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 3
中国民族主义的世纪演绎 3
一、时间坐标上的演绎 3
二、外铄型的别样内涵 5
三、小农社会基础上民族主义的双重性 9
四、民族主义的新境界 14
清末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西学渊源 16
一、深厚的西学渊源 17
二、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历史意识 24
三、现代文明的自觉认同 28
四、对经济理论的密切关注 32
五、值得重视的军事学养 33
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新构建: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演讲 36
一、从族类观念到民族观念 36
二、天然力、政治力、经济力与民族问题本质 40
三、固有宗族、道德、智能、能力与近代民族精神 43
四、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 48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中国“国学” 51
一、“国学”一词的本土意义和日本演绎 51
二、清末国粹主义者国故论衡 56
三、尊孔与反孔斗争中的传统文化重估 62
四、国学的重新构建及其分野 66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胡适“全盘西化论” 77
一、胡适因“全盘西化论”而死 77
二、本土文化建设之争中的“全盘西化论” 79
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反省 82
在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中发现与创造:中国社会科学百年视域和语境 86
一、一株参天大树 86
二、民族复兴中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88
三、文明转型中价值的提升 90
四、三次历史性飞跃 93
五、一支不可摧的中坚力量 97
第二编国权与民权:近代国家意识的诞生 105
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形成 105
一、历史形成的中国和“中国”这一名称的历史 105
二、主权意识、民权意识与近代国家意识 109
三、对国际霸权的抗击和中国的国际平等意识 113
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 119
民主共和制的名与实 123
一、近代民主共和国家形态的构建及其变形 123
二、近代社会滞后与传统社会强固的双重制约 126
三、政治重心的构建与政治整合的推进 129
民权与国权的两难定位:章太炎的国家观 134
一、人民主体的国家本质论 134
二、“恢廓民权,限制元首”的构想 138
三、威权主义的悲剧结局 140
四、“联省自治”的困境 143
五、小农社会与现代文明由冲突走向衔接的曲折之路 145
“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的两难定位: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 147
一、“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 147
二、穆勒与卢梭 150
三、自由与专制 157
与民主主义较力的国家主义诸形态 163
一、世纪演化历程 163
二、国家主义理论与实践 169
孙中山“以党治国”的政党作业 174
一、权威转换与革命党的历史使命 174
二、从两党制到一党制的政治造型 178
三、民主制与集中制的两难抉择 184
第三编伦理,竞存与人的尊严 191
小农中国伦理本位的制礼作乐:《礼记》文化内涵 191
一、礼、礼治、礼学缘起 191
二、《礼记》论礼、礼治、礼教 196
三、《礼记》论制礼与作乐 200
四、伦理本位社会的新设计 208
五、论君子之德与化民成俗之道 216
生存斗争学说的中国演绎与兴替 222
一、生存斗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演绎 222
二、在阶级斗争学说中变形与发酵 228
三、生存斗争学说的当代隆替 237
孙中山晚年对于生存斗争学说的批判 239
一、“雅癖达文之道” 240
二、“人类由以互助为原则” 248
三、“政治哲学的真谛” 253
四、两种社会哲学的世纪重评 259
致中和:一场和平进行的社会革命 263
一、正在和平进行的一场社会革命 263
二、无序、失衡、失范状态的烈度及根源 266
三、中华文明与新理性主义 268
四、走向现代的中华文明与世界的互动 273
第四编人性、人权、人的全面发展 279
小农文明的国民性及其现代改造 279
一、国民性是特定的文明的必然产物 279
二、近代以来对中国国民性进行反思的过程 283
三、中国的小农文明与国民性 288
四、国民性的改造与小农文明的改造 293
章太炎的人性论 299
一、人的本质的初期探索 300
二、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向 306
三、现代批判性人文主义人性理论的构建 313
理性的困顿:《新青年》德、赛二先 322
一、“德先生”诠释的五次转换 323
二、“赛先生”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 327
三、理性的困顿与启蒙的转向 331
“平社”与人权问题论战 333
一、人权论战的缘起 333
二、论战的深化 339
三、中国式费边社的政治改革运动 343
四、人权运动黯然收场 348
五、抛却人权说王权 350
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 354
一、启蒙如何走向反启蒙 354
二、启蒙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复兴 357
三、启蒙在新挑战中提升 359
四、人的尊严与当代价值体系重建 363
“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重构 365
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366
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制度构建 368
三、第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现实的行动纲领 372
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群体 377
五、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新世纪全人类的最高宪章 380
人文世纪:在世界五大新挑战面前 383
一、第一挑战:世界范围内的时代转换 383
二、第二挑战:全球化进程中国家、民族关系的新演变 385
三、第三挑战:可持续发展中自然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两难困境 387
四、第四挑战: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可预见及未可预见的后果 390
五、第五挑战:教育与文化普遍的多样化的发展 392
六、人文世纪:新世纪的人文定位 393
第五编社会主义模式探究 399
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初期传播 399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初译介 400
二、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 406
三、社会主义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412
四、康、梁思考的双重性 418
五、“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制约 422
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跋孙中山1915年11月10日《致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函》 426
一、一封应当重视的信 426
二、热忱宣传社会主义的记录 427
三、对社会主义学说了解的深度 430
四、学理渊源 442
新民主主义为过渡时期理论所取代历史背景的一项考索 448
一、过渡时期理论核心观点的形成及列宁晚年的反思 449
二、过渡时期话语霸权的确立及其对中共决策的影响 459
三、落实斯大林防备“亲美派”的警告与过渡理论的逐步推进 473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定和新民主主义的中辍 482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493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取向及其合流 493
二、三种取向合流的重要基础:非市场化 497
三、非市场化的社会效应与三种取向的分流 500
社会主义与所有制变革 504
一、一个半世纪方向频频往复的变革 504
二、所有制变革中的稳定、公平、效率三函数 508
三、第三种路向的探求与实践 513
四、构建多种多样公私结合的新模式 518
第六编现代性:反思与重撰 523
英雄乐章:现代性三重奏 523
一、现代文明造就现代性 5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现代性三重奏 524
三、资本的“原罪”及伟大文明作用 524
四、中国共产党对资本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527
五、劳动与中国奇迹的创造 530
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率三重现代性 534
现代性追求:当代中国思想主轴 538
一、现代性追求与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构建 539
二、现代性追求与民主的新觉悟 541
三、现代性追求与科学的新定位 543
四、现代性追求与历史传统的新审视 545
五、对现代性追求与当代中国思想重构的反省 547
现代性的文明史定位:评《建设一个协力尽责的世界的纲领》 550
一、如何估定现代性的历史地位 551
二、人文发展怎样对待科技发展 554
三、市场经济和来自道德普遍主义的诘难 557
四、新时代的主题词是原则、传统、激情,还是高效、谐调、全面发展 561
人的解放与异化:现代化理论的总体反思(博士课程讨论纪要) 566
一、引言 566
二、市场化利弊得失 568
三、民主化与科层化再认识 572
四、实现中产化的意义与路径 578
五、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与限度 579
后记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