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
第一节 气体 1
一、理想气体 1
二、实际气体 3
第二节 溶液 4
一、分散体系 4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
三、溶液的依数性 7
四、电解质溶液 11
第三节 胶体 13
一、溶胶的制备 13
二、溶胶的性质 13
三、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 16
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18
五、高分子溶液 18
第四节 乳浊液 19
一、表面活性物质 19
二、乳浊液 20
习题 21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3
一、体系和环境 23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24
三、过程和途径 24
四、热和功 25
五、热力学能 25
第二节 热化学 26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26
二、反应热 26
三、热化学方程式 27
四、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9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33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33
二、熵 33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35
四、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方向的判据 36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41
一、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应用 41
二、化学平衡 42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45
习题 48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51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51
一、平均速率 52
二、瞬时速率 52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4
一、反应历程 54
二、碰撞理论 54
三、过渡态理论 56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速率方程 57
一、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质量作用定律 57
二、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57
三、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59
第四节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0
第五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1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1
二、催化剂的特点 61
三、生物催化剂——酶 62
习题 63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65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65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66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8
三、不确定原理 68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69
一、薛定谔方程 69
二、四个量子数 70
三、波函数与电子云图像 72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6
一、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 76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77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78
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8
第四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80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 80
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80
第五节 离子键 84
一、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84
二、离子的特征 85
三、离子键的强度(晶格能) 86
第六节 共价键 86
一、价键理论 86
二、杂化轨道理论 89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93
第七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95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95
二、分子间力 96
三、氢键 97
第八节 晶体结构 99
一、离子晶体 99
二、原子晶体 100
三、分子晶体 100
习题 100
第五章 分析化学概论 102
第一节 分析化学概述 102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02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03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104
第二节 定量分析误差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105
一、误差的分类 105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06
第三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09
一、减小系统误差 109
二、减小随机误差 110
第四节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110
一、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110
二、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111
三、可疑值的取舍 114
四、显著性检验 116
第五节 滴定分析法 118
一、滴定分析基本概念 118
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19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20
四、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121
习题 123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126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26
一、酸碱的定义 127
二、酸碱的强弱 127
第二节 酸度对弱电解质溶液中各型体浓度的影响 131
一、酸度对一元弱酸水溶液中各型体浓度的影响 131
二、酸度对多元弱酸水溶液中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132
第三节 酸碱平衡 133
一、质子平衡方程式 133
二、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134
三、酸碱平衡的移动 139
第四节 缓冲溶液 140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原理 140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 141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143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143
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 144
一、酸碱指示剂 144
二、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147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54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56
习题 158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161
第一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161
一、溶度积 161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62
三、溶度积规则 163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164
一、沉淀的生成 164
二、分步沉淀 167
三、沉淀的溶解 168
四、沉淀的转化 169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 170
一、莫尔法 171
二、佛尔哈德法 172
三、法扬司法 173
习题 174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176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76
一、配合物的组成 176
二、配合物的命名 179
三、内、外轨型配合物 180
第二节 配位平衡 183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183
二、配位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185
第三节 螯合物 187
一、螯合物的形成 187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 187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 188
一、EDTA的性质及特点 189
二、配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 190
三、配位滴定曲线 192
四、金属指示剂 195
五、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97
六、配位滴定的应用 200
习题 201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204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04
一、氧化数 204
二、氧化作用与还原作用 205
三、氧化还原半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对 205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06
一、氧化数法 206
二、离子-电子法 207
第三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207
一、原电池 207
二、电极电势 209
三、电池的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211
四、能斯特方程 212
第四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14
一、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14
二、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14
三、沉淀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15
四、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15
第五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216
一、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217
二、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217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218
四、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219
第六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20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概念 220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222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223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225
五、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226
习题 229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233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概述 233
一、光的基本性质 233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35
三、光的吸收曲线 235
第二节 光吸收定律 236
一、朗伯-比耳定律 236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237
第三节 分光光度计 239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 239
二、常用分光光度计 240
第四节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242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42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242
第五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243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244
二、光度计读数范围的选择 244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245
第六节 应用实例 246
一、单组分的测定 246
二、多组分的测定 247
三、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47
习题 248
第十一章 电势分析法 250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概述 250
一、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50
二、电势分析法的特点 251
三、参比电极 251
四、指示电极 252
第二节 直接电势法 255
一、溶液pH的测定 255
二、标准曲线法 256
三、标准加入法 256
四、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256
第三节 电势滴定法 257
一、电势滴定法的仪器装置 257
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258
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 259
习题 260
第十二章 其他仪器分析简介 261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261
一、基本原理 261
二、在农业上的应用实例 262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63
一、基本原理 263
二、在农业上的应用实例 264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 265
一、基本原理 265
二、在农业上的应用实例 267
第四节 色谱分析法 268
一、基本原理 268
二、气相色谱法 269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270
四、在农业上的应用实例 271
习题 273
第十三章 重要的生命元素及其化合物选述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一、必需元素 274
二、宏量元素 274
三、微量元素 275
四、有害元素 275
第二节 s区元素 276
一、s区元素概述 276
二、钠、钾、镁、钙的重要化合物 277
三、钠、钾、镁、钙的生物效应 279
第三节 P区元素 280
一、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281
二、氧、硫、硒及其重要化合物 285
三、氮、磷、砷及其重要化合物 288
四、碳、硅、硼及其重要化合物 291
五、铝、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 294
第四节 d区元素 296
一、铬、钼、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296
二、铁、钴及其重要化合物 299
第五节 ds区元素 301
一、铜、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 301
二、铜、锌、汞的生物效应 303
习题 304
附录 306
附录一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306
附录二 常见物质的△fH?m、△fG?m和S?m(298.15K) 306
附录三 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 314
附录四 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常数 315
附录五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98.15K) 318
附录六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f) 319
附录七 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 K?f) 319
附录八 EDTA酸效应系数(lg αY(H)) 320
附录九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320
附录十 条件电极电势??′值 324
附录十一 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325
附录十二 不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29