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一 科社篇 3
“中国梦”: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访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 3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访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15
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 27
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光辉整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 44
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和特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崇温 53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的根本经验——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 71
中共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教材——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邢贲思 85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哲明 9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明义 108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当今我国社会矛盾的强大理论武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成勋 121
正确认识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深研究员刘思华 131
努力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 140
正本清源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钟哲明 151
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学明 166
坚定党的信仰 实现伟大理想——访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 177
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性——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梁柱 188
二 经济篇 201
如何正确认识近期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刘国光 201
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未来发展走向——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 207
增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李崇富 217
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处理财富分配关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卫兴华 234
维护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访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干强 251
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钧 275
围绕《反垄断法》展开的争论说明了什么——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项启源 290
中国经济模式与市场社会主义——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余文烈 301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访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 310
新中国60年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 325
完善“强政府、旺市场、壮实体、健金融”架构——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杨承训 338
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352
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谷源洋 358
对市场要坚持辩证分析的态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有林 367
破除市场万能论和市场万岁论的神话——访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代光 37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同古典经济学的四个决裂——访德国柏林工业与经济学院教授海里希 386
剩余劳动与生产力的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张熏华 407
发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决策中的指导作用——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鲁品越 412
西方经济学研究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易风 422
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竞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平 434
三 政治篇 45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 459
正确把握邓小平的防“左”防右思想——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卫兴华 47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新城 477
重新研究当前两类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访厦门大学原党委书记吴宣恭 494
必须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 50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傅青元 516
从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剖析探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道路——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士坤 526
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冯虞章 537
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崇温 549
对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韩荣璋 561
创新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邵维正 582
下册 599
四 哲学篇 59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访北京大学教授黄枏森 599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哲学根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志尚 608
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先达 619
历史唯物主义与苏联史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 639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对待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滕藤 661
正确认识实践唯物主义 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 673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 693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沙健孙 713
“研究宗教”亟须拨乱反正 “批判神学”必须开展补课——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杜继文 724
五 文化篇 743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 74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梅荣政 77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应当是马克思主义——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陶德麟 78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瑛 789
应正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威胁——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刘奔 800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有林 808
探索中、西、马三“学”的综合创新之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 818
大陆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方克立 8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谱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篇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 846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社会现代化——访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鲍宗豪 854
六 国际篇 863
马克思回来了吗?——访美国约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利奥·帕尼奇 863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去与现在——访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D.本赛德 871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884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学参考书的新观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吴恩远 899
正确评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伟大一生——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曜 911
正确认识中国同欧洲的辩证关系——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裘元伦 920
法国社会发展模式大辩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其庆 930
从“瑞典模式”看欧洲社民党社会民主主义“转型”的实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 939
加强同西方左翼学者的沟通 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访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李其庆 956
国际金融资本垄断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理论思潮研究中心主任何秉孟 968
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海藩 985
新自由主义不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吗——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冰 993
七 综合篇 1005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新城 1005
《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社会主义的征程——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 1019
《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的新进展——访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 1030
《论十大关系》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法论意义——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梁柱 104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卢之超 1049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 1057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历程、当代使命和发展趋势——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1070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梅荣政 107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 1093
迈向马克思主义研究之路——访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黄瑞祺 1108
把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 1123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辛亥革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张海鹏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