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政治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发展的研究现状 3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发展的研究价值 7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8
第一章 背景: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政治生态 10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生态 10
一、国民党的崛起与困境 10
二、三支主要政治力量的角逐 12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自然条件 15
一、边区的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 15
二、边区的气候与自然资源 18
第三节 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状况 21
一、边区的经济状况 21
二、边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24
三、193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存在 27
第二章 角色:中国共产党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转换 33
第一节 苏维埃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 33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33
二、苏维埃政权的制度安排与政治目标 38
第二节 国共第二次合作与中国共产党角色的转换 44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模式转变的背景 44
二、中国共产党角色的转换与政权模式的调整 47
第三章 民主:陕甘宁边区政治发展的核心 5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民主实践 53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民选制度和新的行政体系 53
二、陕甘宁边区政权的结构 59
三、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62
四、廉洁奉公的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 6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的获得 68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政权的建立 68
二、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74
第四章 过程:陕甘宁边区政治发展的三个面向 83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的政治参与 83
一、民众政治参与的形式 83
二、民众的政治参与对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 91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社会化 95
一、陕甘宁边区政治社会化的举措 95
二、陕甘宁边区政治社会化的成效 106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动员与政治沟通 110
一、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动员 110
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沟通 116
第五章 成果:陕甘宁边区的制度供给与实践 121
第一节 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和“三三制”政权 121
一、普选制的实施 121
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124
三、“三三制”政权在民主选举中的贯彻实施 130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参议会制度 136
一、参议会的性质与特点 136
二、参议会制度的实施 138
三、参议会的影响和意义 142
第六章 影响:陕甘宁边区政治发展的示范效应 145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建设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影响 145
一、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 145
二、对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影响 150
三、抗日民主政权新体制创建的意义 155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建设在国统区的影响 157
一、影响国统区的渠道 158
二、边区与国统区的鲜明比对 16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建设在国际上的影响 165
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互动 165
二、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互动 169
三、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友人的互动 172
结语 176
一、改善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176
二、积累了执政经验 179
三、获得了民意支持 183
四、培育了延安精神 185
主要参考文献 189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