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 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2
阴阳不难懂 2
认识阴阳 2
一、阴阳的本义 2
二、阴阳的关系特点 4
三、阴阳的延伸含义 9
四、阴和阳的特性 10
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12
一、人的阴阳划分 12
二、病邪的阴阳划分 13
三、药物的阴阳划分 13
四、如何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来治疗人体之病 14
五、阴阳病症诊治 17
五行很简单 24
五行的本源 24
五行的含义 25
五行字义的延伸 27
五行之间的关系概述 28
一、相生 28
二、相克 29
三、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30
五行在中医上的应用 31
一、五脏的自然归属 31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32
三、五脏病变的治疗 33
脏腑理论很实用 44
脏 44
一、肾的职能 46
二、脾的职能 52
三、肺的职能 56
四、肝的职能 60
五、心的职能 63
腑 64
气是脏发挥功能的物质 65
经络不神秘 68
定性而很少定量的中医学 68
经络是古人虚拟出来的 69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 70
经脉的发展很有必要 72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76
运用经络知识防治疾病很简便 79
第二个月 清楚中医的诊断 82
诊什么 82
形体 82
一、精 82
二、骨 89
三、脉 93
四、筋 94
五、肉 96
六、皮 98
功能 102
一、运动功能 102
二、神志活动 103
饮食物的进入利用和代谢 107
一、饮食物的进入 107
二、饮食物的下降 112
三、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114
四、营养物质和水液的运送 115
五、浊物的外排 115
六、营养物质的利用 118
空气的进入利用和外排 137
一、空气的进入 137
二、气的分类 139
三、气的特性 140
四、清气的输送 142
五、清气的作用 142
六、浊气的外排 144
如何诊 148
望 148
闻 156
问 157
切 159
断什么 163
病因 163
一、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163
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170
病位 170
一、结构定位 170
二、功能定位 171
病性 171
病态 172
一、虚性病态 172
二、实性病态 172
表象 173
病势 173
如何断 176
直接诊断法的运用 176
寻根诊断法的运用 210
一、舌脉寻根法 210
二、推理寻根法 210
三、排除寻根法 211
四、归纳寻根法 211
第三个月 掌握中医的基本治法 228
中医治疗的原则 228
一、正常平衡原则 228
二、治病求本原则 229
三、扶正抑邪原则 232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232
五、简廉原则 235
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237
一、准确诊断是前提 237
二、治疗必须到位 238
三、患者配合 241
针刺疗法 242
一、什么是针刺疗法 242
二、针具 242
三、练针 243
四、针刺前的消毒 243
五、持针方法 243
六、针刺角度 244
七、针刺的深度 244
八、针刺后的手法 245
九、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245
十、针刺治疗部位的选择 247
艾灸疗法 248
一、什么是艾灸疗法? 248
二、艾灸的功能 249
三、灸法的种类 250
四、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251
火罐疗法 255
一、什么是火罐疗法? 255
二、拔罐的种类 255
三、拔罐的方法 256
四、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257
五、火罐疗法的禁忌证 258
六、常见病症的拔罐部位 258
捏脊疗法 260
一、什么是捏脊疗法? 260
二、捏脊的方法 260
三、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261
刮痧疗法 264
一、什么是刮痧 264
二、刮痧的工具 264
三、持板方式和刮拭方法 265
四、刮拭顺序和方向 266
五、刮拭后的反应 266
六、刮痧的补泻 266
七、刮痧的作用 267
八、刮痧的注意事项 267
九、刮痧的禁忌 268
刺血疗法 269
一、什么是刺血疗法? 269
二、刺血疗法的作用 269
三、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270
四、刺血时的禁忌 271
五、刺血时的注意事项 272
六、刺血疗法的做法 272
七、从血色辨病情 273
八、从出血动态辨病情 274
九、刺血治疗后的反应 274
十、异常反应的处理 275
十一、刺血之秘 275
推拿疗法 276
一、什么是推拿 276
二、推拿的作用 276
三、推拿的手法 277
四、推拿的补泻 279
五、推拿的适应症 280
六、推拿的注意事项 280
七、推拿的禁忌证 281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 281
药物疗法 283
一、中药功效的来源 283
二、中药的治病原理 293
三、中药的应用原则 296
四、中药的炮制 298
五、中药的剂型 299
六、中药的配伍 300
七、中药的应用注意及禁忌 301
八、八纲用药法 303
九、五脏用药法 307
十、症状用药法 309
十一、传统用药法 310
十二、中药剂量的把握 314
附录 访谈实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