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时势造英雄——布衣少年投身起义第一章 坎坷少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身世凄惨,成长曲折 4
卓异少年,游戏中常扮“帝王” 6
命运多舛,灾年亲人连丧命 9
生活所迫,皇觉寺中落发为僧 11
被迫离寺,接触白莲教 14
重回寺庙,暗观天下大势 17
第二章 审时度势,顺应时局加入义军官逼民反,抗元已成燎原之势 19
天赐良缘,喜出望外的缘分 26
牛刀小试,救岳丈于水火中 28
回乡招兵,二十四人组成铁军核心 30
第三章 步步为营,终将独揽军中大权锋芒初露,驴牌寨施计收兵 33
机缘巧合,文人挑起称雄心 36
解滁州之危,并智取和州城 38
郭帅病故,适时揽军权 41
第四章 运筹帷幄,攻城略地图发展巢湖军归附,奠定水军基础 45
常胜将军,采石矶立功 47
三攻集庆,金陵奏凯歌 49
求贤若渴,访朱升礼贤问策 53
刘基出山,平定天下十八策 56
军民齐抓,巩固后方 60
首取建德,亲征婺州 65
第二篇 把握时机——先称王再称帝第五章 剑指西方 消灭陈友谅群雄逐鹿,陈友谅兴兵起事 71
刘基献计,定克陈之策 75
数战陈友谅,互有胜负 78
洪都保卫战 朱文正显威 83
深思熟虑,急救洪都 86
鹿死谁手,朱陈决战鄱阳湖 89
乘胜追击,征西昌汉国覆灭 94
第六章 挥师东征,平定张士诚 97
根基初定,朱元璋自称吴王 97
稳大业诫功臣,语带杀机 100
审势察情,把握时机巧东征 102
英姿勃发,灭张计攻下平江 104
吊民伐罪,出师有名 108
第七章 雄心勃勃成大业,大明王朝初建立南降方国珍,再平陈友谅 114
元廷内乱,部下各自为雄 117
勇取山东,大获全胜 120
北伐军“旋师河南” 126
克大都,元顺帝狼狈而逃 129
大局已定,洪武登基称帝 133
消灭残余,统一华夏 135
藩王御边,大封功臣 140
第三篇 励精图治——大明天子精明治国第八章 宏图初展,重教育定律法以农为本,教百姓乐业守法 145
选贤能,培养官吏,八股取士 148
《大明律》《大诰》同颁于世 151
依法治国,亲理政,法不容情 154
重药治贪腐,峻法治顽吏 157
以身作则,杜绝奢侈 159
整合货币,统筹经济 161
第九章 变中求稳,皇帝独揽大权 163
废除丞相,皇帝独揽大权 163
权责分明,设都察院行六部制 166
集中军权,设立锦衣卫 167
第十章 维系皇权,诛除权障 170
整治纲纪,重整胡党案 170
蓝玉案,消除潜在威胁 174
史上著名的“空印”案 179
整肃科举考试的“南北榜案” 181
第十一章 诫谕后宫 培养太子 183
贤内助约束后宫,远离外戚扰政 183
培养太子朱标,诸子封藩 186
第四篇 领导品质——草根皇帝的为人处世哲学第十二章 以柔克刚,隐忍待发有的放矢,确立目标坚定不移 193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195
剑走偏锋,避锋芒韬光养晦 197
铁军在握,打好基础谋发展 199
第十三章 共生同盟,化弊为利 201
信誉为天,言出必行 201
从善如流,广纳谏言 203
重贤达,人尽其才皆为用 203
树权威,凝聚人心 206
第十四章 诚心求贤,用人不疑 208
求贤若渴,用人必信 208
大胆任用,营造建功立业的平台 210
兴仁行义,囊括天下人心 212
礼贤下士,让“士为知己者死” 214
第五篇 洪武大帝的谋事智慧及后世评价第十五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赏罚分明,褒奖清官震声成 219
授民以德,重视教化德法相辅 221
第十六章 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朱元璋的历史贡献休养生息,体恤民情求治道 224
兴国安邦,编田户造鱼鳞册 226
移民实边,开发边区贸易 229
注重商贸,印发宝钞 230
第十七章 见仁见智的后人评价 233
缓和民族矛盾,华夷同体共发展 233
雄才大略,尊崇儒学 236
藩王保帝室,无穷后患起 237
铁腕执政,“以猛治国” 239
禁锢视听,太祖大兴文字狱 240
附录 243
1.朱元璋年表 243
2.与朱元璋有关的轶事典故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