21

五、人性如水,虽因势相异而不关本性 25

六、将“四心”扩充之,可如火燎原水达四海 28

七、扩充之道:有所不忍达于忍;有所不为达于为 30

八、天下鞋相似于足同,心相似于理同 35

九、“夜气说”:良心得其养而长,失其养则消 42

十、官场沉浮律:得人爵而弃天爵者必失 48

十一、得失定理:富贵身外物,可得失予夺 51

十二、“不知类”:人之病在忧指不忧心 54

十三、大处着眼为大人,顾小失大狼疾人 56

十四、人心所立者大,则小不能夺 61

十五、成其良心正途,无非收其走失之心而已 64

十六、养心莫善于寡欲 67

十七、有赤子之心者可为大人 69

十八、唯心之达观可令生命各得其所 71

十九、处世铁律:反身而诚、强恕而行 73

二十、存善心守天道为安身立命之本 76

二十一、自得之道可左右逢原 78

二十二、做人贵心居仁而行由义 79

二十三、矢人、函人、弓人与射者 82

二十四、有终身之忧者,自无一朝之患 86

二十五、反求诸己,身正多福,天下归心 88

二十六、苦、劳、饿、空,然后知生于忧患 91

二十七、守善心、行仁义,人道足于此两端 95

二十八、天下事成于专、恒两字,而正不胜邪则缘于本能 97

二十九、杯水不胜车薪而无改于水火之性 99

三十、五谷不熟,不如草稗 100

三十一、自暴者不可救药,无耻者必遭耻辱 101

三十二、沧浪之水清浊自取,自侮者人必侮之 105

第二章 孝悌论 113

三十三、不学而能为良能,不虑而知为良知 113

三十四、孝悌为仁义智礼乐之实 116

三十五、事亲为万事之本,养亲以顺者为孝 118

三十六、不得父母欢心不足为人,不顺父母意不足为人子 120

三十七、天下人子,当有“五思” 124

三十八、舜的悌道: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130

三十九、法尊于帝父,孝大于天下 134

四十、帝王治术:有些事是要做给人看的 136

四十一、以亲亲之心去待人接物 139

四十二、亲亲长长,天下是平 143

四十三、薄于亲者怎会厚于他人 144

第三章 义利论 149

四十四、仁义乃天理之公,利心则生于物我私欲 149

四十五、圣盗之别,只在利善之间 153

四十六、义重自当舍生取义,死轻则可避死就生 154

四十七、孟子不可辅霸,王良不可驾猎 156

四十八、“三不能”者为大丈夫 163

四十九、以利说人者亡,以仁相接者兴 165

五十、先知当启后知,先觉当觉后觉 169

五十一、识人:近臣观其所为,远臣观其所投 173

五十二、人有天性而不可逞性,天有命定而不可唯命 175

五十三、天下事有道不可妄求,有命不可必得 177

五十四、君子三乐与三不为 180

五十五、穷达际遇非小人之力能行止 184

五十六、理想主义者的世界永在遥远的身后 187

五十七、强为善者,后世子孙必旺 188

五十八、人不可以“饥渴”为心害 190

五十九、做官为钱者当选低职而就 193

第四章 王霸论 209

六十、王道之本为保民衣食;王者之心在不忍;善度他人之心而推恩及人可运天下于掌中;权后知轻重,度后知长短;不量力而强求必有后灾;中国最原始的理想国太阳城 209

六十一、智谋不如乘势,力取莫若待时 226

六十二、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心 234

六十三、人之患在不自任而责人 236

六十四、臣道:非议君事,不如匡正其心 237

六十五、君道:当法贤王——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臣道:当守恭敬——责难其非为恭敬,非议其君为贼臣 240

