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少读孔夫子(1893—1910) 3
第一章 少读《四书五经》 3
私塾中的“省先生” 3
后科举时代的乡村儒学 6
“濯足”与“修身” 8
马克思主义化的“孔孟之道” 10
不那么高兴孔夫子 11
第二章 《三国演义》是历史吗 14
“三国故事大王” 14
京剧《毛泽东空山计》 16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18
七十年的三国情结 20
第三章 失了布匣的《盛世危言》 24
郑观应笔下的世界 24
孩儿立志出乡关 26
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 28
第二篇 初识新学(1911—1920) 33
第一章 乾隆皇帝的《通鉴辑览》 33
校长赠书 33
“伟大之器” 35
造福学术界 36
退学自修,初涉西学 38
第二章 广求世界之知识 40
“四十岁以前,学遍中国学问” 40
“新时代之眼光来研究吾国之旧学” 42
听讲船山学术 44
第三章 《新青年》的“粉丝” 46
“我的模范” 46
“二十八画生” 48
湘江畔的“新青年” 50
第四章 书为媒革命的启蒙 53
三本书入门 53
领悟书本理论的精髓 55
走出书斋的“秘密组织” 57
历史观的飞跃 59
第三篇 曲折求新(1921—1936) 65
第一章 翻开“无字天书” 65
《寻乌的故事》 65
“高明的学校” 68
实践的精神 70
第二章 井冈山油灯下的水浒魂 73
嗜爱《水浒》 73
与天斗争,其乐无穷 74
亲赴梁山 76
梁山与井冈山 78
“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81
毛泽东的纠结 83
第三章 “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87
“学者的隐居处” 87
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89
第四篇 融会中西(1937—1946) 95
第一章 批注出的《矛盾论》 95
不动笔墨不读书 95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 99
第二章 兵无常势 101
“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 101
研读克劳塞维茨 103
第三章 寄给彭德怀的列宁著作 108
《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 108
“你根本不大懂” 111
第四章 我是圣人的学生 113
最硬的骨头 113
匕首与投枪 117
第五篇 人间正道(1947—1956) 123
第一章 探究苏联《政治经济学》 123
毛泽东“先生”与《资本论》 123
学习斯大林的经济著作 126
领导人读书小组 130
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体系 134
第二章 《红楼梦》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35
毛泽东与《红楼梦》 135
红学“小人物”与“大人物” 137
红学风波 140
第三章 一个特殊的借阅者 142
湖南省立图书馆的“常客” 142
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 144
毛泽东多次创办图书馆 145
北京图书馆的一号借书证 147
第六篇 中流击水(1957—1966) 153
第一章 诗词余事 泰山北斗 153
参观杜甫草堂 153
亲选《诗词若干首》 155
一呼百应的《红旗歌谣》 157
游览三峡 谈《神女赋》 158
第二章 巡游华夏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160
“我要把二十四史读完” 160
“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 162
第三章 神秘的《金瓶梅》 165
小范围解禁《金瓶梅》 165
一部“谴责小说” 168
第七篇 绘制“新世界”(1967—1976) 173
第一章 拥书十万卷 173
绥德“藏”书 173
中南海里的菊香书屋 175
第二章 以书喻人 181
刘盆子的故事 181
借鬼说事 183
第三章 《毛泽东诗词》海外版 187
“官方定本” 187
译诗花絮 191
第四章 唯一的奢华 194
大字本的由来 194
晚年读过的大字本 196
“大字本”的幕后 198
第五章 最后一页 200
读到生命的尽头 200
定格在宋代的百科全书 201
第八篇 余韵不绝(1976以后) 207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的问世 207
抗战时期的“毛选” 207
斯大林的建议 209
“风风雨雨”第五卷 212
第二章 逝者如斯 216
熄灭的灯塔 216
寰球同此凉热 218
第三章 海外毛泽东热 220
精神图腾 220
国外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222
革命书店 224
篇外篇 书与毛泽东 229
三个28年 229
书理乾坤震寰宇 231
《毛泽东选集》的价值 235
参考书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