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财政经济效应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怡建,田志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7801295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改革背景、上海试点、制度变革、税负影响、财政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行业效应、地区效应、风险控制、国际经验、深化改革和配套措施13章,分析和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营改增,营改增为什么由上海先行先试,营改增进行了哪些重大制度改革,如何控制营改增风险,如何深入推进营改增,以及如何进行配套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论证了营改增短期和长期财政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目的是通过对营改增进行总结和思考,对营改增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对营改增需要破解的难题提出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我国营改增作出应有贡献。

第1章 改革背景 1

1.1 营业税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 3

1.1.1 营业税建立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 3

1.1.2 营业税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 5

1.2 营业税存在严重制度性缺陷 9

1.2.1 营业税的制度性缺陷 9

1.2.2 营业税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 13

1.3 工商业增值税改革重要启示 17

1.3.1 我国工商业增值税改革 17

1.3.2 工商业增值税改革重要启示 19

1.4 世界服务税制改革共同趋势 20

1.4.1 运用增值税消除服务业重复征税 20

1.4.2 产品和服务全面推行增值税 21

1.4.3 增值税改革产生日益重要影响 21

1.4.4 增值税改革探索艰难曲折 22

1.5 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改革意义 23

1.5.1 有助于消除制度性税收障碍 23

1.5.2 有利于我国服务经济崛起 24

第2章 上海试点 25

2.1 上海提出“营改增”试点 27

2.1.1 上海提出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 27

2.1.2 上海服务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税收制度保障 30

2.2 “营改增”由上海先行先试 31

2.2.1 从增值税改革历史看 31

2.2.2 从增值税改革现实看 32

2.2.3 从增值税改革管理看 33

2.3 上海“营改增”选择“1+6”行业 33

2.3.1 以交通运输业引领“营改增” 33

2.3.2 生产性服务业先行试点 37

2.4 上海“营改增”试点成功关键 40

2.4.1 选择方向突破 41

2.4.2 改革路径突破 42

2.4.3 政策制度突破 42

2.4.4 分税体制突破 43

2.4.5 动力机制突破 44

第3章 制度变革 47

3.1 确立改革原则 49

3.1.1 促进经济发展 50

3.1.2 合理税收制度 50

3.1.3 优化税负结构 50

3.1.4 形成改革合力 51

3.1.5 管理操作可行 51

3.1.6 分步推进实施 52

3.2 扩大征税范围 52

3.2.1 交通运输服务 53

3.2.2 邮政服务 53

3.2.3 研发和技术服务 54

3.2.4 信息技术服务 54

3.2.5 文化创意服务 55

3.2.6 物流辅助服务 55

3.2.7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56

3.2.8 鉴证咨询服务 57

3.2.9 广播影视服务 57

3.3 合理课税基础 58

3.3.1 正常征税和简易办法征税 58

3.3.2 简易办法征税适用对象 59

3.3.3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 59

3.4 调整税率结构 60

3.4.1 一般纳税人税率结构 61

3.4.2 特殊纳税人税率结构 62

3.5 实施过渡免税 62

3.5.1 增值税免税项目 62

3.5.2 增值税即征即退 64

3.5.3 出口服务免税和零税率 65

3.5.4 剩余时间减免税 66

3.6 改进计征方式 66

3.6.1 一般计税方法 67

3.6.2 简易计税方法 69

3.6.3 计税方法转换 69

3.7 规范征收管理 70

3.7.1 纳税时间 70

3.7.2 纳税地点 70

3.7.3 征收管理 71

3.7.4 总分机构纳税 72

第4章 税负影响 75

4.1 “营改增”企业税负影响 77

4.1.1 试点企业减税影响 77

4.1.2 产业链减税影响 82

4.1.3 两类纳税人减税比较 83

4.2 “营改增”财政收入影响 84

4.2.1 财政减收影响 85

4.2.2 财政补贴影响 86

4.2.3 财政分担影响 87

4.3 “营改增”企业行为影响 87

4.3.1 议价能力提升 88

4.3.2 设备更新加快 89

4.3.3 服务外包增多 90

4.3.4 组织结构调整 91

4.3.5 生存能力增强 93

4.3.6 境外业务拓展 93

4.4 “营改增”经济转型影响 94

4.4.1 经济结构调整 94

4.4.2 产业层次提升 94

4.4.3 重点产业发展 95

4.4.4 经营规模扩大 96

4.4.5 新兴业态成长 96

4.4.6 总部集聚效应 97

4.4.7 服务贸易增强 99

4.4.8 区域竞争优势 99

4.5 “营改增”收入分配影响 101

4.5.1 以“营改增”推进城乡居民实现收入倍增 101

4.5.2 以“营改增”保障和维护中低收入者权利 102

4.5.3 以“营改增”完善公平收入分配税收体系 103

第5章 财政效应 105

5.1 “营改增”计量模型构建 107

5.1.1 标准CGE模型生产模块的生成 108

5.1.2 “营改增”CGE模型的构建 109

5.1.3 宏观闭合规则选择 113

5.1.4 数据基础与参数选择 114

5.1.5 政策情景设置 114

5.2 “营改增”财政收入效应 115

5.2.1 对税收收入总量影响 115

5.2.2 “1+7”行业扩围对税收收入结构影响 117

5.2.3 “1+7”行业扩围对不同行业两税税负影响 119

5.2.4 基本结论 121

第6章 经济效应 123

6.1 文献综述 125

6.2 “营改增”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分析 128

6.3 模拟测算结果 130

