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嫩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4367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中国书院是代表着儒家思想的重要教育机构,道德教育是书院教育网络中的一根主线,为文学教育紧紧把持着方向。道德教育与科举文教育之间的纠葛问题一直出现在书院文学教育中,成为书院文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南宋理学家们要求书院重视道德教育,不要惟科举文教育是从,他们的思想在后代书院薪火相传。以古文为时文习见于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中,有助于提升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清代书院在八股文教育时尊奉清真雅正的准则,实现了为文与为人的统一。中国书院文学教育有利于促进生徒文学素养的形成、推动地方文学的发展、促进文派思想的传播以及泽溉当今学校的文学教育。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构思 1

一 研究现状述评 1

二 研究构思 5

第二节 研究内容界定 8

一 书院界定 8

二 文学教育界定 11

第二章 道德教化与中国书院文学教育 16

第一节 书院崇道德的教育理念 16

一 学规与道德教化 17

二 祭祀、藏书与道德教化 23

三 命名与道德教化 27

第二节 书院文学教育的道德烙印 32

一 书院崇道德抑文学的思想意识 32

二 书院文学教育的道德体现 38

三 文学教育的道德烙印在书院楹联中的凸显 43

第三节 由文道关系观书院文学教育 49

一 文学的道德功用 49

二 文道关系的复杂性 54

第三章 中国书院科举文教育 60

第一节 书院道德教育与科举文教育的纠葛 60

一 书院科举文教育中的批判意识 61

二 义利之辨与书院科举文教育 70

三 书院科举文教育中的有关问题探讨 80

第二节 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89

一 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盛况 89

二 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矫枉 98

三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110

第四章 中国书院活动与文学教育 121

第一节 藏书活动 121

一 书院集部著作的收藏特点 121

二 由图书著录分类观书院施教者的文学认识 128

三 社会捐助图书对书院文学教育的重要贡献 136

第二节 刻书活动 147

一 宋元书院集部著作刊刻 148

二 明代书院集部著作刊刻 151

三 清代书院集部著作刊刻 153

四 结语 161

第三节 雅集创作活动 162

一 岳麓书院雅集创作活动 163

二 石鼓书院雅集创作活动 172

三 朱阳书院雅集创作活动 179

四 信江书院雅集创作活动 185

五 结语 191

第四节 歌诗活动 194

一 书院歌谱与歌声透视 195

二 书院歌诗内容剖析 203

三 书院歌诗中的布道思想探究 206

四 书院歌诗活动溯源 210

第五节 课试活动 214

一 课试概况 215

二 课试禁忌 220

三 奖惩措施 225

四 课艺评点——以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比较为例 231

五 结语 242

第五章 清代书院文学教育探微 250

第一节 清代书院诗赋教育 250

一 科举背景下的诗赋教育 250

二 汉学书院诗赋教育 261

三 学海堂论诗绝句 270

第二节 清代书院古文教育 278

一 以古文为时文教育 278

二 学海堂论古文绝句 288

第三节 清代书院八股文教育 295

一 清真雅正与八股文教育 295

二 章学诚与八股文教育 307

第四节 清代书院词曲教育 315

一 词曲教育中的抑曲倾向 315

二 学海堂论词绝句 321

三 词曲教育与道德教化 325

第六章 中国书院文学教育影响 329

第一节 促进生徒文学素养的形成 329

一 白鹿洞书院生徒文学素养的形成 329

二 嵩阳书院生徒文学素养的形成 333

三 结语 340

第二节 推动地方文学的发展 347

一 虞山书院与江苏地区文学发展 347

二 学海堂与广东地区文学发展 354

第三节 助长文派思想的传播——以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与桐城派古文思想的传播为例 365

一 姚鼐主讲书院期间的古文思想传播 365

二 《古文辞类纂》的编纂与流布 372

三 桐城派后学主讲书院期间的古文思想传播 378

四 顺应天命的科举观与桐城派古文的发展 385

第四节 惠泽当今一些学校的文学教育 390

一 素质培养融入当今一些学校的文学教育 390

二 当今一些学校的文学教育方法多元化 397

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