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理论背景 1
1.2 亟待关注的经验现实 6
1.3 研究问题 8
1.4 理论框架 10
1.4.1 “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 10
1.4.2 开发模式变迁的多重逻辑:理论框架的拓展 11
1.5 章节安排 17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0
2.1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开发模式 20
2.2 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2
2.2.1 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研究:一个概述 22
2.2.2 市场转型论与地位权力论: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论争 26
2.2.3 国家—市场共生演化:一种整合的尝试及其改进 26
2.2.4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8
2.2.5 小结与启示 29
2.3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9
2.3.1 制度变迁的动力 30
2.3.2 制度变迁的模式/路径 31
2.3.3 制度变迁的影响评价:以财政分权研究为例 32
2.3.4 制度变迁的研究方法 34
2.3.5 小结与启示 35
2.4 制度/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发展模式及其变迁 35
2.4.1 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 35
2.4.2 “国中之国”与多样化的地方发展模式 36
2.5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变迁 42
2.5.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变迁研究 42
2.5.2 旅游经营管理体制/开发模式/政策变迁研究 43
2.5.3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及变迁研究 44
2.6 本章小结 46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48
3.1 案例的选择 48
3.2 调研过程 49
3.3 研究方法 51
3.3.1 方法论:研究过程的逻辑与思路 51
3.3.2 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52
3.4 研究可进入性 54
3.5 本章小结 55
第四章 国家与市场的共生演化:对三亚市发展的历时性阐述与解释 56
4.1 三亚市旅游城市发展的阶段:一个历时性阐述 56
4.1.1 激情与探索期(1988~1991) 57
4.1.2 疯狂与躁动期(1992~1994) 62
4.1.3 低迷与反思期(1995~1999) 63
4.1.4 恢复与升温期(2000~2005) 65
4.1.5 反思与调整期(2006~) 67
4.2 国家与市场的共生演化:对三亚市发展历程的一个解释 74
4.2.1 资源禀赋结构、国家战略与发展道路选择 75
4.2.2 市场化、官员激励转轨与房地产业的“非常规”发展 78
4.3 本章小结 83
第五章 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 85
5.1 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简介 85
5.2 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历程 88
5.2.1 开发权争夺阶段(2004~2006) 88
5.2.2 政府主导开发模式阶段(2007~) 94
5.3 本章小结 104
第六章 政府能力、合法性资源与开发模式变迁:对海棠湾案例的解释 105
6.1 政府能力与开发模式变迁 105
6.1.1 问题的提出 105
6.1.2 政府能力:一个理论视角 106
6.1.3 政府能力与开发模式变迁 110
6.1.4 小结 120
6.2 合法性资源与开发模式变迁 121
6.2.1 问题的提出 121
6.2.2 合法性资源:一个理论框架 122
6.2.3 合法性资源与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126
6.2.4 小结 135
6.3 开发模式变迁的逻辑 136
6.4 本章小结 137
第七章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 139
7.1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简介 139
7.2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历程 141
7.2.1 政府主导模式阶段(1995之前) 141
7.2.2 企业主导模式阶段(1995~2008) 145
7.2.3 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模式阶段(2008~) 152
7.3 本章小结 159
第八章 制度费用与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对亚龙湾案例的解释 160
8.1 亚龙湾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若干经验证据 160
8.2 开发模式变迁路径依赖的生成 163
8.2.1 路径依赖的两种模式:“不断被践踏的小径”VS.“道路分岔口” 163
8.2.2 制度费用:一个理论视角 166
8.2.3 理论整合:基本命题与经验证据 170
8.3 开发模式变迁的逻辑 178
8.4 本章小结 180
第九章 官员激励与开发模式实施:海棠湾与亚龙湾的比较 181
9.1 开发模式实施进展的鲜明对比 181
9.2 现有解释及其问题 182
9.2.1 行政管理约束 183
9.2.2 政治约束(权力关系) 185
9.3 官员激励作为根本原因 187
9.4 本章小结 191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93
10.1 研究结论 193
10.1.1 “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 193
10.1.2 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的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何以可能 194
10.2 研究贡献 196
10.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200
参考文献 201
附录:部分访谈大纲 213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