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上海租界里的“拆料匠” 11
襁褓中移居上海 11
“赛先生”开启童年梦 13
“拆料匠”的快乐 16
爱看英语老师“发神经” 17
高中历史课点亮爱国心 19
第二章 大学时代 24
考上东吴大学生物系 24
随刘承钊参加淡水生物展 26
初识导师伍献文 29
战时逃难并借读华西协合大学 33
第三章 北碚时期 36
拜师伍献文 36
深山激流中的探索 41
考察鲤鱼产卵场 48
斗鱼渗透压和利用鱼类灭蚊的研究 50
鳝鱼“雌雄同体”论受到国际关注 52
翻译李约瑟《战时中国之科学》 57
第四章 留学加拿大 62
辗转出洋 63
在麦基尔大学获博士学位 64
挑战学术权威魏斯曼的“种质连续学说” 66
艰难回国路 69
第五章 上海和无锡四年 74
师生又成翁婿 74
解放初期 75
五里湖调查和宜昌产卵场的人工育苗试验 76
淮河上游山谷水库调查 82
从沙市到武汉的鱼类生态调查 85
第六章 迁往武汉 88
养鱼池单位面积产量试验 88
初到江城 92
梁子湖鱼类生态调查 97
长江鱼类生态调查 104
第七章 挫折时期的研究 107
“鸣放时期”惹的祸 107
“科研机构,业务是灵魂” 109
花马湖渔场的鱼骨标本制作工 112
不被署名的“科研工作者” 114
规划湖泊水库生物生产力研究 115
湖泊渔业增产研究和望天湖考察 120
险些成了“中统特务” 122
第八章 科研工作的新阶段 126
淡水壳菜研究 126
东湖渔业稳产高产试验 129
申述大水面养鱼的重要性 133
揭开东湖蓝藻水华之谜 137
第九章 淡水生态学研究 141
确定淡水生态学方向 141
认识淡水生态学概念 144
淡水生态系统研究 147
第十章 治学方法与处世风格 161
“满江红” 161
不当“第三个馒头”派 166
治学格言 167
思维特征 176
重视学术交流 178
掐着分秒“一根筋” 184
严师慈父 189
结语 197
附录一 刘建康年表 202
附录二 刘建康主要论著目录 229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