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4
一 概念探讨 4
二 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 8
三 金融监管 10
四 在中国的发展与对策 14
五 评析 16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8
一 研究视角 18
二 研究方法 19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20
一 研究思路 20
二 结构安排 20
第二章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界定 22
第一节 影子银行体系界定 22
一 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22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模式 27
三 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的关系 32
第二节 影子银行体系功能界定 33
一 功能、金融功能和银行功能 33
二 影子银行体系功能 39
第三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界定 43
一 金融创新的内涵 43
二 金融创新是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属性 46
三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 47
本章小结 49
第三章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演进 51
第一节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历程 51
一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阶段(20世纪70年代) 51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51
三 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阶段(1997—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 52
四 影子银行体系的重创与调整阶段(2007年次贷危机至2009年) 53
五 影子银行体系的恢复发展阶段与前景展望(2010年至今) 55
第二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59
一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扩展 59
二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提升 64
第三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演进的动因 66
一 外部环境变化对金融创新提出新的功能需求 68
二 内部压力增大对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功能供给 71
第四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演进的实现途径 72
一 监管套利 73
二 制度供给 75
本章小结 77
第四章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机制与效应 79
第一节 信用中介功能的实现机制 79
一 传统银行体系的信用中介机制 79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中介机制 80
第二节 信用创造功能的实现机制 82
一 传统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 82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 83
第三节 流动性增强功能的实现机制 86
一 传统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增强机制 86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增强机制 87
第四节 风险配置功能的实现机制 88
一 传统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机制 89
二 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配置机制 90
第五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93
一 金融创新主体的竞争与合作 93
二 完善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 95
三 先进的金融创新技术 96
四 良好的金融制度与信用环境 97
第六节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实现的经济效应 98
一 金融创新效应的研究现状 98
二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正面效应 104
三 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负面效应 108
本章小结 109
第五章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金融创新功能 111
第一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111
一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 111
二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114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的功能状态 128
一 中外影子银行体系比较分析 128
二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研判 131
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134
一 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 134
二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35
三 理论模型与分析思路 137
四 描述性统计分析 138
五 实证分析结论 142
第四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面临的主要障碍 142
一 严格僵化的行政性金融管制 143
二 缺乏创新深度的金融体系结构 144
三 缺乏创新动力的微观金融主体 146
四 亟待优化的金融创新环境 147
第五节 完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政策建议 148
一 国外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金融创新功能的启示 148
二 完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策略 149
本章小结 153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5
一 研究结论 155
二 研究展望 158
参考文献 160
后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