6.3.1 “1+7”行业扩围对GDP的影响 130

6.3.2 “1+7”行业扩围对其他主要经济变量影响 132

6.3.3 “1+7”行业扩围对各行业总产出的影响 133

6.4 基本结论 135

第7章 社会效应 137

7.1 引言 139

7.2 数据处理 141

7.2.1 城镇不同组别收入情况 141

7.2.2 农村不同组别收入情况 143

7.2.3 CGE模型相关数据 147

7.3 测算结果 147

7.3.1 “1+7”行业扩围对城乡收入分配影响 147

7.3.2 “1+7”行业扩围对城镇家庭收入分配差距影响 148

7.3.3 “1+7”行业扩围对农村家庭收入分配影响 148

7.4 基本结论 150

第8章 行业效应 151

8.1 行业扩围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 154

8.1.1 行业扩围对国家税收直接影响 154

8.1.2 行业扩围对国家税收综合影响 156

8.1.3 行业扩围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 157

8.1.4 行业扩围对产业结构影响 158

8.2 建筑业“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 175

8.2.1 建筑物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时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 175

8.2.2 建筑物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时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 179

8.3 金融业“营改增”的财政经济效应分析 183

8.3.1 对国家税收直接影响 183

8.3.2 对国家税收综合影响 184

8.3.3 金融业扩围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 184

8.3.4 对行业总产出影响 185

第9章 地区效应——上海试点效应 189

9.1 “营改增”地区扩围对上海效应理论分析 191

9.1.1 “营改增”试点地区扩围的企业减税效应 192

9.1.2 “营改增”地区扩围的企业经济效应 192

9.1.3 “营改增”试点扩围的上海地区效应 192

9.1.4 “营改增”地区扩围的上海地方财政效应 193

9.2 “营改增”对上海与全国财政经济影响差异的研究方法 193

9.2.1 “营改增”区域CGE模型区域贸易模块设计 194

9.2.2 投资与储蓄规则设计 196

9.2.3 宏观闭合规则选择 196

9.2.4 数据基础与参数选择 197

9.2.5 政策情景设置 198

9.3 模拟测算结果 198

9.3.1 “营改增”扩围对上海先发效应影响 198

9.3.2 全国“1+6”行业扩围对财政经济影响 201

9.4 基本结论 202

9.4.1 对财政收入影响 202

9.4.2 对GDP影响 203

9.4.3 对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间贸易影响 203

第10章 风险控制 205

10.1 财政减收风险 207

10.1.1 “营改增”产生财政减税效果 207

10.1.2 实际减税具有不确定性 208

10.1.3 “营改增”面临三大减税因素冲击考验 210

10.2 政策制度风险 211

10.2.1 差别税率风险 211

10.2.2 差额征税风险 212

10.2.3 即征即退风险 213

10.3 财政补贴风险 214

10.3.1 税负增加原因 214

10.3.2 财政补贴政策 216

10.3.3 财政补贴风险 217

10.4 征收管理风险 219

10.4.1 发票管理风险 219

10.4.2 税务登记风险 220

10.4.3 征管衔接风险 221

10.4.4 企业避税风险 223

10.5 纳税管理风险 227

10.5.1 增值税纳税管理风险 227

10.5.2 增值税纳税风险控制 230

第11章 国际经验 233

11.1 增值税改革理想目标 235

11.1.1 增值税设计原则 235

11.1.2 理想增值税制度 236

11.1.3 增值税改革现实选择 238

11.2 增值税发展新特征 239

11.2.1 增值税比重提高 239

11.2.2 提高增值税比重主要途径 244

11.3 增值税改革模式 245

11.3.1 增值税改革两种模式 246

11.3.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模式 247

11.4 增值税税率结构 249

11.4.1 增值税基本税率 249

11.4.2 增值税优惠税率 253

11.4.3 增值税优惠税率效果 254

11.5 增值税豁免 255

11.5.1 增值税豁免 255

11.5.2 增值税豁免效果 256

11.6 增值税起征点 257

第12章 深化改革 259

12.1 “营改增”制度缺陷分析 261

12.1.1 制度有待合理 262

12.1.2 管理有待加强 266

12.2 “营改增”现实效果评价 269

12.2.1 “营改增”效果有待提升 269

12.2.2 “营改增”改革难度加大 270

12.3 “营改增”深化改革研究 271

12.3.1 分步扩大征税行业范围 272

12.3.2 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制度 277

12.3.3 有效降低征收管理成本 280

12.4 “营改增”目标模式探讨 282

12.4.1 由传统增值税向现代增值税转型 282

12.4.2 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 283

第13章 配套措施 285

13.1 财政体制改革 287

13.1.1 财政体制现实分析 288

13.1.2 财政体制改革选择 289

13.1.3 财政体制改革处理 290

13.1.4 财政体制综合改革 294

13.2 征管机构改革 297

13.2.1 “营改增”后征管机构的比较和选择 297

13.2.2 “营改增”后国地税机构分设缺陷 299

13.2.3 “营改增”后征管机构的改革方向和出路 299

13.3 立法体制改革 302

13.3.1 增值税立法提上议事日程 302

13.3.2 面临立法与改革两难选择 303

13.3.3 以立法促进增值税改革 303

13.4 价格机制改革 304

13.4.1 “营改增”形成价格冲击影响 305

13.4.2 “营改增”减轻价格上升压力 305

13.4.3 “营改增”促使调整定价体系 307

13.4..4 “营改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308

13.5 完善税收体系 308

13.5.1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 308

13.5.2 间接税型政策制度缺陷 309

13.5.3 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型 310

参考文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