六十六、君臣之道,法尧舜而已 247

第五章 圣贤论 253

六十七、君子依天性而行后听天由命 253

六十八、禹、汤、文、武、周公五圣之不同 256

六十九、尧舜汤武与五霸之“仁” 257

七十、古之清、任、和、时四圣的风格 265

七十一、圣人可奋人于百代 270

七十二、圣贤境不同而道同 274

七十三、三圣之道——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由耕者而为帝,无非善与人同 276

七十四、守勇守气莫若守理守约;志为气帅,志气互动;惟真弟子可为圣者留其名而传其业 277

七十五、人品之“善信美大圣神”六境界 287

七十六、孔子忧乱臣贼子而修春秋,孟子惧人食人而述七篇 296

七十七、论乡原:狂者过之,可与言道;狷者不及,可与作为;而乡原却是恶莠乱苗,恶紫夺朱,乱德之徒,而经正则无邪生 303

原书后序二则[清]刘传莹 311

【附录一】孟子论君道人道 313

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13

二、民安乐而嫌国小,苦牢阱而嫌其大 314

三、仁者能以大事小,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314

四、人在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非议上司 316

五、责在己:王顾左右而言他 316

六、所谓故国者因有旧臣在;“国人皆曰”是为兼听 318

七、古人有过则改,今人有过则巧为饰辞 318

八、世代为官者称“贱丈夫”;“垄断”一词竟出自孟子且为征税始 319

九、官德如风而民德如草,己身行而人从之 319

十、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官治野人,野人养官 320

十一、圣人忧民者不以亲耕;而劳心劳力者天下通义 320

十二、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322

十三、升官不由其道者称贱,与钻穴爬墙私奔者无异 322

十四、合于道,天下可受;非其道,箪食为过 323

十五、强为谄笑,仰人颜色者,自苦而人贱,却不可失度人悦人之心 323

十六、身为家本,家为国本,方有天下国家 325

十七、既无以号令他人,又不接受指挥者,绝路 325

十八、水就下,兽走旷;而人心归于仁,动于诚 326

十九、人可以眸子辨正邪,却不可以音容断恭俭 326

二十、嫂溺可援之以手,天下溺须援之以道 327

二十一、天下人为何“易子而教” 327

二十二、轻言者短炼,好为人师者余患 328

二十三、小恩小惠者不知为政之道 328

二十四、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必如仇 329

二十五、说人坏话,必有后患;博学以详,反约以专 329

二十六、君子当重本源,而耻于牵系浮名 331

二十七、无缘亲师,尚可私淑;教不得人,咎由自取 331

二十八、西施不洁,人皆掩鼻;恶人沐浴,可祀上帝 332

二十九、智者行事忌其凿,大禹行水顺其性 343

三十、世称不孝有五,而父子不可以善相责 343

三十一、求官求富于非道者,多有令妻子相泣而羞之事 344

三十二、不可为而成者,天数;不可达而至者,命定 344

三十三、读古人书之四境界 345

三十四、大匠教人以规矩,学者受其以力行 345

三十五、钩金轻于车羽仍为金 345

三十六、好人虽不同,而一好何必求同 346

三十七、为官之道有“三就三去” 346

三十八、人不以不如人为耻,就没有什么能如人的了 346

三十九、得志加泽于民,不得意修身于世 347

四十、高明者不使人知其利害为谁所主 347

四十一、善政以养民生,善教以育民心 347

四十二、虽野居,得他人之善于心者必异于野人 347

四十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门难为言 349

四十四、执一而废百者,为贼道;执中不知权变,犹为执一 349

四十五、官场非直道事人之所 349

四十六、待下属如豕交、兽畜者的上司可弃之 350

四十七、君子可教人者五 350

四十八、大匠不为拙工改绳墨 350

四十九、智者以当务急务为先务,仁者以其爱及所不爱 351

五十、一书取二三策足已,不可尽信 351

五十一、匠师可授规矩,不能使人巧 354

五十二、支配人不以道,不行于妻子 354

五十三、重名者不惜放弃千乘之国,好食者一饮一羹喜形于色 354

五十四、孟子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用进废退法则” 354

五十五、居官重珠宝者,殃必及身;小才而无大道者早晚见杀 355

五十六、道统之炉:薪尽火传,何忧之有 359

【附录二】东方柏拉图——孟子其人生平述略 365

令孟母三迁刀断机杼的少年孤儿 366

孔子的私淑衣缽传人为什么周游列国 368

中国亚圣与西方“亚圣”的同命运 371

太史公读《孟子》为其废书四叹 379

“退而”二字道出大知识分子的无穷悲情辛酸 382

政治为什么从来不允许大学问家登上救世施拯的舞台 384

钩金重车羽,潮流浮者轻 386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388

子学之大?,文学之美仑 392

【附录三】刘传莹传略 399

后记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