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古代部分(先秦至1840年) 1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浙江体育 2
第一节 游水与操舟 2
第二节 剑术与剑道 4
第三节 弓射与弩艺 7
第二章 汉唐时期的浙江体育 9
第一节 尚武风气的延续 9
第二节 养生之道的探索 11
一、王充的《养性十六篇》 11
二、嵇康的《养生论》 15
三、葛洪的《抱朴子养生论》 16
四、智顗的“止观”养生法 19
第三节 节令体育的形成 21
一、春日踏青 21
二、端午竞渡 22
三、重阳登高 23
第四节 休闲体育的出现 26
一、观棋烂柯 26
二、垂钓泽中 27
三、投壶欲骁 28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浙江体育 30
第一节 体育教育的延续 30
第二节 角抵相扑的兴盛 32
一、宫廷“内等子” 32
二、瓦市作场相扑 33
三、南高峰露台争交 34
第三节 水上活动的流行 35
一、弄潮 35
二、水秋千 37
三、龙舟竞渡 37
第四节 球类活动的发展 38
一、蹴鞠的演进 38
二、击鞠的兴盛 40
第五节 养生之道的发展 41
一、陆游的养生之道 42
二、冷谦的《修龄要旨》 43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浙江体育 44
第一节 武艺的发展与繁荣 44
一、武艺技法的衍化 44
二、武艺理论的繁荣 51
第二节 棋类活动的流行 55
一、象棋的兴衰 55
二、围棋的发展 56
第三节 民俗体育的传承 57
一、春游踏青 57
二、竞渡与登高 58
三、放风筝与踢毽子 60
四、舞龙舞狮 61
第四节 养生之道的发展 62
一、高濂与《遵生八笺》 62
二、曹庭栋与《老老恒言》 63
三、其他养生思想与方法 65
中篇 近代部分(1840年至1949年) 67
第五章 晚清时期的浙江体育 68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引进与起步 68
一、体育课的出现 68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72
三、运动会的召开 75
第二节 西方体育项目的传入与发展 80
一、西方体育项目的传入 80
二、联合运动会的出现 84
三、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86
第三节 体操专修科与体育学堂的兴办 86
一、绍兴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 87
二、杭州金衙庄体操场体育传习所 88
三、台州耀梓体育学堂 88
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 89
五、处州府中学堂体操专修科 89
第四节 体育社团的出现与发展 90
一、嘉兴、奉化体育社团 90
二、绍兴体育会 91
三、杭州、丽水体育会 92
四、浙江国民尚武会及湖州分会 93
五、上海国民尚武总会宁波分会 93
第五节 传统体育的保留与发展 94
一、操舟划船 94
二、放风筝与荡秋千 95
三、摔跤与登高 97
四、踢毽子与散步 97
第六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浙江体育 98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变化 98
一、体育课教学的变化 98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变化 101
三、体育师资培训的变化 103
第二节 运动会的发展 108
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陆上运动会 108
二、浙江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 109
三、浙江中等学校第二次联合运动会 110
四、其他竞赛活动 114
第三节 民众体育的发展与变化 116
一、西方体育在民众间的兴起 116
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馆中的体育活动 116
第四节 体育社团的发展 118
一、浙江体育会 118
二、绍兴体育研究会 119
三、浙江体育研究会 119
第七章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浙江体育 120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发展 120
一、体育课的改进 120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123
三、体育师资的培训 124
四、体育场地设施的改进 126
五、学校运动会的发展 128
六、童子军中的体育活动 132
第二节 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 135
一、浙江省国术馆 135
二、浙江国术游艺大会 137
三、民众体育的发展 141
第三节 运动竞赛的发展 147
一、浙江省运动会 147
二、参加与举办全国运动会 153
三、参加世界性运动会 156
第四节 体育社团与体育学术研究 157
一、体育社团 157
二、体育学术研究 158
下篇 现代部分(1949年至2009年) 163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浙江体育 164
第一节 体育管理的新格局 164
一、省文教厅和团省委对体育的初期管理 164
二、体总省分会的成立及其主要工作 165
三、省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 166
四、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趋势 167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新面貌 170
一、体育活动的日益丰富 170
二、体育组织的逐步建立 171
三、体育比赛的接连不断 171
第三节 竞技体育的新举措 174
一、部分运动队的组建 174
二、全省运动会的举办 175
三、国内外各类比赛的参与 176
四、业余训练体制的形成 177
第四节 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177
一、体育教学思想的变化 178
二、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178
三、体育师资的培养 179
第九章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浙江体育 181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起伏变化 181
一、浮夸风对社会体育的影响 181
二、三年困难时期对社会体育的影响 182
三、 “八字”方针与社会体育的复苏 183
第二节 竞技体育的艰难发展 185
一、各种运动队相继组建 185
二、业余训练体制逐步完善 188
三、国内外比赛成绩提高 189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日趋规范 191
一、 “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开展 191
二、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 192
第四节 体育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 193
一、创办杭州体育专科学校 193
二、成立浙江体育学院 193
三、组建浙江师范学院体育系 194
四、加强运动员思想作风培养 194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浙江体育 196
第一节 惨遭破坏的学校体育 196
一、 “文化大革命”前期的瘫痪 197
二、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好转 197
第二节 艰难前行的社会体育 199
一、城镇体育状况 200
二、农村体育状况 201
第三节 曲折发展的竞技体育 202
一、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面崩溃 202
二、 “文化大革命”后期逐渐回升 203
第十一章 拨乱反正、调整改革时期的浙江体育 205
第一节 日益普及的社会体育 205
一、农民体育 205
二、职工体育 208
三、老年人体育 212
四、妇女体育 213
五、伤残人体育 214
六、少数民族体育 215
第二节 日益规范的学校体育 217
一、体育教学的回归与改革 217
二、课外体育活动趋于正规 220
三、学校运动会的制度化 222
四、体育师资培养的加强 224
第三节 迅速发展的竞技体育 227
一、参加省运会 227
二、参加全运会 229
三、参加亚运会 230
四、参加奥运会 231
第四节 崭露头角的体育产业 232
一、经营体育赛事 233
二、发行体育彩票 233
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浙江体育 235
第一节 体育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35
一、体育立法成效显著 236
二、依法行政逐步规范 237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238
一、体育强县、强镇的创评 239
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242
三、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 246
四、社会体育指导与体质监测 248
五、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 250
六、全国体育大会的积极参与 255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256
一、体育教学的新探索 256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措施 260
三、业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发展 263
四、体育师资培养的新发展 271
第四节 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276
一、管理体制与发展机制的改革 276
二、省运会的举办与创新 281
三、全运会的参加与进步 283
四、亚运会与奥运会上的成绩 284
五、竞技体育队伍的建设 286
第五节 体育场馆建设的迅速发展 288
一、体育场馆建设的两次高潮 288
二、体育场馆建设的快速发展 290
三、体育场地设施的两次普查 293
第六节 体育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297
一、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引导 297
二、体育健身娱乐业初见成效 299
三、体育竞赛表演业日趋红火 300
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迅速 302
五、体育彩票业方兴未艾 304
附:浙江体育大事记(史前至2009年)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71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